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161篇 |
免费 | 98篇 |
国内免费 | 73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1篇 |
儿科学 | 5篇 |
妇产科学 | 18篇 |
基础医学 | 85篇 |
口腔科学 | 19篇 |
临床医学 | 236篇 |
内科学 | 107篇 |
皮肤病学 | 14篇 |
神经病学 | 22篇 |
特种医学 | 79篇 |
外科学 | 256篇 |
综合类 | 605篇 |
预防医学 | 206篇 |
眼科学 | 8篇 |
药学 | 283篇 |
2篇 | |
中国医学 | 286篇 |
肿瘤学 | 8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2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52篇 |
2021年 | 77篇 |
2020年 | 54篇 |
2019年 | 49篇 |
2018年 | 55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57篇 |
2015年 | 58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109篇 |
2012年 | 138篇 |
2011年 | 140篇 |
2010年 | 147篇 |
2009年 | 143篇 |
2008年 | 160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22篇 |
2005年 | 89篇 |
2004年 | 79篇 |
2003年 | 82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8篇 |
2000年 | 60篇 |
1999年 | 39篇 |
1998年 | 26篇 |
1997年 | 23篇 |
1996年 | 20篇 |
1995年 | 17篇 |
1994年 | 14篇 |
1993年 | 12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81.
目的:探讨真菌性泌尿系感染的菌群分布和药敏情况,从而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6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确诊的真菌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中段尿培养阳性结果(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及临床资料。结果:从3 473份中段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共分离出真菌224株,分离率为6.45%,其中男111例,女113例,年龄16~90岁,平均(54.84±15.08)岁。最常见的真菌为白假丝酵母菌,共111株(49.55%),其次为光滑假丝酵母菌53株(23.66%)。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对所有菌株敏感率较强,两性霉素B与氟康唑的敏感率均分别高于伊曲康唑、咪康唑和5-氟胞嘧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真菌性泌尿系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临床上经验性治疗可首选氟康唑,严重感染患者考虑两性霉素B治疗,并及时根据菌株的鉴定结果及其药敏试验有效地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82.
背景:传统方法多采用平滑肌细胞和移行上皮细胞构建组织工程膀胱,并进行支架材料的双面种植,但由于平滑肌细胞取材培养困难,且体外传代有限,双面种植较为困难。
目的:实验拟验证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及膀胱脱细胞基质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可行性。
设计:基础实验研究。
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
材料:实验于2006-03/2007-05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林百欣医学研究中心完成。实验室级别为卫生部部属医院开放实验室。1月龄SD大鼠,雌雄不限,体质量80~ 100g,由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新鲜猪膀胱取自南方医科大学动物实验中心。
方法:采用全骨髓培养连续贴壁法体外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抗原。采用去污剂洗涤法制备猪膀胱脱细胞基质,并测定其纯度及特性。将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到膀胱脱细胞基质上,以添加25 ng/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165)的培养液进行体外、体内复合培养,检测其相容性。体内实验以细胞单独培养为对照,体外实验以未植入细胞的材料为对照,并模拟合适的微环境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长分化,分别在4,8周后取出动物体内的复合材料行组织切片检查,并进行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检测上皮细胞再生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①采用全骨髓法成功培养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抗原显示,传代第3代细胞CD29阳性细胞为99.43%。②制备的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特性,镜下见均质状态的基质和细丝状的胶原纤维。体内外相容性实验表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细胞生长状态良好。③4周后组织切片检查可见组织中较多炎症细胞浸润,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不连续的单层上皮生长,8周后可见组织中已无明显炎症细胞浸润反应,胶原及弹性纤维排列紧密,免疫组织化学角蛋白染色见有薄层、连续的多层上皮生长。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膀胱脱细胞基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在体内与周围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作为构建组织工程膀胱的材料。 相似文献
83.
目的:应用RNA干扰技术抑制人舌癌细胞株Tca8113中FAT10基因的表达,探讨FAT10基因表达下调对舌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构建针对FAT10基因特异性siRNA真核表达载体pU-FAT10-siRNA,将其转染至舌癌细胞株Tca8113,采用RT-PCR、Western印迹等方法检测转染后的Tca8113细胞中FAT10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仪分析siRNA对舌癌细胞周期的影响,并通过细胞侵袭能力实验观察siRNA对Tca8113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结果:siRNA干扰Tca8113细胞后,FAT10的表达无论是在mRNA水平还是在蛋白质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细胞周期被阻滞在G1期,细胞生长缓慢,体外侵袭能力下降。结论:通过RNAi技术阻断FAT10的表达,可抑制Tca8113细胞的生长、增殖、迁徙,提示FAT10基因在舌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瘦素(leptin)在原始卵泡启动生长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2日龄大鼠离体卵巢体外培养模型,在Waymouth培养体系中分别添加瘦素、瘦素抑制剂(leptin antagonist)以及ERK1/2信号通路特异性抑制剂(PD98059),通过形态学观察原始卵泡启动生长的变化,Westernblotting检测卵泡ERK1/2、磷酸化-ERK1/2(P-ERK1/2)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瘦素能够促进原始卵泡的启动生长(P<0.05),还可激活卵泡ERK1/2信号通路中的ERK1/2蛋白磷酸化(P<0.05);用瘦素抑制剂和PD98059可显著抑制瘦素促原始卵泡生长效应(P<0.05),亦可显著抑制瘦素对卵泡ERK1/2蛋白磷酸化(P<0.05)。结论:瘦素能够促进原始卵泡的启动生长,其作用机制可能与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85.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KLF6对人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细胞的生长增殖、细胞周期和对Bc l-2和Cyc lin D1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RT-PCR法克隆目的基因KLF6,采用阳离子脂质体介导将含或不含KLF6的pEGFP-C1质粒转染入PC-3细胞,分别作为转染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噻唑蓝(MTT)法观察PC-3细胞的生长抑制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比例变化和凋亡率,免疫组化法观察PC-3细胞Bc l-2和Cyc lin D1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转染了抑癌基因KLF6的前列腺癌PC-3细胞生长抑制率为(30.0±5.4)%(对照组为0%,P<0.01);细胞周期比例表现为G2/M期减少为(11.2±0.9)%[对照组为(25.2±2.8)%,P<0.05],G0/G1期比例增加为(80.0±9.8)%[对照组为(58.6±7.3)%,P<0.05];细胞凋亡峰为(24.3±2.3)%[对照组为(5.2±0.7)%,P<0.01];Bc l-2的表达率为(18.7±3.2)%[对照组为(41.8±5.9)%,P<0.01];Cyc lin D1的表达率为(25.3±3.7)%[对照组为(38.5±4.6)%,P<0.05]。结论:抑癌基因KLF6的转染可以明显抑制前列腺癌PC-3细胞的生长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Bc l-2和Cyc lin D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研究已发现的前列腺癌中L-plastin启动子一个多态性位点对其转录活性的影响和意义。方法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LNCaP中L-plastin启动子序列,发现在距离转录起始点-1751上存在多态性位点T后,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文献报道的启动子序列质粒(-1751C),测定含-1751T质粒和含-1751C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用巢式PCR扩增前列腺癌细胞株和癌组织中该位点序列,并进行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结果成功构建L-plastin启动子,并发现一个位于-1751的多态性位点(C/T);成功构建启动子序列含-1751C质粒;荧光素酶活性测定表明(-1751C)质粒启动子转录活性为(-1751T)质粒的4~5倍,2者受到雄激素刺激后活性均升高;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表明该位点多态性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患者和细胞株。结论鉴定了一个普遍存在于前列腺癌的L-plastin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位点,含有不同碱基位点的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两种负压引流方法的效果。方法我科在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59例乳腺癌根治术后不同引流方法下皮瓣坏死及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两组间皮瓣坏死和皮下积液的发生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乳腺癌根治术后单纯低负压瓶Y型管引流效果非常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8.
黄健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22,(1):1-4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化技术的蓬勃兴起,智慧医学的概念应运而生。作为"健康中国"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智慧医学相关技术已逐渐融入到泌尿系统疾病筛查、诊断、治疗决策及随访等疾病全程管理中。本文将梳理智慧医学在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应用进展并展望前景,以期为广大泌尿外科医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9.
本院自2012-11—2014-09采用股骨近端微型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30例,疗效显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30例中男12例,女18例;年龄50~65岁,平均58岁。骨折按Codman分型:Ⅰ型2例、Ⅱ型11例、Ⅲ例15例、Ⅳ型2例。按骨折部位分型:头下型3例,头颈型6例,颈中型17例,基底型4例。入院后均采用颈骨结节牵引治疗1周。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固定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的疗效。方法:自2004年11月至2008年5月,应用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经皮LPHP固定技术治疗老年性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24例,男6例,女18例;年龄55~88岁,平均70岁。手术采用肩外侧横切口经三角肌入路,关节囊外正骨手法将骨折复位后,将LPHP从切口内插入,然后远端做切口暴露钢板远端,近端4~6枚螺钉固定,远端3枚螺钉固定。术后2~3d患肩开始被动活动,2周后开始主动活动,3周后加强功能锻炼。应用Constant评分系统对肩关节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所有骨折均愈合,平均愈合时间10.5周(8~21周),Constant评分49~92分,平均81.6分。其中优7例,良13例,中3例,差1例。结论:关节囊外间接复位结合LPHP内固定具有固定稳定、操作简单和血运破坏少等优点,能够有效治疗肱骨近端3、4部分骨折,特别适用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