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115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我们以肾癌细胞株为对象 ,以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in为转染载体 ,通过转染bcl 2mRNA的反义寡核苷酸 ,研究反义基因对肾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及剂量效应关系。一、材料和方法1.细胞株 :肾癌细胞株ACHN、RCZ、RCW、Caki 1和OS RC 2。用推荐的培养液培养。在细胞对数生长期收获并用于后续实验。2 .寡核苷酸 :分别设计bcl 2mRNA翻译起始端 (ODNs AS1,5’ TCTC CCAGCGTGCGCCAT 3’)和编码区(ODNs AS2 ,5’ AATCCTCCCCCAGTT CACCC 3’)互补的反义寡核酸 ,及相对应的正义寡核苷酸 (S1、S2 ) ,合成、硫代修饰及纯化…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53.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对29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采用经后腹腔途径,4孔法操作,游离出肾动脉,血管束带绕过肾动脉后经套管引出体外,暂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表面及周围的肾脂肪囊,超声刀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由浅入深,边切割边止血,直到完全切除肿瘤.若切除肿瘤过程中肾脏创面出血过多影响操作,可暂时阻断肾动脉并计时,迅速切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后,即可开放肾动脉.止血纱布块填压肾脏创面,2-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肾实质创面,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4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下极找出输尿管,挑起后向肾门处游离,找出肾动脉,余步骤同腹膜外途径. 结果 29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20例未阻断肾动脉,9例阻断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14 min(5~20 min),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105~240 min),平均出血量90 ml(20~800 ml),2例输血,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7~17 d).18例肾癌平均随访9个月(1~26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靠,但应选择未侵及肾脏集尿系统的外周型肿瘤.  相似文献   
54.
目的: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中扩增获得目的基因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并进行真核表达。方法:从人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中扩增目的基因PSCA,构建真核表达质粒plRES-neo—PSCA-His,脂质体法转染小鼠黑色素瘤B16细胞,用RT—PCR及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B16细胞中人PSCA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得到372bp人PSCA目的基因片段,序列测定证实与GenBank上登录的序列一致。结论:成功构建pIRES—neo—PSCA—His质粒并验证其真核表达,为PSCA在前列腺癌免疫治疗研究中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5.
目的:构建含有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主要T细胞表位的DNA疫苗(pVAX1-PSCA3-Fc—GPI—IRES—GM/B7,简称pVAX1—PSCA3FcGB),并在Cos7细胞中表达。方法:重叠延伸PCR合成异种化PSCA基因片段,同尾酶法将该片段3拷贝串联(PSCA,)后插入pCI—Fc—GPI载体中,再将PSCA3-Fc—GPI融合基因片段经酶切后导人真核表达载体pVAX1-IRES—GM/B7中,构建pVAX1-PSCA3FcGB疫苗,并检测其真核表达情况。结果:经测序异种化PSCA片段与设计一致,PCR和酶切鉴定证明pVAX1-PSCA3FcGB构建成功;间接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该疫苗在Cos7细胞中获得较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DNA疫苗pVAX1-PSCA3FcGB,并在Cos7细胞中有效表达,为下一步的DNA疫苗功能研究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56.
目的构建含有信号肽及FLAG标签的人前列腺干细胞抗原(PSCA)真核表达载体,并在人胚肾293T细胞中进行表达。方法通过PCR方法获得SIG-FLAG基因片段及人PSCA基因片段,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IRES-neo中。构建的重组质粒pIRES-neo-sig-FLAG-PSCA转染293T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免疫荧光及RT-PCR方法检测其表达情况。结果PCR扩增出的SIG-FLAG及PSCA基因测序正确,酶切鉴定证明重组质粒pIRES-neo-sig-FLAG-PSCA构建成功;检测结果显示重组质粒pIRES-neo-sig-FLAG-PSCA在293T细胞中得到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pIRES-neo-sig-FLAG-PSCA,且在293T细胞中能有效表达,为后续转人PSCA基因细胞系的构建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7.
目的构建下游可以共表达人白细胞介素12(hIL12)双亚基的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pVAX1-IRES-hIL12。方法通过搭桥PCR获得人白细胞介素12P35及P40双亚基的融合基因P35-F2A-P40,插入DNA疫苗载体pVAX1-IRES的下游,瞬时转染293-T细胞,ELISA检测融合基因的表达。结果酶切鉴定和序列分析表明融合基因与设计完全一致,融合基因在体外细胞培养液检测中获得分泌表达。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可以为肿瘤基因疫苗研制提供免疫增效载体。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前列腺穿刺标本中磷酸化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P-STAT3)表达在前列腺癌(PCa)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接受重复穿刺的PCa患者初次穿刺未检出癌的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癌灶标本(29例)、重复穿刺确诊PCa时的非癌灶标本(29例)以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初次穿刺标本(29例)中P-STAT3的表达.统计学分析其与临床诊断的相关性及对PCa发生的预测作用.结果 P-STAT3在PCa患者癌灶标本、非癌灶标本及初次穿刺标本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3.1%(27/29)、82.8%(24/29)和86.2%(25/29),在BPH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10.3%(3/29),前三者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后者(X2=60.123,P=0.000);如以初次穿刺标本中P-STAT3表达阳性作为PCa的诊断标准,该方法的敏感性为86.2%,特异性为89.7%.结论 检测穿刺标本P-STAT3表达可以作为前列腺穿刺活检的辅助诊断方法,用于PCa的早期诊断,预测PCa的发生.  相似文献   
60.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6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总结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手术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使用da Vinci S手术机器人系统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16例.患者年龄62~76岁,平均69岁.实验室检查t-PSA 0.2~79.2 ng/ml,前列腺体积9.8~232.9 ml,前列腺穿刺活检病理证实为前列腺腺癌15例,Gleason评分平均7(4~9)分,术前临床分期T2aN0M0 3例、T2hN0M04例、T2cN0M08例;前列腺上皮内瘤Ⅲ级1例.术后随访血清t-PSA变化及患者控尿效果. 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无机械故障或其他原因导致的术式改变.术前机器人准备时间64(60~90)min,手术时间236(190~390)min.患者术中出血量231(50~500)ml,术后2~3 d下床活动,10~14 d拔除留置尿管,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3(6~19)d.2例术后病理切缘阳性,病理分期均为pT3bN0M0.术后1个月复查t-PSA均<0.2 ng/ml.随访6~12个月,平均9个月,t-PSA均无升高.术后3、6个月控尿有效率分别为94%(15/16)和100%(16/16),其中75%(12/16)和88 0A(14/16)完全脱离尿垫.结论 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创伤小,安全可靠,是泌尿外科微创手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