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正>咳嗽变异性哮喘(CVA)是指以慢性咳嗽(>8周)为主要或唯一症状的不典型哮喘,常为刺激性咳嗽。近年来本病的全球发病率和病死率仍呈上升趋势,有研究结果显示,30%的CVA患者不经治疗或治疗不当可发展成为典型哮喘[1]。目前西医治疗本病常选用吸入糖皮质激素,同时可联合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或其他支气管舒张剂以缓解症状,但停药后病情易反复,难以根治,严重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透明质酸钠(SH)的毒理学试验,探讨其食用安全性。方法按GB15193-2003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的规定进行急性毒性试验、三项遗传毒性试验和90 d喂养试验。结果 SH属实际无毒,未见有致突变作用。SH喂养大鼠90 d,动物生长活动正常,未见对动物体重、食物利用率、血常规、血生化、脏器重量及脏体比、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有不良影响。结论 SH为无毒物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豆球蛋白(11S)诱导五指山小型猪食物过敏反应的合适剂量和适宜观察时点。方法12头45日龄五指山小型猪随机分为对照组、4%11S和8%11S大豆蛋白致敏组,每组4头,通过胃肠道致敏(0~10天)和反复经口激发(16~18天、31天)诱导致敏反应,从临床症状、皮刺反应、血清IgG、IgE含量、组胺含量、肥大细胞数目等指标进行观察和实验研究。结果接受11S大豆蛋白经口致敏的仔猪出现不同程度的腹泻症状,皮肤试敏试验呈不同程度的阳性反应;第19天和32天4%11S致敏组血清中IgG、IgE抗体和组胺含量均高于对照组,第19天含量达到高峰;4%11S致敏组空肠粘膜下层肥大细胞数目低于对照组,空肠组胺含量与空肠粘膜层和粘膜下层肥大细胞数均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由11S经口诱发的五指山小型猪食物致敏模型属IgE介导的Ⅰ型过敏反应类型,4%剂量较8%剂量过敏反应更明显,激发期是观察和比较仔猪过敏反应的较佳时点,过敏反应可能与小肠肥大细胞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
共轭亚油酸减肥作用的人体试食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芃  顾光  马宁 《上海预防医学》2004,16(9):421-423
[目的 ] 研究共轭亚油酸对人体的减肥作用。  [方法 ]  3 0名单纯性肥胖的志愿者连续食用共轭亚油酸胶囊 3 5d ,于试验开始及结束时均测试各项安全性指标及功效性指标。  [结果 ] 受试者连续食用共轭亚油酸胶囊 3 5d后 ,体重平均下降 1.9kg ,体脂总量平均下降 1.2kg ,体脂百分率平均下降 0 .7% ,三角肌处脂肪厚度减少 2 .1mm ,肩胛下脂肪厚度减少 4.1mm ,脐旁脂肪厚度减少 3 .5mm ,髂棘处脂肪厚度减少 3 .6mm ,腰围减少 4.3cm ,臀围减少 1.5cm。试验前、后受试者各项临床指标均未见异常 ,并且试验后运动耐力未下降。  [结论 ] 共轭亚油酸对人体具有明显的减肥作用 ,且对机体健康无明显损害。  相似文献   
15.
淫羊藿水提取物的食用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与目的:淫羊藿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但是其安全性毒理学的资料相对缺乏,故我们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价,以便为淫洋霍的综合利用提供依据。材料与方法:运用急性毒性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遗传毒性试验(包括小鼠骨髓微核实验、Ames实验和TK基因突变实验)对淫羊藿进行了较系统的安全性评价。结果:淫羊藿的半数致死剂量(LD50)大于80g/kg,对中国仓鼠卵巢细胞CHO和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的半数致死浓度(IC50)分别为55.4mg/ml和19.53mg/ml,并且小鼠骨髓微核实验、Ames实验、TK基因突变实验的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淫羊藿属无毒物质,在较高剂量下对CHO和CHL均表现出一定的细胞毒性,本试验条件下无致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作用。  相似文献   
16.
高芃 《大医生》2023,(10):39-41
目的 观察分析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应用于重症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济宁市兖州区人民医院80例重症型脑出血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按照不同方案将患者划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40例。参照组采取常规开颅手术,试验组采取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术后康复情况。结果 试验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较于参照组更高(P <0.05)。接受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降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均上升,且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较参照组更低,ADL评分较参照组更高(均P <0.05)。试验组患者围手术指标均优于参照组(均P <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相较于参照组更低(P <0.05)。结论 使用微创穿刺抽吸引流术治疗重症脑出血患者可有效清除血肿组织,并且不会给神经功能造成较大损伤,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获得较好的康复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红花水提取物的安全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红花水提取物的毒性大小。方法 用红花水煎液进行了急性毒性、小鼠骨髓微核、TK基因突变、体外细胞毒性和Ames试验。结果 红花的LD50 >88 8g/kgBW ,属无毒物 ,对CHO和CHL的IC50 分别为 6 0 7mg/ml和 6 6 5mg/ml(生药终浓度 ) ,遗传毒性试验结果均为阴性 ,2 2 2 0mg/皿剂量的红花对TA98、TA10 0和TA10 2均有明显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结论 红花水提取物对正常细胞有一定的毒性 ,但有抑制细菌生长的作用 ,无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磷酰胺对小鼠免疫抑制的动物模型建立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建立肿瘤化疗免疫抑制动物模型,为建立保健食品减轻化疗毒副作用功能的评价方法提供科学依:活。[方法]给予C57BL/6J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的环磷酰胺(CP),隔日连续腹腔注射4—5次,观察:对小鼠免疫学指标及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注射20、50、100me/kg体重的CP后,各剂量组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免疫抑制和肝肾功能损伤。①正常小鼠2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白细胞计数、抗体生成细胞以及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谷草转氨酶(AST)升高;50mg/kg体重剂量组的脾脏指数下降;5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天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均出现显著下降,以及谷丙转氨酶、尿素的升高。②荷瘤小鼠2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白细胞计数、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50mg/kg体重以上剂量组脾脏指数、NK细胞活性、抗体生成细胞功能均出现显著下降,以及谷草转氨酶、各丙转氨酶、尿素的升高。③正常小鼠注射60mg/kg体重的CP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及肿瘤坏死因子均出现显著下降;荷瘤小鼠注射60mg/kg体重的CP后,血清白细胞介素.2出现显著下降。[结论]给予C47BL/6J正常小鼠和荷瘤小鼠腹腔注射20-50mg/kg体重的CP,隔日连续45次,即可建立免疫抑制动物模型。建议采用正常小鼠免疫抑制模型。  相似文献   
19.
五味子的急性毒性和遗传毒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五味子的急性毒性和遗传. 方法将五味子干燥果实用80%的乙醇提取制备其粗提物.用霍恩氏法设2.15、4.64、10.0、21.9和46.4 g/kg BW五个剂量组研究五味子乙醇粗提物对昆明种小鼠的急性毒性;用2.5、5.0和10.0 g/kgBW三个剂量组进行了小鼠微核试验;用0.04、0.12、0.58、2.32、11.59和57.97 mg/皿六个剂量组进行了Ames试验;用113.28、226.56、453.12和906.25 μg/ml四个剂量组进行了TK基因突变试验. 结果 46.4 g/kgBW剂量组10只小鼠24 h内全部死亡,21.9 g/kgBW剂量组24 h内死亡8只;10.0 g/kgBW剂量组小鼠灌胃后出现精神萎靡、活动量减少,行动迟缓,无死亡;4.64 g/kgBW剂量组仅有活动量减少,无其它症状;2.19 g/kgBW剂量组无异常表现;其LD50分别为雄14.67和雌19.96 g/kg BW.微核试验中各剂量组的雄雌小鼠均未见微核率增加;Ames试验中各剂量组均未见回变菌落数增加,其中57.97 mg/皿剂量组菌落数显著减少,五味子乙醇粗提物有明显的抑菌作用;TK基因突变试验中各剂量组的突变频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在所选试验和剂量范围内五味子的乙醇粗提物未显示致突变作用.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探讨IL 17在原发性膜性肾病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2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43例原发性膜性肾病的患者,按照病理分期分为Ⅰ、Ⅱ、Ⅲ期3组,对所有患者的一般情况、实验室检查以及肾活检病理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另将43例患者按照有无肾小管及间质损伤分组,分析IL 17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及间质损伤的关系。结果 Ⅱ期和Ⅲ期血清IL 17水平高于Ⅰ期(P<005),Ⅲ期尿液IL 17水平高于Ⅱ期(P<005),Ⅲ期高于Ⅰ期和Ⅱ期(P<005);不同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的患者血清和尿液IL 17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 17与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及间质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