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6篇
耳鼻咽喉   4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6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65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5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04篇
综合类   183篇
预防医学   35篇
眼科学   4篇
药学   86篇
  1篇
中国医学   63篇
肿瘤学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59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01.
东亚钳蝎毒灌肠治疗大肠癌后肿瘤组织中AgNOR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40例直场癌用东亚钳蝎毒泡汤治疗前后,正常组织、癌近分组织和肿瘤组织中AgNOR颗粒数和AgNOR形态分型的变化,结果发现:治疗后癌近旁组织和肿瘤组织中AgNOR颗粒数较治疗前明显减少,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前肿瘤组织中AgNOR<4.0/核计27例,占67.5%;≥4.0/核计13例,占32.5%;而治疗后肿瘤组织中AgNOR<4.0/核计37例,占92.5%,≥4.0/核计3例,占7.5%.而AgNOR颗粒形态学分型结果显示:治疗前肿瘤组织单一型和核仁内型7例,占17.5%,聚集型和弥散型33例,占82.5%;治疗后,单一型和核仁内型23例,占57.5%,聚集型和弥散型17例,占42.5%.肿瘤组织AgNOR颗粒形态学分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由聚集型和弥散型向单一型和核仁内到转变.治疗结果表明,东亚钳蝎毒对大肠癌有明显的抑杀作用.  相似文献   
702.
目的评价痔上粘膜环切术在治疗重度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利用痔环切吻合器对24例重度痔患者进行痔上粘膜环切术(PPH)。结果全组平均手术时间为28.7min,术后住院时间为2~4d。2例术后发生尿潴留;3例术后出血给予保守治疗,效果满意;2例术后发热。术后随访平均4.6个月,所有患者的症状都得到改善,并且没有粪便滞留。结论PPH治疗重度痔安全、有效,手术时间短,且大大缩短了住院时间,恢复正常活动较快。  相似文献   
703.
视黄酸对幼儿淋巴结B细胞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杨毅  王卫平 《营养学报》2004,26(6):442-444
目的:研究视黄酸在B细胞分化发育中的作用,探讨维生素A增加抗体产生的机制。方法:取幼儿正常淋巴结细胞体外培养,加入视黄酸或视黄酸受体拮抗剂干预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分析细胞表面标志的变化,观察B细胞的成熟分化。结果:体外培养的幼儿淋巴结B细胞在无刺激剂存在时,CD19+IgM+的成熟B细胞百分比随培养时间逐渐增加,而相对不成熟的CD19+IgM-B细胞百分比逐渐减少,以48h明显(P<0.05);体外培养加入视黄酸可使CD19+IgM+B细胞百分比进一步升高,在培养24h和48h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同时加入视黄酸拮抗剂则能完全拮抗该促进作用。结论:视黄酸通过视黄酸受体介导促进体外培养的淋巴结B细胞的分化发育。  相似文献   
704.
野生型p53基因的导入对膀胱癌细胞抑制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魏东  黎健  王建业 《肿瘤》1999,19(3):148-150
转染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对膀胱癌EJ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将含外源野生型p53基因的(ad┐Wtp53)转染膀胱癌EJ细胞,观察生长曲线,细胞周期变化及裸鼠体内抑瘤试验。结果转染了ad┐Wtp53的EJ细胞在体外生长速率下降,在裸鼠体内致瘤性丧失,流式细胞仪显示,DNA合成前期或静止期的细胞比例增高。另外,ad┐Wtp53直接注射到肿瘤组织内,可使外源野生型p53基因在肿瘤细胞内有效、稳定的表达,肿瘤表现为生长减缓,最后停止生长并有缩小。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基因转染效率高,速度快,安全,是很有前途的体内基因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705.
视黄酸受体基因在小儿淋巴结的表达与B细胞的发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东  杨毅  王卫平 《营养学报》2005,27(6):460-463
目的:研究视黄酸受体基因在小儿淋巴结的表达与B细胞发育的关系,阐明视黄酸促进抗体产生的途径与机制。方法:取5岁以下儿童正常淋巴结作冰冻切片,用地高辛素标记六种视黄酸受体基因(RARα、β、γ、RXRα、β、γ)反义RNA探针作原位杂交,及采用RT-荧光定量PCR,观察视黄酸受体基因在淋巴结的表达与分布,分析其与B细胞发育的关系。结果: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六种视黄酸受体基因在淋巴结中的淋巴细胞和网状细胞中均有表达,分布广泛。RT-荧光定量PCR显示:在不同年龄儿童淋巴结六种视黄酸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有所差异,1岁以下儿童受体基因表达水平普遍较低,此后随免疫发育而升高。结论:视黄酸受体基因的表达可能参与了B细胞的个体发育和免疫应答。这可能是维生素A增强儿童抗感染免疫力的重要环节和介导视黄酸作用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706.
食管恶性狭窄支架置入术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Frimberger(1983)报告采用金属内支架治疗食管狭窄获得成功以来 ,食管内支架的应用极大的改善了晚期食管癌所致食管狭窄和食管气管瘘等严重并发症的治疗现状[1] 。但对并发症的预防和有效地处理也值得重视。我院从 1997年 7月以来置入内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患者 4  相似文献   
707.
目的 为研究家族遗传性大肠息肉病 (FPC)恶变演变过程。方法 采用LAB免疫组化染色对 2 9例家族遗传息肉病 ,2 4例大肠癌和 2 8例腺瘤性息肉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在恶变FPC和大肠癌组织中PCNA表达较高 ,明显高于恶变FPC组未恶变息肉 ,未恶变FPC组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P <0 .0 1) ;恶变FPC组织PC NA表达明显高于大肠癌组织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恶变FPC组中未恶变的息肉明显高于未恶变FPC组息肉和腺瘤性息肉 ,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未恶变FPC组息肉PCNA表达与腺瘤性息肉比较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FPC恶变演变过程是逐渐发生的 ,应进行连续监测 ;FPC一但恶变 ,恶性程度较高 ,易发生转移 ,预后较差 ;FPC恶变后另一些未癌变息肉尽管没有癌变但已属于高危癌前病变 ,手术中应将所有息肉一并切除。  相似文献   
708.
患者男,48岁。1996年初发现左阴囊皮肤搔痒,有渗出,拟诊急性湿疹,治疗无效。不久发现双腋下小片状类似皮损。1996年4月经泌尿外科分别局部切除,诊断为多发性乳腺外Paget病(ExtramammaryPaget'sdiseaseEMPD)。阴囊皮肤切缘不净,肿瘤细胞浸及真皮层,切口愈合良好,术后未作任何治疗。年底行左阴囊扩大切除术(包括左侧睾丸和精索),术中发现左鼠蹊部淋巴结肿大,取活检,病理报告为淋巴结转移癌。1997年元月行左鼠蹊部淋巴结清扫术,淋巴结转移(9/9)。切口愈合良好,但左下肢浮肿、瘀血、疼痛,到本科术治。给予中药方剂以扶…  相似文献   
709.
目的: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在诊断膀胱前壁憩室并结石、憩室炎中的作用及表现特点。方法:对1例膀胱前壁憩室患者行X线平片、B超、CT检查,分析其在影像学检查的表现、术中所见、术后病理组织学改变。结果:突向膀胱腔外的囊状膀胱憩室容易诊断,发生于膀胱前壁突向腔内的憩室并结石、憩室炎,术前较难作出正确诊断。结论:膀胱前壁腔内憩室并结石、憩室炎少见,回顾分析、综合应用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10.
痹证在本文中主要指风湿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一类的病症.风湿性关节炎是以关节疼痛为主要症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笔者采用土家药香·枫痹痛无忧膏穴位外敷治疗痹证,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