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66篇 |
免费 | 322篇 |
国内免费 | 1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316篇 |
口腔科学 | 62篇 |
临床医学 | 1114篇 |
内科学 | 480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148篇 |
特种医学 | 2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73篇 |
综合类 | 1663篇 |
预防医学 | 680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58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576篇 |
肿瘤学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64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282篇 |
2012年 | 299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334篇 |
2009年 | 332篇 |
2008年 | 328篇 |
2007年 | 340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92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50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6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42.
目的 探索可能用于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免疫抑制治疗(IST)疗效预测的指标.方法 收集37例重型再障患者的静脉血标本,20例健康献血员作为正常对照.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血浆内白介素-2(IL-2)及干扰素-γ(IFN-γ)水平,采用序列特异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检测HLA-DRB1*15及HLA-DRB1*1501,结合年龄、性别及粒细胞和红细胞膜表面CD55、CD59表达情况等,对各项指标与疗效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治疗前IL-2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66.7% vs 28.6%,P<0.05);治疗前IFN-γ水平升高者有效率高于水平降低者(73.7% vs 25 0%,P<0.05);HLA-DRB1*15阳性者有效率与阴性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2.5% vs 44.4%,P>0.05);HLA-DRB1*1501阳性者与阴性者有效率均为50%;CD55、CD59表达降低者有效率与表达未降低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0.0% vs 40.0%,P>0.05);年龄≤40岁者有效率高于年龄>40岁者(60.0% vs 14.3%,P<0.05);女性患者有效率高于男性患者(62 5% vs 42 9%,P<0 05).结论 重型再障患者治疗前血浆IL-2、IFN-γ水平、性别及年龄可作为IST疗效预测指标,而HLA-DRB1*15、HLA-DRB1*1501及CD55、 CD59在本研究中不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3.
44.
45.
摘要
目的:探讨家属资源中心康复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根据入组标准,选择参加家属资源中心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72例,经过2年追踪观察,每6个月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PSP)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简化量表(WHOQOL-BREF)等进行评估一次。
结果:3例研究对象因病情复发住院而脱落,69例完成了2年的随访。随访6个月后与随访前比较PANSS总分、CGI评分、PSP总分有统计学差异(t=2.43—3.25,P<0.05),12个月后以上差异更显著(t=3.64—7.58,P<0.01)。18个月后与随访前比较 WHOQOL-BREF评分亦有统计学差异(t=2.56,P<0.05)。
结论:家属资源中心康复训练模式能改善精神分裂症的预后,稳定了病情,降低复发住院率,提高患者的社会交往能力,改善了部分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开展。 相似文献
46.
48.
49.
50.
目的分析以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的脊髓血管畸形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其预后,提高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方法对2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临床表现的脊髓血管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均为男性患者,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方式起病,脑膜刺激征阳性。头颅CT及脑血管造影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均由腰穿证实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脊髓MRI可见脊髓表面血管流空信号,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脊髓血管畸形。结论脊髓血管畸形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罕见病因,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特点。脊髓MRI作为无创筛选检查有诊断意义,脊髓血管造影是脊髓血管畸形诊断的金标准,对其分类和治疗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