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31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比较自体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NC)与纯化CD34+细胞(PCC)移植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导致的重度肢体缺血(CLI)的长期疗效。方法 选择自2014年8月—2016年1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确诊为TAO并接受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43例,均为男性;年龄范围20~58岁,年龄为(41.7±10.6)岁。根据移植的细胞产物将患者分为PBMNC组(23例)和PCC组(20例),于全身麻醉下将PBMNC或PCC于缺血侧下肢行均匀肌内注射,每点注射PBMNC或PCC 0.5 mL。记录并比较两组移植细胞产物的体积和移植CD34+细胞数量、移植后注射点疼痛情况。记录移植前和移植后1、3、5年的无大截肢生存率(MAFS)、无痛步行时间(PFWT)、Wong-Baker面部疼痛评分(WBFPS)、踝肱指数(ABI)、趾肱指数(TBI)、经皮氧分压(TcPO2),以及移植前、移植后1、6个月和移植后1、3、5年非CLI状态的患者比例。结果 PBMNC组移植的细胞体积为(80.2±12.4) mL,显著大于PC...  相似文献   
52.
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由于其特殊性,25年来,一直没有一种真正理想的动物模型。灵长类作为人类艾滋病动物模型由于其局限性运用的越来越少。转基因小鼠和猫免疫缺陷是目前国内外运用最多的动物模型,是艾滋病动物模型的新趋势。文章综述了目前国内外关于艾滋病动物模型研究的最新进展,着重分析国外常用的非灵长类动物小鼠和猫模型,并对各个模型的应用范围和优缺点进行对比。  相似文献   
53.
本文着重研讨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四肢脊椎火器伤的后续治疗问题。 一、一般统计 历次战争统计,四肢伤约占伤员总数的60%左右。去春自卫还击战不同地区统计分别为63.5%,47.7%及51.7%。据部分资料统计,其中弹片伤占53.6%,枪弹伤40.9%,其  相似文献   
54.
编辑同志:您好!编辑部转来欧阳进良同志的《与〈如何正确使用止血带〉一文的作者商榷》已收到了。阅后感到欧阳进良同志这种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非常值得学习,他在阅读有关资料后,有不同的看法,及时提出研究,这是非常有益的。这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受益非浅。关于我那篇论文中讨论到“扎止血带的部位可在伤口附近的肢体近端”、“扎止血带的部位不可过高”的问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分析一线RCHOP方案治疗的滤泡淋巴瘤(follicular lymphoma, FL)3级患者不同组织学亚型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方法:本研究收集和分析了2009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中心初诊并予一线RCHOP方案治疗的61例FL 3级患者的临床基线和生存资料,包括42例FL 3A级和19例侵袭性FL。侵袭性FL患者为2例3A级合并3B级,8例FL 3B级和9例FL 3级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成分。 结果:FL 3A级和侵袭性FL的患者在性别、年龄、β2微球蛋白水平,乳酸脱氢酶水平、Ann Arbor分期、B组症状、骨髓受累等基线数据上无明显差异。中位随访40.2个月,3年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 OS)率在FL 3A级和侵袭性FL患者中分别是97.1%和81.9%,P=0.041。3年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PFS)率在两组间无明显差异,分别是 69.1%和71.1% ,P=0.546。侵袭性FL在2年后出现PFS的平台期。 结论:FL 3A级患者在OS优于侵袭性FL,但两者的PFS无显著差异,侵袭性FL在2年后出现PFS平台期。  相似文献   
56.
57.
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3例CHF患者按照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CHF1组(NYHA心功能Ⅰ~Ⅱ级,n=24)和CHF2组(NYHA心功能Ⅲ~Ⅳ级,n=29)。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外周血中Th17细胞、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 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h17/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1.89±1.24 vs 0.51±0.35,3.35±1.78 vs 0.51±0.35;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3.35±1.78 vs 1.89±1.2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外周血中Treg/CD4+T细胞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5.69±0.74 vs 7.89±1.66,3.31±0.98 vs 7.89±1.66;P<0.01;P<0.01),CHF2组亦明显低于CHF1组(3.31±0.98 vs 5.69±0.74,P<0.01);CHF1组和CHF2组患者Th17/Treg的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0.35±0.17 vs 0.11±0.09,1.06±0.49 vs 0.11±0.09;P<0.05;P<0.01),CHF2组亦明显高于CHF1组(1.06±0.49 vs 0.35±0.17,P<0.01)。结论 CHF患者外周血中存在Th17/Treg失衡,且与心功能有一定关系,Th17/Treg失衡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初步评价国产硼替佐米(昕泰)治疗初治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纳入确诊活动性MM,并接受昕泰治疗2个周期以上可评估疗效的初治患者。采用昕泰联合地塞米松的两药(BD)方案或两药基础上加用环磷酰胺的三药方案(VCD)。昕泰的起始剂量为每周1.3 mg/m~2。每2周期评价疗效和安全性。结果:2018年6月至2018年11月,共纳入14例MM患者,随访至2019年1月。全部患者可行2周期疗效评估,其中3例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9例部分缓解(PR)、1例微小缓解(MR)、1例疾病进展(PD),总反应率(ORR)为85.7%。6例患者可行4周期疗效评估,均为VGPR,ORR为100%。不良事件与原研药类似。主要血液学毒性包括血小板及淋巴细胞计数降低;非血液学毒性主要为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腹泻与便秘较多见。结论:昕泰治疗初治MM具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59.
目的:评价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1~3a级滤泡性淋巴瘤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9年5月30日至2019年12月31日间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液科接受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R2)治疗的1~3a级初发和复发滤泡性淋巴瘤(FL)患者。具体方案为来那度胺,25mg,第1~7天,第15~22天,口服,共12周期;利妥昔单抗注射液,375mg/m2,第1周期的第1、8、15、22天,第2~5周期的第1天,静脉滴注,共5周期;每28天为1个周期。每2~3个周期行疗效评价,主要评价指标为总体反应率(ORR),1年无进展生存(PFS)。每周期前后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共12例患者接受了R2治疗,10例疗效可评价,ORR为88.9%,1年PFS为87.5%,中位PFS未达到。3~4级中性粒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为16.7%,3~4级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6.7%,未观察到3~4级的肝肾功能异常、皮疹、消化不良、周围神经病变。结论:隔周服用来那度胺的给药方式在来那度胺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1~3a级初发、复发FL患者中可取得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终末期患者贫血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为改进恶性肿瘤患者的支持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调查2004年1月至2014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的恶性肿瘤患者,对患者死亡前1年的血常规进行分析,比较死亡前12个月、9个月、6个月、3个月、1个月内发生贫血的比例、重度贫血发生的比例及Hb的平均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在死亡前12个月、9个月、6个月、3个月及1个月内发生贫血比例分别为79.79%、82.23%、82.77%、90.34%及95.33%,各时点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重度贫血患者比例在各时点分别为5.67%、3.05%、6.72%、9.66%、18.00%,各时点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00)。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前的平均Hb水平随病程逐渐降低,前述各时点平均Hb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患者死亡前1个月内和3个月的平均Hb水平显著低于死亡前6个月前各时点(P=0.000);患者死亡前1个月内平均Hb水平低于死亡前3个月(P=0.000);患者死亡前6个月、9个月及12个月间平均Hb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死亡前1年恶性肿瘤患者贫血比例随病情接近死亡终点而显著增加,需要输血的重度贫血患者比例亦显著增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前3个月,贫血程度明显加重;对肿瘤患者终末期进行贫血检测及加强支持治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