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7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研究高血压病(EH)患者大动脉粥样斑块、内皮功能与白细胞介索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方法 选择109例EH患者,其中男56例,女53例,平均年龄(60.8±6.2)岁。应用B型超声诊断仪对所有病例颈动脉、肱动脉进行扫查,检测颈动脉中层厚度(IMT)及粥样斑块,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用免疫学方法测定血液中IL-6、TNFα的浓度。结果IL-6、TNFα与IMT呈正相关,粥样斑块组IL-6、TNFα高于非粥样斑块组,P<0.05。加压充血后,肱动脉管径平均扩增率(Flow-MD)IL-6、TNFα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是-329、-582,P<0.001。结论高血压病患者血液中IL-6、TNFα浓度增高与动脉细胞功能受损、粥样硬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患者脉压与肱动脉血流依耐性舒张功能(flow-mediateddilation,F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13例高血压患者,男121例,女92例。将所有病例按脉压值分成≤45,45~65,65~85,>85mmHg4组,应用B超对肱动脉进行扫查,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和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比较各脉压组肱动脉在不同状态下的管径变化情况。结果:随脉压增大,FMD逐渐减小,脉压与FMD呈负相关关系(r=-0.806,P<0.001),其相关性强于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脉压≤45mmHg组的FMD为(12.36±2.64)%,而脉压>85mmHg组的FMD为(3.02±1.90)%,各脉压组FMD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脉压增大与老年高血压患者肱动脉FMD能受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33.
1995年我院对2例室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了射频消融治疗,1例为左室特发性室速;1例为扩心病并发右室流出道室速。我们均用心内膜起搏标测法,以起搏心电图与室速发作时体表12个导联心电图完全相同处为消融靶点。1例一次消融成功,另1例三次消融成功,已随访一半,未见复发。笔者初步体会到,室速消融以起搏标测法为好,简单、安全、易掌握,不冒改变血流动力学的危险,适用于刚开展射频消融术的医院。  相似文献   
34.
慢性房颤病人的AFW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房颤波谱分析系统(ASpectraAnalysisSystemforAtrialFibrillationWaves,简称AFW)对慢性持续心房颤动患者进行研究,其目的是评价该系统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5.
高血压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高尿酸血症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肱动脉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与高尿酸 (HUA)血症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 2 2 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5 5例正常人为对照组。应用B超对肱动脉进行扫查 ,在静息、反应性充血时对肱动脉内径进行检测 ,计算不同状态下的管径变化及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扩张率 (Flow MD % )。将所有对象按Flow MD %大小分成 4个亚组 ,比较各组尿酸情况。结果 :随血尿酸浓度增大 ,Flow MD %逐渐减小 ,尿酸与Flow MD %呈负相关 ,r =- 0 .6 37,P <0 .0 5。结论 :HUA与高血压患者血管壁的早期损害有关系。  相似文献   
36.
对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24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发现房性心律失常显著高于室性心律失常(分别为893%和707%)(P<0.001),室性心律失常及复杂室性心律失常与左室肥厚和高血压二、三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7.
本文报导22例风心病并发房颤的患者,在使用洋地黄过程中,常规心电图均出现二度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在用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下,继续任用详地黄,未见房室传导阻滞加重现象,表明常规心电图诊断,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的方法和标准均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建议,在诊断房颤合并房室传导阻滞时,不能用电复律的情况下,使用Holter24小时动态心电监测,并提出不成熟的标准。  相似文献   
38.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 VMC)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一方面与病毒直接引起的心肌损伤有关,另一方面与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对心肌细胞损害密切相关。而细胞间粘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1,ICAM-1)是连接心肌细胞和免疫细胞的重要桥梁之一,介导炎症和免疫反应,在病毒性心肌炎的发病及病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对ICAM-1的研究,有可能找到另一治疗VMC的途径,即抗粘附治疗,现就这些方面内容作一概述。 1 ICAM-1的概述 粘附分子又称为粘附受体,是介导细胞与细胞之间,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以及某些血浆蛋白间的识别与结合,并参与细胞内外的信号传导的一类膜蛋白。大致分为五大家族:钙依赖粘附素(cadherin)家族、整合素(integrin)家族、选择素(selectin)家族、免疫球蛋白超家族、CD44家族。ICAM-1是最早发现的粘附分子之一,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人类染色体定位于1q,为单链跨膜蛋白分子,分子量在90KD,核心多肽为55KD,结构中有5个类似免疫球蛋白区,一个膜转移蛋白和一个细胞质部位,其氨基酸的D1、D2结构与LFA-1或鼻病毒结合,羧基端的D3结构可与Mac-1结合[1,2],与神经粘附分子(MCAM)有同源性。ICAM-1广泛分布于造血细胞和非造血细胞,如淋巴细胞等的血管内皮细胞、胸腺树突状细胞、肾小球上皮细胞、白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等[2,3]。它通过与配合结合发挥作用,已发现ICAM-1的配体有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ymphocyte function-associated antigen-1,LFA-1)、巨噬细胞分子-1(Macrophage activation complesx1,Mac-1)、CD43,其中多与LFA-1结合,主要参与介导T细胞、内皮细胞之间,T抗原呈递细胞、靶细胞之间,T细胞之间,T、B细胞之间的粘附及信号传导,从而在多种生理,病理过程中发挥作用[2~5]。在IL-1、TNF-α、IFN、LPS、PMA、炎性介质、补体成分等刺激下,可能通过激活核因子KappaB(NF-κB),活化蛋白-1(AP-1),信号传导活化转录因子(STAT)等,使ICAM-1的表达上调[3,6]。研究表明,这种上调也与ICAM-1mRNA降解速度密切相关。ICAM-1除参与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外,还参与调节免疫细胞的分化和发展,调节免疫应答反应,促进细胞间粘附作用,同时传导多种细胞信号,引起细胞间骨架蛋白结构与功能的改变,促进细胞活化,引起细胞因子产生等。如果ICAM-1表达失控,往往导致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糖耐量减轻人群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瘦素水平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2005年6月在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医学街社区募集符合条件的健康志愿者82例,其中糖耐量减低者27例(糖耐量减低组)、糖耐量正常者55例(正常对照组)。常规测量所有志愿者血压、体质量、身高、腰围、臀围,计算体质指数(BMI)、腰臀比,抽取空腹静脉血检测其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空腹胰岛素、C肽、CRP、IL-6、TNF-α及瘦素,采用稳态模型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糖耐量减低组志愿者年龄、BMI、收缩压、腰臀比、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TC、TG、LDL-C、空腹胰岛素、C肽、HOMA-IR、CRP及瘦素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两组志愿者性别、舒张压、HDL-C、IL-6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糖耐量减低人群血清瘦素水平与血清TC水平(r=0.561,P=0.003)、HOMA-IR(r=0.435,P=0.016)呈正相关,血清CRP水平与HOMA-IR(r=0.578,P=0.002)呈正相关,血清IL-6、TNF-α水平与其他指标间无直线相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以瘦素为因变量时,TC和HOMA-IR进入回归方程;以CRP为因变量时,HOMA-IR进入回归方程。结论糖耐量减低人群血清CRP、瘦素水平升高,并与胰岛素抵抗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术(RFCA)后心率变异性(HRV)的改变.方法选择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51例,男27例,女24例,年龄25~48岁,平均(39.5±4.7)岁,其中左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23例,右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1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12例.应用24h动态心电图观察心率变异性各时域指标(SDNN、SDANN、SDANN Index、RMSSD、PNN50)、频域指标(LFnu、HFnu).结果RFCA术前各指标值比对照组低,术后3d所有HRV的各项频域及时域指标均较RFCA前显著降低,而术后2个月各项指标虽仍较RFCA前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射频电流对心脏自主神经有一定的损伤,在术后2个月可基本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