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2篇
眼科学   145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视神经损伤反向夹持镊的力学性质分析及测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分析视神经损伤反向夹持镊的力学性质 ,探索一种简易的测量反向镊夹持力的方法。方法 根据力矩测算夹持力 :在反向镊的不同部位施加外力 ,使镊尖张开 ,测量外力的大小及作用力臂 ,计算力矩 ,根据力臂 力矩回归方程计算夹持力 ;简易测量方法 :直接测量在镊尖施加外力使其张开所需的作用力 ,即为镊子的夹持力。结果 镊子是个弹性体 ,其加载和卸载的力矩变化具有滞后性。简易测量方法可得到与根据力矩测算的夹持力接近的准确结果。结论 利用直接在镊尖施加外力使其张开的方法可简便、迅速地测量反向夹持镊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52.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的OCT图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上的特征,分析其发生的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00年10月~2003年10月就诊的高度近视继发视网膜劈裂患者16例22眼的OCT图像特点。结果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以外层劈裂为主,多发生在眼底后极部(21/22),多数(18/22)可见玻璃体牵引视网膜征象,尚未被视网膜劈裂累及的黄斑中心凹视网膜感觉层较同龄、同性别的正常人薄,有统计学意义(P=0.0052)。结论 高度近视眼继发视网膜劈裂与玻璃体牵引及视网膜本身的退行性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3.
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继发黄斑囊样水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继发黄斑囊样水肿(CME)的原因 。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的渗出型AMD患者140例171只眼的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结果,对其脉络膜新生血管(CNV)进行分类,并分析其与CME发生的关系。 结果 171只AMD患 眼中,89只眼存在CME,占52.0%;82只眼无CME,占48.0%。有CME的患眼中,76只眼存在活动性CNV病变,占85.4%;13只眼已有盘状瘢痕形成,占14.6%。无CME的患眼中, 69只眼存在活动性CNV病变,占84.1%;13只眼有盘状瘢痕形成,占15.9%。有CME且同时存在活动性CNV病变的76只患眼中,结合型CNV 61只眼,占80.3%;Gass 2型CNV 14只眼,占18.4%; Gass 1型CNV 1只眼,占1.3%。视网膜下CNV(结合型+Gass 2型)占98.7%。无CME但有活动性CNV的69只患眼中,57 只眼CNV是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的Gass 1型,占82.6%;12只眼为视网膜下CNV,占 17.4%。有无CME两组之间视网膜下CNV的发生率比较,其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χ2=99.5838,P=0.0000)。 结论 CME发生与CNV侵入视网膜感觉层下生长密切相关,视网膜下CNV很可能是渗出型AMD继发CME的直接原因。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4,20:299-302)  相似文献   
154.
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症眼部病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家族性先天性无虹膜症眼部病变的发生发展规律。方法:对先天性无虹膜家族患病成员进行基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眼部的各种检查,包括视力、角膜、晶状体、玻璃体、房角、小梁网、眼底、眼压、泪液分泌实验和泪道的检查等。结果:该家系先天性无虹膜的发病率为51%,致盲率占30%;在该家系中,年龄越小的患者病变越轻,30岁以上年龄的患者已经表现出严重病变。结论:该先天性无虹膜家系眼部病变随着年龄增长,不断加重,30岁以后病变达到严重程度,致盲率高。  相似文献   
155.
抗CD81抗体对培养大鼠RPE增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对培养大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pigmentepithelium,RPE)增殖活性的影响。方法:分别将2,10mg/L抗CD81抗体EAT2与H121加入体外培养大鼠RPE中,7d后以MTT法测定细胞生长抑制率。结果:加入抗CD81抗体后RPE增殖活性下降,10mg/LEAT2对RPE的细胞生长抑制率达72.7%。抑制作用的强弱随抗体种类及抗体浓度的不同而不同。结论:抗CD81抗体EAT2和H121可以抑制培养大鼠RPE的细胞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56.
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改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观察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变化 ,2 8只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到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脱离后 0 5~90天的视网膜加工成组织切片 ,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视网膜脱离 2 4h,光感受器外节出现膨胀和破裂 ,内节和细胞体损害轻微。脱离后 3~ 1 4天 ,大多数内节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和嵴的断裂。细胞胞体出现内质网膨胀、线粒体退化以及多囊小体形成。脱离后 1~3个月 ,外核层细胞体之间出现大量空泡或腔隙。某些光感受器胞体出现细胞浆膜破裂 ,胞浆物质和小细胞器丢失。这种改变在视网膜高脱离区比浅脱离区更明显 ,并随脱离时间的延长呈渐进性加重。研究表明 ,视网膜脱离能诱发光感受器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 ,其程度与视网膜脱离的高度和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157.
目的分析评价机械性眼球伤,特别是开放性眼外伤,玻璃体手术的效果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机械性眼外伤398例(409眼),开放性眼外伤357眼,闭合性眼外伤52眼,均行玻璃体切除手术。术后随访至少6个月。各合作单位将所有的患者信息填表,录人数据库供统计分析。结果最终视力≥0.025者260眼(63.57%)。获得解剖功能修复者289眼(70.66%);获得解剖修复者34眼(8.31%);低眼压、眼球萎缩、硅油支持眼球和眼球摘除(预后不良)者86眼(21.03%)。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视网膜脱离(RD)、伤后14d以上实施玻璃体手术者预后较差。受伤至手术时间与PVR的发生率密切相关。伤时有RD发生者促进PVR的发生。RD和PVR合并存在使后果更差。伤后30d以后实施手术者RD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单变量Logistic分析提示伤后无光感、视网膜闭合漏斗脱离、PVR形成、脉络膜上腔大出血4个变量是手术效果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玻璃体手术时机和损伤程度直接影响眼外伤的治疗结果。  相似文献   
158.
严重眼外伤对眼球后段的损伤是严重影响视力最常见的原因.应用玻璃体手术治疗眼外伤的效果已经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尤其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不断改进,手术技术不断提高,玻璃体手术被认为是目前救治严重眼外伤的最佳选择.但是有关手术效果、手术时机、异物取出和手术操作等方面仍有争议.发现并总结这些争议,不仅对玻璃体手术中正确选择术式至关重要,而且对于如何提高手术效果,最大限度地挽救伤眼及恢复有用视力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9.
泪道阻塞性疾病的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泪道阻塞性疾病(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 diseases,LDOD)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要求的提高和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LDOD的诊断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本文综述了泪道阻塞的病因、检查、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0.
目的: 探索一种简便、有效的视网膜下注射方法. 方法: 利用自制玻璃微穿刺针系统,在猴视网膜黄斑区进行视网膜下药物注射. 猕猴30只(30眼),其中,15只眼在进行视网膜下药物注射的前1 d接受黄斑周围激光光凝. 结果: 30只眼中,29只眼的视网膜下注射为一次成功. 1只在预先的BSS注射时形成视网膜内界膜隆起,重复穿刺成功. 2只黄斑周围进行过激光光凝眼(2/15),发生黄斑中心凹破裂. 术中无严重的视网膜出血,未发生脉络膜损伤. 术后观察3~42 d,未发生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 结论: 自制的玻璃微穿刺针视网膜下注射系统简单易行、成功率高、可控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