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3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48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4篇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总结自发性食管破裂的诊治经验,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0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21例自发性食管破裂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8例,女3例;年龄24~59岁,平均年龄40.5岁。行开胸手术治疗19例,其中行食管裂口修补术13例,食管部分切除、食管胃吻合术4例,单纯胸腔清洗引流2例;11例加做空肠造瘘术,8例置放空肠营养管。未行手术而仅行抗感染对症支持治疗2例。结果 19例开胸手术患者中,痊愈16例(84.21%),死亡3例,分别因严重纵隔感染中毒性休克、吻合口瘘、纵隔感染各死亡1例;经保守治疗的2例患者均死于严重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随访16例,随访时间3个月~8年,随访期间无明显食管反流和食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自发性食管破裂通过早期、积极、有效的外科治疗,预后良好;术后保证引流通畅、加强营养、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治疗该病的关键。  相似文献   
52.
目的 用小鼠异位气管移植观察核因子(NF)-κB是否激活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基因参与诱导气管移植物纤维增生,探讨闭塞性细支气管炎(OB)的发病机制.方法 将小鼠气管移植分成同基因组和异基因组,在术后7、14、21 d取材算管腔闭塞率;对移植物行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法(EMSA)测定NF-κB活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TGF-β1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TGF-β1蛋白表达.结果 和同基因组比较,异基因组气管移植物在术后14 d开始纤维增生,术后21 d管腔闭塞率达(78±9)%,呈典型OB改变;NF-κB的转录活性在术后7 d明显升高,术后14、21 d维持较高水平;OB的气管移植物TGF-β1染色阳性;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在移植术后14、21 d明显升高,在术后7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F-κB转录活性增强,激活TGF-β1促进纤维增生,是造成OB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组织学特点和免疫表形特征。方法运用组织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我院1例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和免疫组化标记特点。结果肉眼观察肿瘤为灰白色不规则分叶状团块,切面灰白色,鱼肉样,有大量坏死灶;显微镜观察被覆呼吸上皮下中心母细胞样细胞弥漫增生,浸润肺组织,瘤细胞坏死明显。免疫组化:CD20(+),CD79α(+),CD3(-),CD45RO(-),PCK(-)。结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而原发于肺的DLBCL更极为罕见。该病缺乏典型的临床表现,极易误诊。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以组织病理学形态为基础并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  相似文献   
54.
先天性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51例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的临床病理特征,提高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51例外科治疗的先天性纵隔气管支气管囊肿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51例中41例术前有临床症状,10例为体检发现;43例术前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胸腺瘤、肺癌和纵隔肿瘤,8例术前影像学诊断支气管囊肿;术后恢复均顺利,45例术后症状消失,5例术后胸痛及咳嗽,1例术后3年复发,再次手术切除治愈。余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手术完整切除可明确诊断,解除症状,防止并发症和改善预后,是首选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5.
段立  潘铁成  魏翔  胡敏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1):1564-1564
患者男,64岁,因反复咳嗽两月于2007年4月23日入院。患者入院前两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咳嗽,痰少,无胸闷、胸痛及盗汗、发热症状。胸部X线检查提示,右肺中野巨大高密度团块影,直径约9cm,边缘模糊,密度均匀(图1);胸部CT提示,右肺中叶巨大占位病灶,肿块呈分叶状,纵隔未见淋巴结肿大(图2);  相似文献   
56.
1483例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中游离食管贲门部方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术经膈食管韧带游离食管贲门部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1990年~2008年间1483例中下段食管癌患者经左胸后外侧切口径路行胸部食管癌根治术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1483例中下段食管癌切除率100%,并发症发生率为3.5%(52/1483),无住院期间死亡。结论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中经膈食管韧带游离食管贲门部方法可使食管下段和胃贲门部位置变浅,视野清晰,操作简便,为胸中下段食管癌根治手术时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技巧。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食管结核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分析11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并分析临床文献。结果男性4例,女性7例;年龄14~62岁,平均47.2岁。症状有吞咽困难和胸骨后疼痛,术前诊断为食管结核2例。误诊9例,分别诊为食管癌7例、食管平滑肌瘤2例。药物治疗2例,手术治疗9例,手术方式包括病灶段食管切除+胃食管吻合术5例、淋巴结切除术2例和胃造瘘术1例,1例术中冰冻切片证实结核而未切除食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患者均经病理证实为食管结核,全部治愈,随访1~27年症状均消失,结核无复发。结论食管结核属罕见良性疾病,临床无特异征象,与食管癌和食管良性肿瘤鉴别困难。术前明确诊断后采用药物保守治疗有效,如出现并发症则需外科干预,术后需抗结核治疗12~18月,预后好。  相似文献   
58.
我科2008年7月收治1例右下肺癌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期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ff-pump CABG,OP-CABG)和右下肺切除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61岁,因“间断性咳嗽1年余”入院。患者1年前无明显诱因而间断咳嗽,偶尔少量血丝,门诊胸片及CT检查示纵隔淋巴结无肿大,右下肺巨大软组织块影,范围约5 cm×8 cm,考虑右下肺肿瘤性病变,入院准备手术治疗。术前心电图示HR 58次/m in,窦性心动过缓;阿托品试验阴性;24 h心电图监测显示ST段下移伴T波低平。心内科会诊考虑冠心病。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无明显病变,左前降支中段局限性偏心性70%狭窄,左回旋支近段局限性狭窄,中段节段性狭窄40%~50%;右冠无明显病变,呈右优势型,EF值=73%。完善其他准备后全麻下行OPCABG术、右下肺切除和淋巴结清扫术。胸部正中切口进胸,术中游离左乳内动脉和大隐静脉,行左乳内动脉-左前降支、升主动脉-大隐静脉-钝缘支搭桥,继而切开右侧纵隔胸膜,行右下肺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图1,2)。术后病人恢复顺利,病理报告为右下肺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支气管切缘残端及清扫的纵隔和肺内6组淋巴结未见癌组织,病理分期为...  相似文献   
59.
背景与目的 外科治疗肺癌患者合并不稳定冠心病时术后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较高,其治疗常给胸外科医生造成挑战.本文提出该类患者根治性肺切除术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早期效果并总结临床经验.方法 7例可外科切除的合并心律失常、不稳定性心绞痛或近期心肌梗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实施根治性肺叶切除术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6例患者术前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不宜行冠状动脉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1例支架植入后效果不佳.采用胸骨正中切口,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行肺叶切除术+纵隔淋巴结清扫术.其中左上肺叶切除2例,右上肺叶切除1例,右上、中叶切除1例,胸腔镜辅助下左下肺叶切除1例,右下肺叶切除2例.结果 本组无住院死亡,1例术后7个月因脑血管意外死亡,1例术后并发房颤.术后病理检查5例为鳞癌,2例为腺癌.全部患者随访2-59个月,术后均未再次出现心肌缺血症状,1例右肺上、中叶切除术后19个月出现局部复发.结论 在选择患者情况下,采用经胸骨正中切口根治性肺切除联合同期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对肺癌合并不稳定冠心病患者而言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可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0.
张毅  潘铁成  李军  陈涛  魏翔  胡敏 《医学新知杂志》2006,16(6):362-364,368
1942-1952年Paul Denoix建立了恶性肿瘤的TNM分期系统,1968年国际抗癌联盟(union interna- tionale contre de cancer,UICC)第1版恶性肿瘤TNM分期问世,后来TNM经过5次修改。1986年美国癌症联合会(American joint committee for cancer,AJ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