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3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提出一种基于九轴惯性传感器的人体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方法:搭建由无线处理器、九轴惯性传感器、同步电路、电源管理模块和唤醒关机电路组成的关节活动度测量电路,采用九轴惯性传感器搭配无线处理器采集肢体的角速度、加速度和磁力原始数据,利用均值滤波、几何校准算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校准,再将校准后的数据采用Madgwick算法进行姿态解算,保证输出的欧拉角在同一坐标系内。将关节活动度测量电路佩戴在志愿者额头及胸部中央,引导志愿者做颈椎前后屈伸、左右侧屈、左右旋转运动,通过计算头部和胸骨体的欧拉角差值获得颈椎活动度。结果:关节活动度测量电路可布置在关节两端协同测量,且测得的欧拉角精度为±1°。采用该测量方法测得的颈椎前后屈伸、左右侧屈和左右旋转的活动度均符合人体关节活动度特征。结论:该测量方法可实现对关节活动度的准确、有效测量,能反映真实的关节活动状况。  相似文献   
32.
目的:比较经导管溶栓与经足背静脉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66例急性DVT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导管溶栓组(A组)32例,经患侧足背静脉溶栓组(B组)34例,对比2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栓消除率、溶栓时间及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结果:A组血栓消除率(64.38±18.24)%,明显高于B组(37.28±20.36)%(P<0.01),A组溶栓治疗时间(96.38±13.45)h,明显短于B组(143.65±13.37)h(P<0.01)。随访3~18个月,A组血栓后综合征发生率31.25%(10/32),低于B组52.94%(18/34)(P<0.05)。溶栓72、120 h后2组膝上15 cm和膝下10 cm患肢和健侧周径差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血栓清除率明显优于经足背静脉溶栓,在短期内即可达到一定的有效率,同时可以维持良好的远期通畅率,降低血栓后综合征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基于超高效液相-离子阱-静电场轨道肼质谱(UPLC-LTQ-Orbitrap MS)技术分析鉴定四妙勇安汤水煎液的化学成分。采用UPLC BEH C;色谱柱(2.1 mm×100 mm,1.7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1)。质谱使用加热电喷雾离子源(HESI),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通过对照品比对总结各类成分裂解规律,结合精确相对分子质量和一二级质谱信息,以及相关文献和MassBank、HMDB等数据库的数据支持,从四妙勇安汤中鉴定出72个化学成分,包括30个环烯醚萜苷类,9个有机酸类,15个黄酮类,10个苯丙素类,7个三萜类和1个糖类成分。该研究建立的四妙勇安汤化学成分的鉴定方法较为全面、快速、准确,总结了四妙勇安汤各类型成分的裂解规律,为其物质基础和药效作用机制的阐明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长期高脂饲养ApoE^-/-小鼠中医的证型,为抗动脉粥样硬化证候中药的研究提供证型动物模型。方法:将20只雄性ApoE^-/-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四妙勇安汤组(SM组)和模型组(M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14周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SM组于造模开始进行预防性给药。同时以C57BL/6小鼠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N组)。检测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观察主动脉和肝脏病理,评价是否为血瘀痰湿证型;通过IL-6、核因子-κB免疫组织化学变化评价是否为毒损证型。结果:与N组比较,M组小鼠血清TC、TG、LDL-C显著提高,HDL-C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脏病理出现球形脂滴及炎性细胞浸润;主动脉出现明显斑块,血管内膜厚度(IT)、中膜厚度(MT)、斑块面积(PA)及IT/MT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管腔面积(LA)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织化学显示IL-6、核因子-κB在主动脉的表达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SM组能够明显降低ApoE^-/-小鼠主动脉PA、IT及IT/MT,明显降低IL-6及核因子-κB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轻肝脏病变;但对血脂水平无明显作用。结论:长期高脂饲料饲养ApoE^-/-小鼠制备的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为痰湿血瘀毒损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5.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对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左心室功能状态进行评估。 方法回顾性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颅脑损伤中心重症监护室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85例,同时随机选取北京朝阳急诊抢救中心矫形骨科和创伤骨科行外周创伤外科手术或肢体矫形手术的患者74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查。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左心室前后径(LVD)、左心室容积(LV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二尖瓣血流频谱E峰和A峰比值(E/A),并对85例急性脑损伤患者的心功能异常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急性脑损伤组的LVD为(47.8±4.3)mm、LVV为(107.1±26.4)ml,均大于对照组的(45.8±3.3)mm、(98.5±18.8)ml,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7、2.33,P=0.02、0.02)。急性脑损伤组的LVEF为(54.7±8.2)%,较对照组的(60.9±6.38)%减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6,P=0.00)。2组间的E/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脑损伤组85例患者中,7例(7/85,8.2%)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减低(LVEF<50%),28例(28/85,32.9%)出现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2例(2/85,2.4%)表现为左心室整体球形扩大,收缩运动明显减弱。 结论急性脑损伤患者并发左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比例较高,应引起临床医师的重视,应用超声心动图对其进行评估可为临床诊疗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6.
作结合该院1983年5月至1993年5月355例心脏瓣膜置换术患术后康复护理及随访资料的调查分析,认为做好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的康复护理对减少患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增加床位周转率,提高手术成活率,保证生命质量起着重要作用。并重点介绍了对患在术后抗凝治疗,抗风湿涪疗及康复的其他几个方面的宣教、指导。  相似文献   
37.
正毛鞘癌是一种十分罕见的皮肤附属器官恶性肿瘤。一般表现为突出皮肤表面的、孤立的、红色或者皮色、直径小于3cm的丘疹、结节或斑块,表面常发生溃疡或结痂。一般首选治疗方式为手术切除。本文报道1例局部巨大多发老年毛鞘癌患者,通过放疗联合热疗的综合治疗后肿瘤完全消  相似文献   
38.
高照  张丽  刘斌  赵旖旎 《安徽医学》2017,38(10):1316-1318
目的 探讨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特征及鉴别诊断,提高对嗜铬细胞瘤的认识及诊断的正确率。方法 对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1~1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嗜铬细胞瘤的CT影像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病灶部位及最长径、内部成分(包括囊变、坏死、钙化)、包膜完整与否、平扫CT值及增强后三期CT值。结果 11例(84.62%)病灶位于肾上腺区,2例(15.38%)位于腹膜后(分别位于下腔静脉与腹主动脉之间、胰腺体部与腹主动脉之间);病灶长径2.31~15.00 cm,平均6.27 cm,其中5例(38.46%)长径<5 cm,6例(46.15%)长径5~10 cm,2例(15.39%)长径>10 cm;1例(7.69%)出现钙化,5例(38.46%)囊变,7例(53.85%)坏死,1例(7.69%)囊变与坏死程度相当,13例(100%)病灶有完整的包膜;病灶CT值:平扫(46.58±15.14)HU,皮质期(116.08±17.85)HU,髓质期(108.04±16.07)HU,延迟期(102.86±12.18)HU;4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1例诊断为副节瘤,1例诊断为神经源性肿瘤伴囊变坏死,1例诊断为肾上腺良性病变,1例诊断为嗜铬细胞瘤、孤立性纤维瘤或神经源性肿瘤待排,1例诊断为无功能腺瘤,2例诊断为腺瘤,1例诊断为腹膜后间叶组织来源肿瘤,1例诊断为腹膜后囊实性占位。结论 嗜铬细胞瘤有其典型的影像表现,多发生于肾上腺区,少数见于肾上腺外腹膜后区。当病灶体积大、内部坏死或囊变、包膜清晰、增强后实性成分明显强化且以动脉期强化最为显著时,提示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采用LifePort保存心脏死亡器官捐献(DCD)供肾对移植肾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分析解放军三〇三医院2012年8月~2013年10月期间30个DCD案例肾移植后受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同一供体两只供肾采用不同的保存方式,随机分入LifePort组(n=30)和普通冷藏组(n=30例),比较两组受者肾功能恢复延迟(DGF)、急性排斥反应(AR)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移植肾功能恢复等情况。结果:LifePort组受者的DGF发生率为20%(6/30),而普通冷藏组的DGF发生率为46.7%(14/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AR发生率、围手术期移植肾存活率及受者存活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ifePort组受者术后出院时血清肌酐恢复优于普通冷藏组,且平均住院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fePort能有效改善离体DCD供肾的保存质量,降低受者DGF发生率,有利于移植肾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追踪冻结(SSF)技术在冠状动脉支架CTA(CS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连续收集74例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采用两种分组方式,分别为(1)按心率高低分为高心率组(心率>70次/分)、低心率组(心率≤70次/分);(2)按支架部位分为右冠状动脉(RCA)支架组、左前降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