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7篇 |
免费 | 14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口腔科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4篇 |
内科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8篇 |
综合类 | 33篇 |
预防医学 | 3篇 |
肿瘤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1篇 |
2018年 | 1篇 |
2017年 | 1篇 |
2016年 | 3篇 |
2013年 | 3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8篇 |
2008年 | 5篇 |
2006年 | 4篇 |
2005年 | 8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7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成骨不全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总结了成骨不全的一些影像学表现。包括X线、CT、MRI和超声检查。其中超声检查主要用于产前诊断。成骨不全的影像学特征主要有颅底凹陷征,增生性骨痂,骨折,骨量减少,Wormian骨,骨膜反应,干骺端硬化,骨形态改变,四肢关节改变以及脊柱侧凸等。根据其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特点,能够对成骨不全作出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估X光片及CT对HIV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证实的42例HIV感染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CP)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全部病例均经X线胸片(普通X光片及数字化X光片)检查,分别摄治疗前、治疗中、及治疗后胸片,其中24例经CT检查。结果:26例(61.9%)具有典型的双肺弥漫性、以肺门为中心、双肺对称性网结节状及斑片状高密度影,X线诊断为PCP,正确率为100%。不典型表现的16例全部进行了CT检查,其中9例(21.4%)表现肺多发性、囊性及实质性改变并经CT诊断;另外7例发病部位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4例(9.5%)为多小叶渗出性病变,3例(7.1%)为大叶及局灶性实变,7例病人中仅有1例CT检查后确诊,其余6例均不能肯定诊断。X光片结合CT检查,对PCP诊断总符合率为85.7%。结论:对具有典型X线表现的病例,X光胸片符合率为100%;对不典型表现的病例,需行CT检查。X光片结合CT检查对确定HIV患者是否感染PCP较大帮助,其诊断符合率为85.7%。 相似文献
33.
34.
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慢性肝脏疾病和急性肝衰竭的有效方法。随着外科技术、器官保存技术及药物治疗的迅速发展,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不断提高。然而,术后并发症仍然是影响移植术后发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因素。由于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缺乏特异性,术后各类并发症的诊断相当困难,影像学技术的应用有效解决了这一问题。总结了肝移植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血管源性并发症、胆系并发症、肝实质病变及术后感染等的影像学表现,指出影像学检查具有极大优势,可多方位评估疾病的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35.
目的认识弥漫型肝癌的影像学表现特点,探讨弥漫型肝癌介入治疗的最佳方法.方法对14例弥漫型肝癌进行了肝动脉造影及化疗栓塞治疗.治疗前根据肝癌的DSA、CT等影像学表现特点、血供及门脉情况、肝功能状况,选择适宜的介入治疗方法,经肝固有动脉注入化疗药及/或栓塞剂.结果①影像学表现14例弥漫型肝癌DSA及CT的主要表现有肿瘤血管密集增多,肿瘤染色广泛,呈弥漫分布的栗粒状、小斑点状或结节状影或密度减低区,左右叶均可受累,肝脏体积明显增大,明显肝硬化伴门脉瘤栓或动静脉瘘形成,弥漫性碘油分布等.②治疗效果14例中,生存期最长10月,最短15 d,平均3月.结论①"弥漫小结节征"、"毛玻璃征"、"双轨征"及"巨肝征"为弥漫型肝癌的较特征性表现.②弥漫型肝癌的介入治疗效果及预后远较其他类型原发型肝癌差.选择适宜的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5例晚期肺癌并肝转移的患者,采用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选择性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进行化疗和/或栓塞术。结果:肺原发灶有效率73.3%(11/15),肝转移灶有效率80.0%(12/15)、肺原发灶合并肝转移灶有效率66.7%(10/15)。半年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80%和60%。结论:经支气管动脉和肝动脉联合介入治疗肺癌并肝转移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姑息性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7.
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输尿管息肉的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例单纯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资料(X线、CT、MRI)。5例患者均行静脉肾盂造影,3例行逆行肾盂造影.2例行CT平扫和增强,2例行MR平扫。结果4例静脉肾盂造影发现病变,表现为管腔内边缘光滑的充盈缺损,1例病变侧肾脏输尿管未显影。3例逆行肾盂造影发现病变。2例CT检查发现增强后期扩张输尿管内低密度充盈缺损。2例MR平扫LWI发现高信号管腔内低信号充盈缺损。结论输尿管息肉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X线检查是输尿管息肉首选方法.CT、MRI可作为辅助诊断手段,对碘过敏及肾功能不良等不能使用碘对比剂的患者,首选MRI。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评价不同介入治疗模式治疗晚期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 不能手术治疗的晚期肝癌患者186例,将186例患者分成3组.A组62例,采取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B组60例,采取射频消融(RFA)治疗;C组64例,采取TACE联合RFA治疗,比较三组患者介入治疗效果.结果 C组患者肿瘤完全反应率、血清甲胎蛋白(AFP)变化以及介入治疗后1、3年存活率明显高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RFA治疗肝癌,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短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0.
【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CT表现与临床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临床诊断的COVID-19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男32例,女9例,平均年龄48.45岁。所有病例均经胸部CT检查,由两名高年资放射科医生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结果:COVID-19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磨玻璃样密度影、棉团状及网状小结节,双侧弥漫性分布,双下肺胸膜下为主,较双肺中上叶显著,右中叶受累相对少见。病程早期以肺外带、累及肺间质为主,多数病例可见细支气管充气征,可伴有粗大条索状影,胸膜下线。重症者随病程进展,病灶向支气管中轴间质蔓延,逐步扩散至全肺,可伴胸膜反应,叶间胸膜增厚、胸水少见。结论:COVID-19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临床流行性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可做早期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