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1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反复惊厥发作是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中毒患者的典型临床表现,也是引发中毒人员死亡和迟发性脑损伤的主要原因,及时有效控制惊厥是TET中毒救治关键。本文结合国内外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成功救治经验,依据药物的作用机制,简述作用于γ-氨基丁酸受体药物、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拮抗剂、抗胆碱药和巯基化合物等抗TET中毒所致惊厥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新型控暴剂辣椒素中毒模型,评价比较A, B两种单药单独及联合应用条件下对辣椒素中毒所致咳嗽、哮喘等呼吸道刺激症状的治疗效果,筛选并确定新型刺激性毒剂中毒治疗药物处方。方法 96只豚鼠随机分为12组,每组8只动物,包括:空白对照组,模型组,A单药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B单药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F2007复方组(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并以我军装备的原有刺激性毒剂治疗药物K作为阳性药物对照组。模型建立方法:将豚鼠置入多功能诱咳引喘仪,以0.15 ml·min-1喷雾0.2 mmol·L-1的辣椒素溶液5 min,停止染毒后继续观察10 min。给药方式:染毒前雾化给药3 min,药物作用3 min。观察指标:记录从染毒起至观察结束15 min内的咳嗽次数、抓嘴抓鼻数、流涎、紫绀、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实验结束后处死动物,分离气管及肺组织,计算肺湿干比并进行病理学检查。试验数据采用SPSS16.0软件包one-way ANOVA分析,方差齐者采用LSD检验进行比较,方差不齐者采用Games-Howell检验比较。结果 ① A单药组药效评价结果:与模型组相比,A单药各剂量组均可显著减少辣椒素中毒所致抓嘴抓鼻次数(P<0.01),且高剂量组对抓嘴抓鼻抑制作用要明显优于阳性对照药K(P<0.05);但A单药各剂量组对辣椒素引起的咳嗽、呼吸困难、紫绀及肺水肿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作用。② B单药组药效评价结果:B单药各剂量组对辣椒素诱发的咳嗽均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且各剂量组镇咳效果要明显优于对照药物K(P<0.01);此外,B单药中、高剂量给药组对辣椒素中毒引起的哮喘、紫绀、流涎、抽搐、呼吸困难及肺组织损伤等症状均有明确治疗效果,但对辣椒素刺激引起的抓嘴抓鼻无明显抑制作用。③ F2007药效评价结果:由A单药及B单药以一定比例组成的F2007复方对辣椒素诱发的咳嗽均有显著抑制作用,每只动物用药后咳嗽数均为0,较对照药物K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辣椒素刺激诱发的抓嘴抓鼻数有显著抑制作用(P<0.01),其中中、高剂量组对较对抓嘴抓鼻的抑制作用要明显优于对照药物K(P<0.05),动物几乎已无扎嘴抓鼻现象出现;此外,F2007复方各剂量给药组对辣椒素刺激引起的哮喘、紫绀、流涎、抽搐、呼吸困难、肺组织损伤等症状均有显著治疗作用,中毒动物症状表现与正常动物相当。结论 我军装备的原有刺激性毒剂防治药物K可显著抑制新型控暴剂辣椒素中毒所致的、以抓嘴抓鼻为主要表现的呼吸道刺激症状,但对辣椒素诱发的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等症状无任何改善作用;由A单药及B单药组成的F2007既可很好地控制辣椒素引起的抓嘴抓鼻刺激症状,又能显著改善咳嗽、呼吸困难、紫绀、肺组织损伤等症状,因而从药效学角度提示其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血小板型磷酸果糖激酶(PFKP)是细胞能量代谢糖酵解途径中重要的限速酶,在细胞内的表达保持动态平衡且相对稳定,发挥着调控细胞生物合成和能量代谢的作用,是代谢类疾病和癌症领域的研究热点.当细胞所处微环境发生变化时,如氧供应不足、代谢底物匮乏或细胞癌变时,细胞内出现PFKP介导的通过改变自身代谢模式而形成的代谢重编程,从而...  相似文献   
14.
目的:在大鼠最大电休克发作( MES)及戊四唑惊厥( MST)模型上,比较评价咪达唑仑与地西泮经鼻给药的抗惊厥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7组,分别为模型组、咪达唑仑鼻喷剂低、中、高剂量组和地西泮鼻喷剂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建立MES及MST模型,评价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经鼻给药的抗惊厥作用,并与经典抗癫痫药物———地西泮比较,观察给药后72 h各组动物海马、皮质及杏仁核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不同剂量咪达唑仑经鼻预防给药,均可剂量依赖性地对抗MES及MST;在等剂量给药条件下,其抗惊厥作用明显优于地西泮(P<0.05或P<0.01)。病理学结果显示,咪达唑仑与地西泮经鼻预防给药均可减轻癫痫所致海马、皮质及杏仁核神经元细胞的损伤,抑制小胶质细胞增多及炎性细胞浸润,细胞核固缩以及嗜神经现象减少。结论咪达唑仑经鼻给药,在经典癫痫模型上均具显著抗惊厥作用,并可显著抑制癫痫所致脑损伤。  相似文献   
15.
百草枯(PQ)中毒引发肺纤维化机制尚未明确,缺乏针对性治疗药物和措施.PQ中毒后,复杂的细胞网络调控肺成纤维细胞大量增殖并分泌细胞外基质,引起肺纤维化,最终导致呼吸衰竭.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17和肿瘤坏死因子α可在PQ中毒初期加重肺损伤,促进肺上皮细胞上皮-间充质细胞转化及静息间充质干细胞转化为肌成纤...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剧毒杀鼠剂四次甲基二砜四胺(tetramine,TET)所致顽固性癫痫(refractory epilepsy,RE)大鼠大脑皮质NMDA受体亚单位在染毒后不同时间的表达变化,研究NMDA受体亚单位表达与TET诱发癫痫及由此引发脑损伤的相关性。方法建立TET(0.4 mg/kg,ig)所致大鼠RE及脑损伤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技术,测定RE动物大脑皮质NMDA受体不同亚型在染毒后不同时间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大鼠TET染毒10~25 min后即出现RE,染毒后24 h,其大脑皮质出现明显病理学改变。NR2A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在皮质出现病理学改变前即显著降低(P〈0.01),至染毒后72 h,尚未恢复正常水平(P〈0.01);NR2B蛋白水平的表达在病理学改变出现前未见显著性改变,至染毒后72 h,表达显著降低(P〈0.01);但其mRNA水平在整个观测时间点未见显著性改变。结论 TET所致RE可诱发NMDA亚单位NR2A及NR2B表达下调,NR2A表达下调可能与RE发生及由此引发脑损伤的关系更为直接。  相似文献   
17.
新型刺激性控暴剂辣椒素,作为催泪瓦斯的主要组分,已被广泛装备于军队及警察部门,用于制止暴力犯罪、各种恐怖活动等。辣椒素可引起流泪、喷嚏、咳嗽等强烈不适症状或受累器官的疼痛,导致中毒人员暂时性失能。虽然辣椒素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刺激剂,但其诱发的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等中毒事件,不得不使人们重新认识其安全性。目前国内外对辣椒素的致伤效应研究非常有限,相关医学防护急救措施更是缺乏,因此,本文就辣椒素的毒理学作用及防护措施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介导的神经元兴奋毒性损伤与脑缺血发生密切相关,但生理水平的NMDAR却具有神经保护、抵抗损伤的功能,并且在突触可塑性及突触传递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种功能的双面性正是使用NMDAR拮抗剂治疗脑缺血、卒中等疾病临床效果欠佳的原因之一。深入了解NMDAR及其介导的促神经元存活或死亡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在不影响促神经元存活以及突触可塑性通路前提下,选择性地阻断NMDAR介导的神经元死亡信号通路,是临床治疗缺血/缺氧性脑损伤、脑卒中等疾病的发展方向。本文就NMDAR激活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观察抗原肽表位(CTE)1和CTE2诱导、TGF-β2刺激的抗原递呈细胞(APC)对大鼠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雌性Wistar大鼠32只,分为关节炎组、免疫性细胞组、耐受性细胞组和正常对照组,每组8只.关节炎、免疫性细胞和耐受性细胞组大鼠使用鸡Ⅱ型胶原(CⅡ)加完全福氏佐剂诱导CIA后,分别静脉注射免疫性APC、耐受性APC和Hanks平衡盐溶液(HBSS),1周后观察大鼠关节炎指数,1月后检测外周血血清中抗CⅡ抗体吸光度(A)值,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大鼠外周血CD4+T细胞中Th1和Th2细胞比例.结果: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外周血抗CⅡ抗体A值和Th1型/Th2型CD4+T细胞比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0.911、22.498和10.775,P<0.001);耐受性细胞、免疫性细胞和关节炎组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耐受性细胞组较免疫性细胞和关节炎组降低(P<0.05).结论:CTE1和CTE2诱导、TGF-β2 刺激的APC对大鼠类风湿关节炎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