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马竟  顾晓明  董晗  齐晓宇  刘国强  徐蓬   《中国医学工程》2011,(5):78+80-78,80
目的本研究通过测量种植体实际长度与CBCT图像上种植体长度之间的差别,计算出上颌后牙区上颌窦底至牙槽嵴顶(窦嵴距)的实际高度。从而减少上颌后牙区种植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对21例患者种植手术前后进行统一标准的CBCT检查,对手术前后CBCT片上后牙区种植体的总长度(愈合帽完全拧入种植体后的长度)进行测量,将测量值与种植体实际总长度比较,计算出CBCT检查方法对后牙区的放大率。最终得出正确窦嵴距实际高度。结果种植体CBCT测量结果与实际长度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影像长度要大于实际长度。结论 CBCT于实验中所产生的放大误差来自于上颌后牙区倾斜角度;图像的处理的容积效应;标准种植体自身误差。  相似文献   
12.
马竟  贺帅 《内蒙古中医药》2011,30(10):M0007-M0007
目的:讨论3种常用梅毒血清学试验的可靠性。方法: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酶联免疫吸附实验(TP—ELISA)筛查5952例住院患者血清标本,阳性血清再用梅毒螺旋体明胶凝集实验(TPPA)分析。结果:用TP—ELISA检测5952例低危住院患者血清样本,阳性118例,检出率为1.98%,其TRUST试验阳性并结合临床确诊30例。TP-PA复检112例阳性,与TP—ELISA致率为94.92%。TP—ELISAF0性、TP—PA阴性患者6例,均来自70岁以上老人、自身免疫疾病等患者。71-82岁老年组中TP-PA阳性比例偏高(2.82%)。结论:TP—PA是住院病人确诊梅毒较为可靠的方法,但在老年患者中存在假阳性,我院使用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和TP—ELISA法检测结合临床确诊来作为疫情报告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Akt抑制剂MK2206对舌鳞状细胞癌(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取处于对数生长期舌鳞癌TCA-8113细胞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1、5、25、125及250 nmol/L MK2206实验组。在不同剂量及时间处理因素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FCM)检测细胞凋亡率,蛋白质印迹分析检测细胞中caspase-9、Bad 、GSK-3β、p-Akt和T-Akt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舌鳞癌TCA-8113细胞在MK2206
作用12、24和36 h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112.54±1.67)、(79.67±2.01)和(33.33±1.98) nmol/L。FCM法检测,1、5、25、125和250 nmol?L-1 MK2206作用舌鳞癌TCA-8113细胞12 h后,细胞凋亡率分别为(14.2±0.74)%、(19.3±0.45)%、(35.1±0.45)%、(39.6±0.48)%和(52.1±0.19)%,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蛋白质印迹分析,随着MK2206药物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p-Akt、Bad 和GSK-3β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对照组β-actin比较其条带的颜色变暗;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升高,与对照组β-actin比较其条带的颜色变深。T-Akt蛋白表达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β-actin比较条带的颜色无明显不同。结论:Akt抑制剂MK2206可抑制舌鳞癌TCA-8113细胞增殖并诱导凋亡。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硫酸右旋糖苷(DS)对人胃癌MKN1细胞的黏附抑制作用机制。[方法]分别在培养液中加入DS或PBS对MKN1细胞进行培养,用荧光免疫细胞染色法进行染色,用共聚焦显微镜对固定细胞和活细胞在培养盘上的贴壁过程及形态变化进行观察,用Western blotting对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水平进行测定。[结果]MKN1细胞形成伪足并与其他细胞接触形成单细胞层。整合素β1在细胞膜上有强表达并形成集落。DS使MKN1细胞的伪足缩短,表现出维持圆形形状的倾向;抑制整合素β1的表达并使已经形成的整合素集落区域减少。MKN1细胞表达了整合素β1的两种形式(130kDa和110kDa),实验组贴壁细胞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分别减少到对照组细胞的64%(130kDa)和57%(110kDa),实验组游离细胞整合素β1蛋白的表达分别减少到对照组细胞的51%(130kDa)和15%(110kDa)。[结论]DS对人胃癌细胞MKN1黏附过程的抑制与整合素β1蛋白表达的减少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数字外科技术辅助矫正偏颌畸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偏颌畸形涉及到的解剖部位较多,修复较复杂,同时由于此类疾病的治疗方法没有标准化的手术模式,患者的畸形类型也有很大差别,所以此类手术的设计和实施主要依靠医生的经验,会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目的:探讨利用数字外科技术制作仿真头颅模型,用来辅助手术设计和矫正偏颌畸形的方法.方法:针对1例上、下颌骨外伤性偏颌畸形患者,采用CT扫描和三维重建,应用快速成型技术,制作患者颅面部骨组织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设计手术方案.为保持目前咬合关系,将上颌骨下份和下颌骨整体逆时针旋转5°,左侧下颌支去除部分骨质,将颏部左移至中线.模拟手术过程:在三维头颅模型上进行截骨、移位等操作,观察矫治效果.在三维头颅模型上制作必要的辅助工具,用来指导手术并提高矫治的精确性.结果与结论:患者矫治后对面部外形效果满意,咬合关系、咀嚼功能均未受到影响.提示数字外科技术能真实再现畸形颌骨的形态,为准确诊断、设计矫治方案、模拟矫治过程、指导手术进行提供理想的外科模型,对偏颌畸形的矫正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胃癌细胞粘附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以及与整合素β1表达的关系。[方法]借助位相差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胃癌MKN1活体细胞的粘附过程和整合素β1的表达部位和程度进行观察。[结果]细胞通过伸出伪足附着在培养盘上,整合素β1在细胞膜和细胞伪足部分的表达增强,并形成集落团块。[结论]人胃癌MKNl细胞的粘附过程和整合素β1的表达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采用3D导板种植技术后,种植体植入精确性研究。方法采用随机分组形式,对3D导板种植组及常规种植对照组种植患者手术前后均拍摄CBCT,比较手术前设计种植方向及术后实际种植方向差异。结果采用数字化种植导板组手术前后CBCT结果进行分析未见明显差异(t=-5.341,P<0.05)。发现上颌后牙区种植体常规手术组CBCT测量结果与实际种植体末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t=-2.431,P<0.05)。结论 3D导板技术在控制种植方向,手术操作精确性上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研究舌鳞状细胞癌(TSCC)组织中Livin和细胞色素C(Cyt-C)的表达,
观察其表达水平与T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并探讨TSCC组织中Livin和Cyt-C蛋白表达的相
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48例TSCC和10例正常舌黏膜组织中Livin和Cyt-C蛋
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Livin主要表达在细胞浆中,TSCC和正常舌黏膜组织中L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6.67%和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ivin的高表达与TSCC组织
学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并与颈淋巴结转移有关联(P<0.05)。Cyt-C主要表达在细胞
浆中,TSCC和正常舌黏膜中Cyt-C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83%和10.00%,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
义(P<0.01);Cyt-C蛋白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联(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
析,TSCC组织中Livin和Cyt-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0.553,P<0.001)。结论:TSCC组织中L
ivin和Cyt-C蛋白表达呈正相关关系,二者的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判断TSCC恶性程度和评估
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的相关危险因素及其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9—12月在西安市第九医院参加体检,并排除酒精、药物、肝炎等可能导致的脂肪肝,共4 615例资料完整的西安铁路职工。根据腹部超声是否有脂肪肝分为NAFLD组和正常组。比较两组对象的血压、人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血脂、肝功、肾功等指标,以及两组间代谢综合征及其组分的检出率。全部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各项观察指标多组间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组间比较用t检验,MS检出率等计数资料用χ~2检验。结果 4 615名铁路职工,检出NAFLD患者1 848例,检出率为40.04%;其中女性职工总数1 373名,检出NAFLD患者520例,检出率为37.87%;男性职工总数3 242名,检出NAFLD患者1 327例,检出率为40.93%,男性检出率略高,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9,P>0.05)。年轻职工NAFLD检出率低于中老年职工;NAFLD组与正常组比较,年龄[(50.78±12.51)岁,(47.22±14.61)岁,t=-3.24,P<0.05]、BMI[(26.23±3.02)kg/m^2,(22.40±2.62)kg/m^2,t=-16.32,P<0.05]、腰臀比(0.91±0.09,0.85±0.09,t=-8.21,P<0.05),收缩压[(127.69±18.29)mm Hg,(118.32±16.93)mm Hg,t=-6.54,P<0.05](1 mm Hg=0.133 k Pa)、舒张压[(84.82±11.21)mm Hg,(78.32±9.31)mm Hg,t=-7.84,P<0.05]、空腹血糖[(5.38±1.84)mmol/L,(4.69±1.03)mmol/L,t=-5.89,P<0.05]、空腹胰岛素[(10.93±4.97)μU/ml,(6.04±2.85)μU/ml,t=-2.99,P<0.05]、HOMA-IR[0.89±0.20,0.47±0.16,t=-2.61,P<0.05]、胆固醇[(5.00±1.07)mmol/L,(4.59±0.85)mmol,t=-5.24,P<0.05]、甘油三酯[(2.37±1.59)mmol/L,(1.45±0.96)mmol/L,t=-7.22,P<0.05]、谷丙转氨酶[(38.17±19.35)U/L,(22.92±14.83)U/L,t=-8.52,P<0.05]、尿酸[(364.54±84.39)μmol/L,(333.74±84.63)μmol/L,t=-4.44,P<0.05]水平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NAFLD组代谢综合征(30.95%,21.94%)、中心性肥胖(41.40%,30.36%)、高血压(52.60%,43.73%)、高甘油三酯(49.35%,32.42%)、高血糖(13.80%,6.69%)的检出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是NAFLD的危险因素,NAFLD患者有更高的代谢综合征检出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