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90篇 |
免费 | 176篇 |
国内免费 | 105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30篇 |
儿科学 | 205篇 |
妇产科学 | 25篇 |
基础医学 | 217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459篇 |
内科学 | 437篇 |
皮肤病学 | 31篇 |
神经病学 | 75篇 |
特种医学 | 152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2篇 |
外科学 | 291篇 |
综合类 | 1497篇 |
预防医学 | 541篇 |
眼科学 | 15篇 |
药学 | 470篇 |
5篇 | |
中国医学 | 883篇 |
肿瘤学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56篇 |
2022年 | 82篇 |
2021年 | 106篇 |
2020年 | 78篇 |
2019年 | 75篇 |
2018年 | 81篇 |
2017年 | 45篇 |
2016年 | 73篇 |
2015年 | 68篇 |
2014年 | 148篇 |
2013年 | 181篇 |
2012年 | 170篇 |
2011年 | 221篇 |
2010年 | 208篇 |
2009年 | 167篇 |
2008年 | 176篇 |
2007年 | 225篇 |
2006年 | 217篇 |
2005年 | 227篇 |
2004年 | 225篇 |
2003年 | 209篇 |
2002年 | 138篇 |
2001年 | 163篇 |
2000年 | 154篇 |
1999年 | 186篇 |
1998年 | 159篇 |
1997年 | 166篇 |
1996年 | 151篇 |
1995年 | 133篇 |
1994年 | 160篇 |
1993年 | 94篇 |
1992年 | 101篇 |
1991年 | 111篇 |
1990年 | 99篇 |
1989年 | 91篇 |
1988年 | 77篇 |
1987年 | 72篇 |
1986年 | 55篇 |
1985年 | 30篇 |
1984年 | 41篇 |
1983年 | 44篇 |
1982年 | 35篇 |
1981年 | 35篇 |
1980年 | 18篇 |
1979年 | 12篇 |
1965年 | 20篇 |
1964年 | 7篇 |
1959年 | 14篇 |
1958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4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建立稳定表达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 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与绿色荧光蛋白(EGFP)形成的融合蛋白(EGFP-LC3)的人神经母细胞瘤株SH-SY5 Y细胞系,验证EGFP-LC3点状聚集物能够实时直观地反映自噬小体和自噬流.方法:以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Y细胞)的cDNA为模板,克隆LC3,并连接EGFP绿色荧光蛋白.将EGFP-LC3连接入慢病毒载体GV348中,构建慢病毒表达载体EGFP-LC3-GV348.慢病毒转染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SH-SY5 Y细胞),使用3μg/mL嘌呤霉素筛选并处理细胞1月,筛选得到EGFP-LC3稳转系.诱导自噬后,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LC3荧光斑点并定量分析.Western blot检测目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酶切证实,EGFP-LC3-GV348慢病毒表达载体构建正确.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细胞内的绿色荧光EGFP代表的自噬小体,活体染料LysoTracker Red DND-99将溶酶体染成红色荧光,红色荧光与绿色荧光重叠代表自噬溶酶体.无血清诱导自噬后,自噬小体(绿色荧光斑点)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Western Blot免疫印迹可见EGFP-LC3融合蛋白表达条带.结论:成功构建了稳定表达EGFP-LC3的SH-SY5 Y细胞系,EGFP-LC3荧光斑点可以直观实时反映自噬囊泡,为进一步探讨神经退行性疾病的自噬机制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93.
94.
95.
目的:探讨如达溃疡散对大鼠乙酸性胃溃疡的作用及对其血清促胃液素(gastrin)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乙酸法复制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如达溃疡散组、雷尼替丁组,观察如达溃疡散对大鼠胃溃疡的作用,并检测其对大鼠血清中促胃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如达溃疡散能明显抑制溃疡的发生,抑制血清促胃液素含量.结论:如达溃疡散具有抗胃溃疡的作用,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促胃液素释放,进一步减少胃酸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6.
目的:比较氟比洛芬酯与奈福泮用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的临床效果。方法:择期全麻手术90例(腹部和开胸手术),随机分成3组,每组30例。A组:氟比洛芬100mg+芬太尼0.35mg;B组:氟比洛芬100mg;C组:盐酸奈福泮100mg+芬太尼0.35mg。3组均用0.9% NaCl稀释至100ml。A组和B组在全麻插管后即静脉注射(静注)氟比洛芬酯50mg,C组在手术结束前10min静注盐酸奈福泮20mg。参数设定:持续输注量为2ml/h,PCIA为2ml,锁定时间10min。所有患者术毕静注恩丹西酮4mg。观察术后2h、4h、8h、16h、24h、36h的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相关的不良反应,记录36h内PCIA按压次数,调查PCIA的基本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即时清醒拔管。A组在各时段VAS和按压总次数均显著低于B、C组(P<0.01),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中咽喉痛和精神症状C组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1),而A组与B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满意度显著高于B组和C组。结论:氟比洛芬与盐酸奈福泮均可行PCIA;在复合同等小剂量芬太尼时,氟比洛芬效果更加满意,不良反应发生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7.
内蒙古地区蒙古族人HLA—DQA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内蒙古地区蒙古族HLA-DQA1基因多态性。方法:采用PCR-SSP技术对内蒙古地区97例内蒙古族人群进行HLA-DQA1等位基因型别分析。结果:蒙古族中高频率的HLA-DQA1等位基因为*0301、*0501、*0102,最少见的为*0601。结论:蒙古族人群HLA-DQA1基因分布,既有汉族人的特点,又有其独特性。 相似文献
98.
99.
100.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二黄消炎片中5种原小檗碱类生物碱(小檗碱、药根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含量的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色谱柱:YMC-Pack ODS-AM(4.6 mm×250.0 mm,5μm);流动相:以0.1% (v/v)甲酸水溶液-乙腈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 mL/min;进样量:10 μL;检测波长:345 nm;柱温:27℃.结果 二黄消炎片中5种生物碱成分的色谱分离行为良好,小檗碱、巴马汀、黄连碱、药根碱及表小檗碱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26 4~5.342 4(r=0.999 9)、0.403 2~1.411 2(r=0.999 6)、0.309 7~1.083 9(r=0.999 8)、0.111 2~0.389 2(r=0.999 8)、0.162 2~0.567 7(r=0.999 6)μg,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8.69%、98.66%、98.67%、98.67%、98.67%.结论 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可行性高,专属性强,准确性高,重现性好,可作为二黄消炎片质量控制的参考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