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066篇 |
免费 | 322篇 |
国内免费 | 14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69篇 |
儿科学 | 30篇 |
妇产科学 | 31篇 |
基础医学 | 316篇 |
口腔科学 | 62篇 |
临床医学 | 1114篇 |
内科学 | 480篇 |
皮肤病学 | 40篇 |
神经病学 | 148篇 |
特种医学 | 293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4篇 |
外科学 | 273篇 |
综合类 | 1663篇 |
预防医学 | 680篇 |
眼科学 | 29篇 |
药学 | 584篇 |
6篇 | |
中国医学 | 576篇 |
肿瘤学 | 1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5篇 |
2023年 | 162篇 |
2022年 | 145篇 |
2021年 | 164篇 |
2020年 | 122篇 |
2019年 | 153篇 |
2018年 | 144篇 |
2017年 | 86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126篇 |
2014年 | 330篇 |
2013年 | 282篇 |
2012年 | 299篇 |
2011年 | 339篇 |
2010年 | 334篇 |
2009年 | 332篇 |
2008年 | 328篇 |
2007年 | 340篇 |
2006年 | 299篇 |
2005年 | 286篇 |
2004年 | 292篇 |
2003年 | 288篇 |
2002年 | 156篇 |
2001年 | 170篇 |
2000年 | 171篇 |
1999年 | 150篇 |
1998年 | 122篇 |
1997年 | 98篇 |
1996年 | 76篇 |
1995年 | 78篇 |
1994年 | 82篇 |
1993年 | 57篇 |
1992年 | 54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34篇 |
1988年 | 40篇 |
1987年 | 24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22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8篇 |
1982年 | 10篇 |
1981年 | 7篇 |
1976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6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探讨生物素化葡聚糖胺(BDA)对皮质脊髓束(CST)示踪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成年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单侧锥体束损伤组(n=24)、假损伤组(n=8)和正常组(n=8)。在锥体交叉上方选择性切断左侧锥体建立单侧锥体束横断损伤模型。运用Rivlin斜板试验进行运动功能检测。在双侧感觉运动皮层多点分层立体定位注射BDA,BDA注射14天后取脑和脊髓切片进行ABC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BDA标记信号,观察皮质脊髓束的走行。结果:Rivlin斜板试验显示单侧锥体束横断损伤组倾斜平面临界角度变化明显小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损伤组(P<0.05)。正常组和假损伤组大鼠BDA示踪显示BDA标记阳性细胞定位于双侧感觉运动皮层的锥体细胞,锥体细胞发出的BDA阳性纤维束对称分布于双侧皮层、内囊、大脑脚、脑桥基底部、延髓锥体中的皮质脊髓束内,继而经锥体交叉到脊髓后索,在双侧后索最深层、灰质后连合背侧下行至脊髓骶段。锥体束横断损伤大鼠在损伤部位以上可见双侧对称的BDA阳性纤维束,损伤平面以下在右侧延髓锥体和左侧脊髓后索中见有BDA阳性纤维束,损伤侧锥体和右侧脊髓后索中未见有BDA阳性纤维束。结论:BDA顺行示踪技术可以清楚地显示皮... 相似文献
102.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房间隔缺损不同手术方式的右室收缩功能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 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研究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不同手术方式右室收缩功能的变化.方法 ASD患者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外科手术组和封堵组;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查后,使用RT-3DE采集患者的右室全容积数据库,分析右室舒张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 RVEDV)和收缩末容量(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 RVESV)、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RVEF).比较术前、术后7 d、术后3个月的RVEDV、RVESV、RVEF值变化.结果 术后7 d,封堵组右室RVEDV、RVESV均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RVEF值与术前无显著差异;外科手术组右室RVEDV较术前明显减小(P<0.05),但RVESV较术前无统计学差异,并且EF值较术前减低(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RVEF值均较术前明显增高(P<0.05).结论 RT-3DE能简便、准确地确定右室容积并计算右室收缩功能;ASD患者外科手术组术后早期右室收缩功能较术前减低, 术后3个月恢复到正常水平,封堵组术后初期EF值即达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03.
根尖切除术是切除病变牙齿的根尖,并刮除根尖周病变组织的手术。适用于根管治疗失败而无法除去根管充填材料;根管弯曲、狭窄;根管器械折断在根管内,堵塞不通;根尖折断已形成慢性根尖周炎;慢性根尖周炎合并难于取出的超填根管充填材料等情况。我科2005年至今采用根尖切除术治疗上述疾病,随访2年,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索在医院现有规模条件下开展临床药学服务的内容与方法。方法:三年来在我院老年病科开展药师下临床的药学服务。结果:临床药学服务成为临床医师进行合理、有效药物治疗的得力参谋。结论:临床药师应紧紧围绕合理用药的各个方面开展工作,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在医师、护士的配合下切实做好临床药学工作并实现临床药师的自身价值。 相似文献
105.
106.
目的探讨川芎嗪对慢性压迫性损伤(CCI)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坐骨神经CCI神经病理痛模型,取40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Ⅰ组为空白对照组,Ⅱ组为假手术组,Ⅲ组为CCI+川芎嗪治疗组,Ⅲ组在术后第1天开始腹腔注射100 mg/kg川芎嗪注射液,Ⅳ组为CCI手术组。分别于术前(0 d)及术后1、3、5、7、91、1、14 d以von Frey细丝法和热辐射法测定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MWT)和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hermal withdrawal latency,TWL),观察CCI大鼠神经病理痛的行为学变化。结果术后14 d,Ⅳ组和I、Ⅱ、Ⅲ组相比较,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明显降低(P〈0.01);I、Ⅱ、Ⅲ组之间相比,大鼠后爪的机械和热痛敏阈值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川芎嗪可以缓解CCI大鼠的慢性神经病理痛行为学表现。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俯卧位辅助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患者的监测与护理措施.方法 心理护理后将患者镇静取俯卧位,行机械通气,监测心率、呼吸、血压、血氧饱和度.结果 俯卧位通气后未出现心率、血压、呼吸的变化,血氧饱和度好转.结论 俯卧位通气可改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呼吸,有利于痰液的引流,使患者自主呼吸功能好转,早日脱机. 相似文献
108.
目的:观察碧血胶囊对大鼠急性心肌梗塞(AMI)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心功能的影响,探讨其预防AMI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AMI模型,成年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急性心肌梗塞模型(AMI)组、通心络胶囊组、碧血胶囊高、低剂量组、地尔硫卓组。观察药物对各组大鼠心率(HR)、左心室收缩峰压均值(LVSP)、左心室舒张压均值(LVDP)、左心室收缩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舒张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达到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时间(t-dp/dtmax)、心律失常、血清游离脂肪酸(FFA)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影响。结果:大鼠AMI后,HR、mlVSP、±dp/dtmax明显降低,LVDP,AST明显升高(P<0.05),并且随着缺血时间的延长,各指标呈逐渐恢复的趋势。与AMI组相比,碧血胶囊高(968mg/kg,结扎后120分钟)、低剂量组(484mg/kg,结扎时)可显著提高LVSP,碧血胶囊高(结扎时及结扎后120分钟时)、低剂量组(结扎后30分钟)可显著提高+dp/dtmax,碧血胶囊高(结扎时及结扎后30、120分钟时)可显著提高-dp/dtmax(P<0.05),同时碧血胶囊高、低剂量组均能降低血清AST及心律失常的发生次数(P<0.05)。结论:碧血胶囊能显著改善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后心功能的下降和降低血清AST含量,对AMI后血流动力学改变有明显的改善作用,这可能是其保护心肌梗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9.
生物芯片技术在近些年得到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文章对各种生物芯片技术及其在中医药中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随着生物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作为系统生物学与中医药学研究的一个桥梁,它将为推动中医药的现代化发展提供有效的研究工具。 相似文献
110.
葡萄籽原花青素对糖基化终产物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葡萄籽原花青素(GSPC)对糖基化终产物(AGE)作用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糖孵育法制备糖基化终产物修饰牛血清白蛋白(AGE-BSA)。实验分为6组,即空白对照组、实验对照组(BSA组)、损伤组(AGE组)、损伤加入GSPC低、中、高浓度组。将200mg/L AGE作用于不同浓度GSPC培养4h的内皮细胞,继续培养24?h,以细胞生存活力、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为检测指标。结果:200mg/L AGE抑制HUVEC生存活力,细胞增殖活力下降为正常组的90.53%,GSPC预孵育组细胞生存活力逐渐增加,分别为正常组的0.95、1.12、1.23倍;AGE组vWF生成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N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GSPC预孵育组可显著降低增高的vWF水平,NO生成量显著高于AGE组(P<0.01), 100mg/L GSPC预处理组NO水平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AGE会损伤内皮细胞,抑制内皮细胞的生存活力,减少NO的生成。GSPC可抑制AGE对内皮细胞的损伤作用,且可抑制AGE减少NO生成的作用,并呈浓度依赖性,提示GSPC保护内皮细胞免受AGE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增加内皮细胞NO生成量有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