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5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9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目的探讨在血透过程中利用在线血容量监测技术准确调整干体重的可能性。方法测定100位患者透析中血容量的下降值和低血压的发生数。结果血容量下降小于10%者共28例,无一例发生低血压。血容量下降在10%~15%者16例,低血压1例。血容量下降15%~20%者32例,低血压5例。血容量下降大于20%者13例,低血压6例。血容量平均下降速率第1小时为4.86%,第2小时为8.24%,第3小时为11.59%,第4小时为13.82%。并对血容量下降小于5%者增加超滤总量50%或1 L,血容量下降5%~10%者增加超滤总量25%或0.5 L,通过适当调整,干体重可较前下降3~5 kg。结论在线血容量监测技术可监测患者血容量变化,对血容量进行实时安全的调整,尽可能避免了透析中的低血压和心血管的不稳定性;并可指导过多水分的清除,减轻了心血管系统的容量负荷和透析间期的高血压。  相似文献   
112.
目的 探讨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的临床应用方法及护理对策.方法 从1999年1月-2005年1月,对52例行人工血管动静脉内瘘术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52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至5年间共有16例血栓形成,感染5例,假性动脉瘤3例.结论 人工血管内瘘需要专业化护理,加强内瘘保护知识的教育,正确地使用内瘘,采用绳梯式穿刺,压迫止血力度适当,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延长人工血管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