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4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1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136篇
口腔科学   30篇
临床医学   490篇
内科学   246篇
皮肤病学   21篇
神经病学   107篇
特种医学   1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238篇
综合类   958篇
预防医学   354篇
眼科学   19篇
药学   344篇
  2篇
中国医学   403篇
肿瘤学   6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57篇
  2018年   84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167篇
  2013年   130篇
  2012年   12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54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66篇
  2004年   143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55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78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7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4篇
  1964年   4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糖尿病 (DM)状态下葡萄糖 (Glu)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HUVEC)凋亡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 方法 细胞凋亡用吖啶橙 (AO)荧光染色、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同时行bcl 2和bax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和定量分析。 结果 高浓度Glu( 2 0mmol/L、4 0mmol/L)能够诱导HUVEC凋亡 ,且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高糖 ( 2 0mmol/L)培养HUVEC 72h后bax表达的MOD×area值由 387± 97升至 136 9± 2 2 5 (P <0 .0 1) ,对照组和高糖组bcl 2染色的MOD×area分别为 15 0± 36和 186± 76 ,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结论 DM状态下高血糖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 ,其机制可能与bax基因表达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102.
杨超  刘志英  肖刚  冬国友 《山东医药》2008,48(25):114-114
2003年3月~2007年6月,我院对38例导管内癌患者进行了雌激素受体(ER)及人表皮生长因子-2(CerbB-2)检测,并与同期收治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3.
【摘要】目的:探讨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AIR)序列上显著高信号血管(HSV)征与磁敏感加权成像(SWI)上明显不对称多发低信号血管(MLSV)征的相关性及两者对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7月-2017年12月经MRA或CTA证实为大脑中动脉M1段完全闭塞的72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和MRI资料。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来评估患者脑梗死临床表现的严重程度,并根据出院NIHS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较好(<13分)和预后差(13~38分)两组。对FLAIR图像上HSV征和SWI上MLSV征的严重程度评分(取值范围分别为0~8分和0~12分)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比较两个预后组之间性别、疾病史、HSV征分级(高:HSV评分≥7、中等:HSV评分5~6、低:HSV评分≤4)和MLSV分级(高:MLSV评分>4;低:MLSV评分≤4)的差异,采用非参数检验比较年龄、入院NIHSS评分和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取值范围为0~10分)的差异。比较高、低MLSV分级组及高、低HSV分级组(分别为评分>4和≤4)之间性别、疾病史、年龄、入院NIHSS评分和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取值范围为0~10分)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出院NIHSS评分与入院NIHSS评分、DWI梗死灶体积评分、HSV和MLSV分级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评估。结果:72例中,FLAIR序列上HSV严重程度评分与SWI序列上MLSV严重程度评分之间呈中度正相关(r=0.452,P=0.0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入院NIHSS评分越高则出院NIHSS评分越高(OR=1.493,P=0.001),相应预后越差;HSV严重程度分级越高(OR=0.513,P=0.010)或MLSV严重程度分级越高(OR=0.199,P=0.041),出院NIHSS评分越低,提示相应预后越好。明显不对称MLSV征与入院时NIHSS评分及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HSV分级高的患者有较低的入院NIHSS评分(P=0.022)和较低的入院DWI上梗死灶体积评分(P=0.042)。结论:对FLAIR序列上高信号血管征和SWI序列上不对称多发低信号血管征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有助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评估,并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侧卧位通气对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价值。 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20日至3月7日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重症应急病区住院的41例COVID-19并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在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HFNC)或无创通气(NIV)的基础上,按是否进行侧卧位通气将患者分为侧卧位组(24例)和仰卧位组(17例)。统计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和合并基础疾病情况,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第1、3、5天的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合指数(PaO2/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平均动脉压(MAP),以及轻症化率、HFNC或NPPV时间、气管插管发生率、住院时间、压疮发生情况等预后指标。 结果41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20例;年龄43~79岁,平均(60.9±11.1)岁。2组患者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合并基础疾病,以及治疗前RR、PaO2/FiO2、PaCO2和MAP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后HR、RR、MAP较治疗前下降,而PaCO2、PaO2/FiO2上升,其中PaO2/FiO2在第5天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侧卧位组:(166.4±45.4)mmHg vs(253.0±66.0)mmHg,仰卧位组:(183.8±54.4)mmHg vs(227.4±62.8)mmHg,P均<0.05,1 mmHg=0.133 kPa]。2组间比较,侧卧位组在治疗后第1天RR较仰卧位组降低(P=0.006);侧卧位组的中、重度ARDS患者PaO2/FiO2在治疗后第5天较仰卧位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0.8±58.5)mmHg vs (221.6±64.9)mmHg,P=0.043]。2组HFNC或NIV时间和气管插管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侧卧位组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5±7.2)d vs (21.5±9.8)d,P=0.028],ICU住院时间也短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6.3)d vs (16.9±11.0)d,P=0.021],侧卧位组病死率低于仰卧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3 % vs 23.5 %,P = 0.047)。 结论侧卧位通气能改善COVID-19并中、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缩短住院时间,降低病死率,提高疗效,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05.
病原微生物导致的感染严重威胁人类公共卫生。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技术能够快速准确地检出病原体,在提高基层医疗机构和现场检疫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概览了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的技术和产品要求,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已上市或正在上市的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仪器特性和应用领域,存在的缺陷及应用展望。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持续优化,便携式病原微生物分子诊断仪器在保证高性能的同时,提高质量控制并控制成本,将有利于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6.
107.
目的研究小檗碱(BBR)对T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正常T淋巴细胞、T淋巴瘤细胞、Jurkat细胞用BBR 0,10,20和40μmol·L^-1处理24 h,多柔比星(Dox)40μmol·L^-1为阳性对照;Jurkat p0细胞用BBR 0和40μmol·L^-1处理24 h。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Seahorse XF24细胞代谢分析仪和H2DCFDA活性氧探针检测细胞氧消耗率(OCR)和活性氧(ROS)水平。CellTiter-Glo发光法细胞活力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ATP水平,试剂盒测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Ⅱ,Ⅳ和Ⅴ的活性。Western印迹法检测细胞内胱天蛋白酶3、Bcl-2、Bax、NF-κB抑制蛋白激酶α/β(IKKα/β)、磷酸化IKKα/β(p-IKKα/β)、NF-κB抑制因子α(IκBα)、p-IκBα和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BBR 40 mmol·L^-1明显增加T淋巴瘤细胞和Jurkat细胞凋亡率(P<0.01),胱天蛋白酶3和Bax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1),Bcl-2表达显著下调(P<0.01),但对正常T淋巴细胞的凋亡并无影响;BBR 40 mmol·L^-1明显降低Jurkat细胞的OCR及线粒体呼吸链复合物Ⅰ活性(P<0.01),增加ROS水平(P<0.01),降低ATP水平(P<0.01),但不影响线粒体缺陷型淋巴瘤Jurkat p0细胞呼吸链和凋亡;BBR 40μmol·L-1明显下调Jurkat细胞中NF-κB通路相关蛋白p-IKKα/β/IKKα/β、p-IκBα/IκBβ和核内P65表达(P<0.01)。结论BBR通过破坏线粒体功能选择性诱导淋巴瘤T细胞的凋亡,可能与抑制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比较后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与肾动脉全阻断治疗T1a期肾透明细胞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本院泌尿外科住院行肾部分切除术的患者42例,其中21例患者的肾门处理方式为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治疗,作为高选择组,21例患者的肾门处理方式为肾动脉全阻断治疗,作为全阻断组.比较两组患者的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平均手术时间、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中输血率、手术切缘的阳性率、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患者的肌酐变化情况等.结果 高选择组患者在平均阻断时间、术后肌酐变化百分率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全阻断组患者(P<0.05),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全阻断组患者(P<0.05),而在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术中输血率、手术切缘阳性率、平均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后腹腔镜下肾动脉全阻断治疗比较,后腹腔镜下高选择性肾动脉阻断治疗具有阻断时间短、术后肾功能损害小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9.
110.
目的研究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的相关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评价显露效率及范围及优缺点。方法显微解剖10例(20侧)成人头颅标本,通过乙状窦前入路、枕下乙状窦后入路、远外侧入路及经口入路4种方法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测量各自显露的距离和范围。显露范围行主观评分。结果乙状窦前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5.23±3.80)cm,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8.93±2.49)cm,远外侧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50.03±3.50)cm,经口入路到椎-基底动脉汇合点距离为(18.78±2.09)cm。经口入路显露距离最短,远外侧入路次之,乙状窦前入路再次,枕下乙状窦后入路显露距离最长。显露范围经口入路最小,其他三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远外侧入路显露椎-基底动脉结合部距离较短,范围较大,效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