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2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6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21.
全髋关节表面置换术(total hip surface replacement,THSR)的原理是用髋臼帽及股骨头杯覆盖和重建髋关节疾病患者股骨头和(或)髋臼表面已被破坏而切除的关节面,以恢复髋关节功能。该手术适用于髋关节畸形较轻、局部骨质好、股骨近端畸形或有其他金属内固定物、用带柄假体有困难的患者尤其是年轻、将来有可能需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主要适合年轻的Ⅲ期及早Ⅳ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骨性关节炎、创伤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患者。与全髋关节置换术相比,该手术具有明显的优势:①最大限度地保留髋关节的骨量,为全髋关节置换术留有余地;②维持了髋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较少发生肢体不等长情况;③术后稳定性高,极少脱位;④植入物体积小,易于取出,翻修手术难度降低:⑤表面置换并不会破坏股骨头的血运;⑥最大程度地维持正常的人体生物力学,适合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22.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原因以便进行预防和治疗。方法 随访1975年1月至2000年12月在本院手术的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345例,其中208例行开放式椎间盘髓核摘除术,137例行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对导致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 共出现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30例,其中椎管狭窄8例,腰椎不稳7例,硬膜外瘢痕4例,邻近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同一节段椎间盘突出复发3例,术后椎间盘炎2例,神经根损伤、定位错误和假关节形成各1例。结论 术后椎管狭窄和腰椎不稳定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3.
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治疗关节严重残疾的主要手段之一,每年接受手术的患者达数十万人。许多患者重建了关节功能,避免或减少了残疾程度,提高了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但同时也出现了不少并发症,相当多的患者置换人工关节后出现了中、远期的人工关节松动,导致疼痛和功能障碍,需要再次手术。导致人工关节松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有感染、假体一骨组织界面的微动磨损、过早过剧烈功能锻炼、手术方式及操作技术失误、原有关节病变加剧、人工关节的材料、生物力学设计、加工工艺不完善、患者年龄过大、体质情况差等。现就晚期感染、微动磨损等主要原因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24.
86例腱鞘结核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治疗转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腱鞘结核的病例特点、治疗经过,探讨该病的误诊影响因素及治疗转归,从而为临床诊治提供循证依据。[方法]回顾分析1994年1月~2006年6月间文献报道86例腱鞘病例,就其性别、年龄、病灶部位、临床表现、治疗经过及效果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发年龄为30~49岁,占65%。男女性别比基本为1:1,发病部位右侧(67%)明显高于左侧(30%),以肿胀、压痛、活动障碍为主要表现,误诊率88%,复发率1.2%。[结论]临床症状体征不典型、实验室检查非特异性是导致腱鞘结核误诊的主要原因。局部病灶完整切除并全身化疗和(或)局部应用化疗药是治疗腱鞘结核的最佳治疗方案,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25.
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igmented villonodular synovitis,PVNS)/腱鞘巨细胞瘤(giant cell tumor of tendon sheath,GCTIS)是一类少见的增生性疾病。PVNS/GCTTS组织起源相同,临床特点有所不同。发病率为1.8/100万,多见于中青年,男女比例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6.
目的评价MRI在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术前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效果及术后随访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到2011年1月在本组临床疑诊为大关节PVNS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与关节镜或手术病理进行比较,分析PVNS的MRI影像特点、诊断正确率、误漏诊原因,以及在术后随访及复发的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66例患者的资料纳入分析,54例经过病理确诊为PVNS,男23例,女31例。其中弥漫型为46例,局限型为8例。MRI诊断为PVNS55例,52例确诊为PVNS,MRI诊断PVNS准确率78.8%;术后复发20例,MRI诊断复发准确率100%;7例术后联合放射治疗,1例放疗后病理性骨折。结论 PVNS是一个容易复发的良性滑膜增生性疾病,MRI术前及术后诊断准确率高,MRI在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数字化术前计划在提高全髋关节翻修中髋臼旋转中心精确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人工髋关节翻修髋臼旋转中心重建病例进行数字化术前计划。患者男3例,女4例,年龄平均72.1岁(56~83岁)。以非手术正常侧髋臼旋转中心为标准,以双侧骨盆泪滴下缘连线及骨盆中垂线为参照基准线设定翻修侧髋关节旋转中心水平及垂直位置距离,制定重建方案。比较计划与手术实际间髋臼中心的吻合程度。结果术前做计划与术后真实情况的差值间无明显差异(t水平=0.416,P水平=0.692;t垂直=0.399,P垂直=0.704)。结论数字化术前计划可为术中内植物及骨重建的组合选择提供更多有用信息,使因骨缺损所致移位的髋臼旋转中心恢复解剖位置,有利于患肢的长度及偏心距的恢复。  相似文献   
28.
内固定应用与否对胸腰椎结核治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脊柱结核是骨与关节结核最常见的部位,约占50%左右。脊柱结核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多年来探讨的重要内容。我科1991年5月至2003年5月共收治脊柱结核50例,均在联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外科治疗,手术方法不同,效果亦各有差异,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器治疗不稳定型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对54例腰椎退行性滑脱症患者行后方入路腰椎管减压、USS内固定手术,对照比较手术前、后临床症状改善和X线片滑脱复位程度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症状完全消失48例,明显改善6例。54例中24例Ⅰ度滑脱,其中22例术后X线片检查证实完全复位;Ⅱ度滑脱30例,28例完全复位,另2例滑脱部分复位。术后无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及感染。结论 USS内固定器治疗腰椎退行性滑脱早期随诊复位满意,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0.
股骨颈骨折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股骨颈骨折是骨科临床的常见损伤,随着人均寿命的逐年增长,其发病率逐年增加.由于股骨颈解剖关系的特殊性,骨折后股骨头局部血液供应遭到损害,因而缺血性坏死及骨折不愈合依然是股骨颈骨折中需要解决的主要难题.目前认为缺血性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与最初创伤程度、供应血管破坏程度、以及骨折复位程度明显相关.由此,要促进股骨颈骨折的愈合,减少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应考虑以下三个方面问题:(1)局部血液供应的修复;(2)准确的复位;(3)坚强的固定.有鉴于此,国内外学者不断设计和改良各种手术治疗方法,以减少股骨头坏死及骨折不愈合发生率.本文就这方面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