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9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检测儿童支原体肺炎(MPP)和非MPP患者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探讨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的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对儿童MPP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用SELDI-TOF-MS技术和蛋白质芯片技术测定2014年11月—2016年6月该院儿科住院的130例血清标本的蛋白指纹图谱,其中MPP 68例,非MPP 62例.将测定的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用随机抽取的75例标本(MPP 40例,非MPP 35例)作为训练组,进行训练与交叉验证,另外55例标本(MPP 28例,非MPP 27例)作为测试组,进行盲法验证该模型.结果 利用从75例训练组得出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由M∕Z为4094.91、4650.51、5825.38、6031.77、7862.79、10122.04组成的MPP血清蛋白指纹图谱决策树诊断模型,对MPP诊断的敏感性95.00%(38∕40),特异性为88.57%(31∕35),阳性率为92.00%(69∕75),ROC曲线下面积为0.975,利用测试组的55例标本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显示,对MPP诊断的敏感性89.29%(25∕28),特异性为96.30%(26∕27),阳性率为92.27%(51∕55).结论 该研究建立的支原体肺炎蛋白指纹图谱诊断模型对支原体肺炎的检测时间短,诊断准确率高,有助于诊断支原体肺炎.  相似文献   
12.
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临床检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结核感染T细胞斑点实验(T-SPOT.TB)在临床快速诊断结核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T-SPOT.TB方法检测外周血中结核感染特异的效应T淋巴细胞的频率。同时与涂片抗酸染色、BACTEC960培养及实时定量PCR方法做比对。结果164例结核病患者中,155例T-SPOT.TB阳性,提示方法敏感度为94.5%(155/164),显著高于其他方法。60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对照组中有5例阳性,20例健康对照均为阴性,方法的特异度为93.8%(75/80)。结论T-SPOT.TB方法敏感度和特异度均非常高,可用于结核病的快速诊断,尤其是对于结核病和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早期鉴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检测结核病患者芳基胺N-乙酰基转移酶2(arylamine N-acetyltransferases 2,NAT2)基因多态性的性能。方法 选取于2015—2016年到福州肺科医院和北京胸科医院确诊的初治结核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371例和355例。收集研究对象外周血标本。应用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NAT2基因rs1801280(341T→G)、rs1799929(481C→T)、rs1799930(590G→A)和rs1799931(857G→A)等4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DNA测序分析法[分析NAT2基因的rs1801279 (191G→A)、rs1041983 (282C→T)、rs1801280(341T→C)、rs1799929 (481C→T)、rs1799930 (590G→A)、rs1208 (803A→G)和1799931 (857G→A)的7个SNP位点]对研究对象进行NAT2基因型分析,并根据NAT2基因型进行NAT2代谢类型的推断分析。结果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与DNA测序分析法分析7个SNP位点推断NAT2代谢类型的结果完全一致。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从DNA制备、PCR扩增和熔解曲线分析的整个检测过程需要2.5h。共检测到NAT2 *4/*4、NAT2 *5/*4、NAT2 *6/*4、NAT2 *7/*4、NAT2 *5/*11、NAT2 *6/*11、NAT2 *7/*11、NAT2 *5/*6、NAT2 *6/*7、NAT2 *5/*5、NAT2 *6/*6、NAT2 *7/*7、NAT2 *5/*7等13种NAT2基因型。福州肺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NAT2基因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37.20%(138/371)、42.32%(157/371)和20.49%(76/371);北京胸科医院的结核病患者中,快乙酰化、中间乙酰化和慢乙酰化类型分别占27.89%(99/355)、54.65%(194/355)、17.46%(62/355);两组人群的乙酰化类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11.37,P=0.003)。所有的快乙酰化代谢人群均携带NAT2 *4/*4基因型[100.00%(237/237)],而慢乙酰化代谢人群主要携带NAT2 *6和NAT2 *7的单倍型[90.22% (249/276)]。 结论 荧光探针熔解曲线法分析4个SNP位点检测NAT2基因型具有结果判读简便、准确、快速的优点,适用于中国地区人群的NAT2基因型的检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DNA芯片技术鉴定分枝杆菌菌种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实际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以BACTECMGIT960从结核病患者分离到的分枝杆菌阳性培养物,以传统分枝杆菌菌种鉴定方法为对照,应用DNA芯片技术进行菌种鉴定。结果两种方法鉴定结果一致和基本一致共112株,吻合率为83.6%(112/134),包括胞内分枝杆菌50株,龟分枝杆菌14株,结核分枝杆菌14株,戈登分枝杆菌9株,鸟分枝杆菌7株,偶然分枝杆菌7株,堪、瘰、胃和猿分枝杆菌6株,土分枝杆菌和海分枝杆菌各1株;未分类NTM3株。应用DNA芯片未能分类的17株分枝杆菌中,传统方法分别鉴定为戈登分枝杆菌5株、胞内分枝杆菌3株、龟分枝杆菌2株、蟾分枝杆菌、耻垢分枝杆菌和浅黄分枝杆菌各1株,未分类NTM4株。结论用DNA芯片检测技术,可以简便、快速、灵敏、特异地将大多数分枝杆菌鉴定到种,但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血清蛋白指纹图谱技术在诊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痰Mtb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70例,其中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5例为A组,非耐药肺结核患者35例为B组;健康者35例为C组。以B、C组为对照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SELDI-TOF-MS)和蛋白芯片技术检测血清蛋白,并应用Ciphergen protein chip 3.2.1软件进行比较,分析其相关血清蛋白峰值并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组与对照组的血清蛋白质谱数据进行比较,存在 4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蛋白峰;其中质荷比(mass to charge ratio,m/z)在1369、3400 m/z为低表达,而8700、22 794 m/z为高表达;其灵敏度分别为77.1%(27/35)、71.4%(25/35)、80.0%(28/35)、74.3%(26/35),特异度分别为72.9%(51/70)、74.3%(52/70)、75.7%(53/70)、81.4%(57/70);χ2值分别为23.7、20.2、29.6、31.0,P值均<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清蛋白质指纹图谱技术简便、快速,标本用量少,可能成为筛选耐多药肺结核一种新的检查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三维CT支气管血管重建技术(3D-CTBA)在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治疗早期肺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淋巴结清扫(或采样),其中30例采用3D-CTBA技术(三维重建组),另外30例术前常规进行二维CT检查(CT组),记录两组手术指标、住院总费用、术后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三维重建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CT组(P<0.05),手术时间显著短于CT组(P<0.05),切缘宽度显著大于CT组(P<0.05);三维重建组术后胸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短于CT组(P<0.05),胸管引流量、住院总费用显著少于CT组(P<0.05);三维重建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CT组(P<0.05);随访6个月,发现两组均无复发病例。结论:3D-CTBA技术应用于早期肺癌患者胸腔镜肺段切除术,可有效提高手术安全性,获得更好手术切除效果,同时减少术后并发症,更利于患者快速康复,降低住院费用。 【关键词】三维;支气管血管重建;肺癌;胸腔镜;肺段切除术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镜肺活检(TBLB)结合BACTEC 960培养对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肺部影像学检查有异常阴影患者1 526例,对比TBLB、BACTEC 960不同检测方法所取得的效果.结果 1 526例患者经TBLB确诊各种肺部疾病1 055例,其中确诊为肺结核374例.其中常规痰标本抗酸染色镜检阳性81例,阳性检出率为21.7% (81/374);灌洗液行BACTEC 960培养阳性179例,阳性检出率47.9% (179/374),BACTEC 960培养较常规痰标本阳性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 =33.9,P<0.01).结论 TBLB联合BACTEC 960培养检测可提高肺结核确诊率,是一种可靠、安全、简便、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福建省耐多药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rpoB基因的突变特征。[方法]PCR扩增了55株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株,对包括81个碱基利福平耐药决定区(RRDR)在内的rpoB基因片段进行序列测定。[结果]10株敏感菌株rpoB基因未检测到突变。45株耐多药分离株中有40株rpoB基因存在21种不同类型突变,其中17个点突变,2个插入突变,2个缺失。[结论]88.9%的耐多药菌株检测到rpoB基因的突变,最常见的突变部位分别是531、526和516位密码子,突变率分别是47.1%、19.6%和7.8%。  相似文献   
20.
结核性胸腔积液在发展中国家仍十分常见.由于胸腔积液中细菌学培养的阳性率低且耗时过长以及获得胸膜组织病理需要进行侵入性操作,目前结核性胸腔积液的诊断仍然困难.腺苷脱氨酶是最早用于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生物学标志物,但单一指标难免存在局限性;γ干扰素与腺苷脱氢酶相似,均是淋巴细胞来源的生物标志物,由于结核性胸腔积液不同的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