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77篇
临床医学   8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骨桥蛋白、CD44v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细胞黏附分子CD44v6在涎腺腺样囊性癌(adenoid cystic carcinoma,ACC)组织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远处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ACC组织及18例正常涎腺组织中OPN、CD44v6的表达。结果 OPN在ACC和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9.17%(38/48)、16.67%(3/18);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0%(36/48)、11.11%(2/18),OPN、CD44v6在ACC与在正常涎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OPN、CD44v6在有远处转移的ACC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4.44%(17/18)、94.44%(17/18),在无远处转移的ACC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00%(21/30)、63.33%(19/30),OPN和CD44v6的阳性表达均与肿瘤有无远处转移有关(P〈0.05)。在ACC组织中OPN与CD44v6之间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OPN和CD44v6可能在ACC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联合检测OPN、CD44v6可作为预测ACC患者远处转移的分子诊断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颌面颈部猫抓病的特点,避免误诊误治。方法对1999年1月-2004年1月收治的7例颌面颈部猫抓病进行临床病理分析。结果猫抓病为一感染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化,以局部皮损及引流区域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特征,临床往往误诊误治。7例患者均于切除活检术后应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无一例复发。结论猫抓病多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治疗以对症为主。  相似文献   
83.
目的回顾性分析围手术期使用白蛋白对老年口腔癌患者术后康复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口腔颌面外科行口腔癌根治并行皮瓣修复重建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217例,按围手术期是否使用白蛋白分成两组:对照组(82例)和白蛋白组(135例),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输血量、补液量、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水平、术后局部和全身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时间进行比较。采用SPSS 2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白蛋白组围手术期晶体液的输注量为(3753.8 ± 286.6) mL,较对照组[(4657.3 ± 326.8) mL]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98.3,P<0.001);术后第3天白蛋白组血清白蛋白水平[(30.5 ± 4.3) g/L]较对照组[(26.6 ± 4.8) g/L]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04,P<0.001);白蛋白组术后局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2.0%,较对照组(26.8%)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8.91,P = 0.003);白蛋白组术后住院时间[(13.7 ± 4.9) d]较对照组[(16.5 ± 6.4) d]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8,P<0.001)。 结论对于行口腔癌根治并行皮瓣修复重建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使用白蛋白支持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可降低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84.
儿童口腔颌面部大面积血管瘤整形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期口腔颌面部大面积软组织血管瘤以整形外科手术原则治疗的效果及其手术并发症的防治。方法134例儿童期口腔颌面部血管瘤,其中婴儿期16例,幼儿期9l例,学龄前期16例和学龄期11例。病变部位有腮腺区39.6%,唇部20.9%,颊部20.1%,眶下区9%,眶区7.5%和鼻部3%。手术方法为肿瘤手术切除同时用邻位皮瓣或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治疗后经6个月至5年随访,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和无效率分别为80.6%、15.7%、2.2%和1.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整形外科手术切除治疗儿童口腔颌面部软组织大面积血管瘤在外形和功能均可获满意疗效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内镜辅助取出下颌骨舌侧软组织间隙内残留牙根的可行性。方法:对5例因行下颌智牙拔除术致残根落入下颌骨舌侧软组织间隙内的病例,利用Karl Storz-Endoskope内镜系统辅助行下颌骨舌侧软组织间隙内残留牙根取出术。结果:残留于下颌骨舌侧软组织间隙内的牙根均在内镜辅助下顺利取出,平均用时约12min,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相对于传统手术方法,通过内镜辅助行下颌骨舌侧软组织间隙内残留牙根取出术具有损伤小、安全、快速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通过对135例拔牙术后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拔牙术后出血的原因和防治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5例拔牙术后出血病例的牙位、出血时间和出血原因等临床因素。结果:拔牙术后出血以磨牙拔除术后多见。大部分术后出血发生于牙拔除术后12 h。局部原因导致出血者110例,全身原因导致出血者25例。通过局部和全身对症和对因处理均得到有效止血。结论:局部、全身多种原因可造成拔牙术后出血,且以局部因素为主。治疗应针对原因进行处理。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factor1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e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腺样囊性癌患者临床病理和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0例腺样囊性癌、20例多形性腺瘤和20例正常唾液腺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表达,并对腺样囊性癌患者进行随访观察。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HIF-1α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和微血管密度计数在正常唾液腺组织、多形性腺瘤、腺样囊性癌中依次增加,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VD在腺样囊性癌中计数均随着HIF-1α和VEGF表达的增强而升高(P〈0.05);HIF-1α和VEGF两者在腺样囊性癌之间也具有相关性(P〈0.05);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生存期、肿瘤的转移有关,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腺样囊性癌肿瘤大小、神经侵犯、病理分型、淋巴结转移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腺样囊性癌的转移和患者短生存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二氧化碳(CO2)激光治疗仪在口腔黏膜浅表病变中的应用安全性和优越性。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6月—2013年12月应用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浅表病变的73例患者,其中包括脉管畸形25例、口腔黏膜白斑22例、口腔黏膜扁平苔藓18例、口腔黏膜及唇红黏膜疣状痣8例。病变范围0.8 cm×0.8 cm4.0 cm×3.0 cm;同时选取常规手术刀配合电刀切除的口腔黏膜浅表病变20例进行比较。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和出血量。采用SPSS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73例患者术程顺利,手术时间310 min,平均5.5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5 mL;术后无感染,创口均一期愈合;随访1 a,2例口腔黏膜白斑患者术后复发,再次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对照组手术时间415 min,平均9.5 min,手术平均出血量10 mL;2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无感染,创口一期愈合。结论:应用CO2激光治疗口腔黏膜浅表病变具有出血少、手术视野清晰、复发率低和手术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探讨星形细胞上调基因1(astrocyte elevated gene-1,AEG-1)在唾液腺肿瘤中的表达和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唾液腺良性肿瘤(多形性腺瘤)、恶性肿瘤(黏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组织中AEG-1的表达,探讨AEG-1的表达与唾液腺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选取同期15例非肿瘤手术切除的正常唾液腺组织作为对照。采用SPSS10.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肿瘤组织中AEG-1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唾液腺组织(P=0.001),恶性肿瘤组AEG-1的阳性率显著高于良性肿瘤组织(P=0.033),晚期恶性肿瘤(T3+T4)AEG-1阳性率显著高于早期肿瘤(T1+T2)(P=0.035)。结论:AEG-1可能在唾液腺肿瘤的发生和恶变过程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评价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2008年6月—2012年2月施行的17例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联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切除后颊部黏膜和皮肤巨大洞穿性缺损病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伴晚期口腔癌切除后的颊部软硬组织巨大洞穿性缺损,修复口腔衬里的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大小为10 cm×8 cm~14 cm×10 cm,修复外部缺损的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大小为15 cm×8 cm~25 cm×10 cm。所有病例均无严重并发症,随访6~34个月,9例患者无瘤生存,2例带瘤生存,6例死于局部复发及远处转移。结论:应用延长锁骨上岛状筋膜皮瓣复合延长垂直下斜方肌岛状肌皮瓣修复晚期口腔癌术后颊部大范围洞穿性缺损是一种可靠的修复方法,对于再次手术,以及放疗后病例,在一定程度上优于游离皮瓣等其他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