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3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3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99mTC-ECD脑局部灌注显像和P300在抑郁症诊疗中的价值。方法:选择未治疗的按CCMD-2-R标准诊断为抑郁症患者11例,进行99mTC-ECD脑局部灌注显像和P300检查,并与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作比较,分析图像结果和P300潜伏期、波幅。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抑郁症患者脑血流灌注异常,表现为双侧基底节、丘脑血流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1);抑郁症患者的P300潜伏期延长、波幅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99mTC-ECD脑局部灌注显像能较直观地表现抑郁症患者的血流下降部位,结合P300为抑郁症的诊断提供客观的无创性的辅助检查。  相似文献   
12.
用纤维素(Cellulose,CF-11)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用 Percoll 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纯分离间日疟(P.v.)、恶性疟(P.f.)和伯氏疟(P.b.)3种疟原虫。经纤维素过滤后,P.v.病人血和P.b.感染鼠血中白细胞去除率分别平均达 94.7%和 75.4%,而且不影响原虫密度和各期构成比。多个 Percoll 不连续梯度离心测试3种疟原虫裂殖体、滋养体、环状体和未感染红细胞的相对平均密度(kg/L):P.v.分别为 1.059、1.072、1.096 和 1.099;P.f.分别为 1.070、1.079、1.10 和 1.10,配子体 1.085;P.b.分别为 1.059、1.062、1.103 和 1.104。并据此选择各自合适的 Percoll 梯度分离3 种疟原虫,将裂殖体、滋养体同环状体分开,获取原虫纯度(原虫数/100 个红细胞),P.v.由分离前 0.8%至分离后 93.5%,P.f.由2.3%至100%,P.b.由 30.6%至93%,分别提高 113.8、43.4和 2倍。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厦门港区蚊虫密度及其季节消长情况。方法诱蚊灯法。结果 2009-2011年,在厦门港区共捕获蚊类2 549只,平均密度为0.89只/(灯·h)。在所捕获的蚊中,致倦库蚊占88%,三带喙库蚊占5%,白纹伊蚊占2%。结论致倦库蚊为厦门港区优势蚊种,4-6月为蚊密度高峰季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中缝隙连接蛋白43(Cx43)、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PARγ)与急性脑梗死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急性脑梗死病人为研究对象(研究组),根据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和颈动脉内斑块回声特性,将急性脑梗死病人分为无斑块组(31例)、稳定斑块组(42例)和不稳定斑块组(52例);依据半定量法估计斑块严重程度,分为Ⅰ级(20例)、Ⅱ级(41例)和Ⅲ级(33例);选择同期我院体检健康125名为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法检测PBMCs中Cx43 mRNA、PPARγ mRNA的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法分析PBMC中Cx43、PPARγ与CIMT的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病人CIMT增厚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较高(P<0.05);与无斑块组相比,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PBMCs中Cx43 mRNA水平较高(P<0.05),PPARγ mRNA水平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其信号通路相关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本院2020年8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10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上加用丁苯酞注射液(100 mL, iv gtt, bid)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氧化应激指标、相关信号通路因子、神经损伤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以及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治疗期间对照组脱落3例,研究组脱落2例,最终分别入组47例和48例。治疗后,研究组丙二醛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Kelch样ECH相关蛋白1(Keap1)mRNA明显高于对照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Nrf2)和抗氧化反应元件(ARE)mRNA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CRP、LDL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以及髓鞘碱性蛋白、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100钙结合蛋白B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IS),并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将观察对象分为PCOS肥胖组(10例)、PCOS非肥胖组(28例)和正常对照组(9例),IS用两步法高胰岛素一正葡萄糖钳夹技术评估。结果 (1)PCOS两组患者的葡萄糖利用率M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1),肥胖的PCOS患者M值降低更明显。(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游离睾酮及BMI与M值负相关(P〈0.05)。结论非肥胖和肥胖PCOS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PCOS患者IS与游离睾酮及BMI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新型的华支睾吸虫病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现场应用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对新型的华支睾吸虫病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首次现场应用进行评价.在本病流行区选259名职工.以双盲法用粪便清水沉淀法进行对照检测,抗体阳性率50.2%(130/259).虫卵阳性率47.5%(123/259).两者无显著性差异。其中两法均阳性106例.阳性符合率86.2%.两法均阴性112例.阴性符合率82.4%.总符合率81.2%.与我省常规ELISA法结果相近.显示试剂盒有良好的应用价值.特别适用于乡、镇卫生院。  相似文献   
18.
用纤维素(CF—11 cellulose)过滤去除白细胞后再用Percoll密度梯度离心方法提纯分离间日(Pv),恶性(pf)和伯氏(pb)三种疟原虫。经纤维素过滤后,pv病人血和pb感染鼠血中白细胞去除率分别平均达94.7%和75.4%,而且不影响原虫密度和各期构成比。多个Percoll连续梯度离心测试三种疟原虫裂殖期、滋养期、环状期和未感染红细胞的相对平均密度(kg/L):pv分别为1.059、1.072、1.096和1.099;pf分别为1.070、1.079、1.10和1.10,配子期1.085;pb分别为1.059、1.062、1.103和1.104。并据此选择各自合适的Percoll梯度分离三种疟原虫,将裂殖和滋养期同环状期分开,获取原虫纯度(原虫数/100红细胞)在pv由分离前0.8%至分离后达93.5%,pf由2.3%至100%,pb由3O.6%至93.0%,分别提高113.8、43.4和2.0倍。  相似文献   
19.
免疫低下模型的建立及流式细胞术的检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致免疫低下模型的建立,并试图研究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自然杀伤细胞(NK)和T淋巴细胞的应用。方法:以环磷酰胺强化注射、少量多次注射、一次大剂量注射分别建立免疫低下模型,30 d后处死,取外周血和脾,分别检测小鼠外周血自然杀伤细胞(NK)亚群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进行脾NK细胞活性测定、Con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试验,观察环磷酰胺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NK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环磷酰胺强化注射、少量多次注射均可使小鼠外周血和脾的活化的NK细胞和T淋巴细胞比例及T淋巴细胞转化增殖能力、脾NK细胞活性降低。结论:环磷酰胺强化注射可以长时降低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适用于建立保健食品免疫低下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和NK细胞分化抗原在保健食品免疫调节功能评价中有较好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噻唑蓝比色法测定化学物皮肤致敏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噻唑蓝比色法在检测和评价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中的应用。方法:将致敏物质肉桂醛、DNCB和化妆品纤体精华液、防晒型营养水分别对BALB/c小鼠双耳进行连续3d染毒,第5天取小鼠耳部淋巴结制备单细胞悬液,用噻唑蓝比色法检测淋巴细胞增殖,用方差分析进行比较。同时采用传统实验方法-局部封闭涂皮法对DNCB、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进行皮肤变态反应试验。结果:与溶剂对照组比较,肉桂醛与DNCB能引起淋巴细胞的显著增殖,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未引起淋巴细胞明显增殖,经传统实验方法检测证实,DNCB引起75%动物皮肤变态反应,而纤体精华液与防晒型营养水未引起动物皮肤变态反应。结论:噻唑蓝比色法具有评估化学物皮肤接触致敏性的能力,对化妆品皮肤致敏性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