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建立长期传代、形态和生物学特性稳定的永生化HSC。方法: 采用Pronase E、Ⅳ型胶原酶原位灌流消化及Nycodenz密度梯度离心分离大鼠原代肝星状细胞(HSC),并进行免疫组化SABC法鉴定和培养。用Effectene Transfection Reagent方法将携带SV40LTag基因的质粒PSV3neo(该质粒由意大利学者Giovanni Gaudino PhD惠赠)转染第1代HSC,以G418筛选直至获得阳性克隆细胞,经体外长期培养和传代后,以PCR方法检测其SV40LT抗原mRNA的表达,观察细胞形态学,绘制细胞生长曲线,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用免疫组化SABC法对α-SMA、SV40LTag、Ⅰ、Ⅲ型胶原(collagenⅠ、collagenⅢ)、desmin、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小板衍生的生长因子受体β型(PDGFRβ)进行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用β-actin做半定量RT-PCR检测I型胶原的表达,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 本研究通过使用质粒 PSV3neo转染正常大鼠HSC,经20 d抗性筛选,获得G418阳性克隆细胞,长期传代后细胞形态和结构保持完好,SV40LTag mRNA的表达检测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阳性,经扩大筛选培养,该HSC细胞系目前已传了50代,保持着星形外观的HSC形态学特征,生长曲线显示转染阳性细胞倍增速度快,MTT法测定570 nm波长下A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半定量RT-PCR法检测collagenⅠ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能表达α-SMA、 collagenⅠ、collagenⅢ、desmin、TGF-β1、PDGFRβ。结论: 利用SV40LTag基因序列诱导建立了永生化大鼠HSC系,新建HSC系在体外可长期传代,倍增速度快,其形态和生物学特性与原代HSC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2.
拉米夫定长期治疗复发病例中HBV YMDD基序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拉米夫定为核苷类似物 ,对乙型肝炎病毒 (HBV)的复制有抑制作用 ,近年应用于慢性乙型肝炎和肝移植术后防治HBV再感染。有报道在长期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部分患者中出现耐药 ,耐药的产生与病毒多聚酶编码区的变异有关。我们检测了 4例拉米夫定治疗复发患者的HBVDNA ,了解变异的发生情况 ,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一、研究对象4例患者为 1997年始在我院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HBV感染者 ,均为男性 ,平均年龄 2 4岁 (中位数 )。治疗前HBsAg、HBeAg、抗 HBc和血清HBVDNA均为阳性 ,其他肝炎病毒标志为阴性 ,血清…  相似文献   
13.
慢性乙肝患者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停用拉米夫定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方法]停用拉米夫定治疗后复发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71例纳入研究,记录治疗前病程、诊断、拉米夫定疗程,用拉米夫定前、停用时和复发后的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病毒学指标及YMDD变异、前C区变异,按复发后的诊断分为肝功能衰竭组和慢性乙型肝炎组进行比较.[结果]肝功能衰竭组患者中位年龄38.0岁,大于慢性乙型肝炎组31.5岁(Z=3.49,P<0.01);年龄(Wald=10.13,P<0.05)和拉米夫定治疗前诊断为失代偿性肝硬化(Wald=7.61,P<0.05)都是停药反跳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独立危险因素.肝功能衰竭组服拉米夫定前总胆红素异常患者20.0%(x=16.50,P<0.01),停拉米夫定后未随访者86.7%(x2=17.57,P<0.01),停拉米夫定时未出现Anti-HBe阳转者85.2%(x2=8.04,P<0.01),复发时HBV DNA载量3.0×108±4.8×108(Z=4.46,P<0.01),前C区联合YMDD变异者56.0%(x=11.69,P<0.01),均高于慢性乙型肝炎组.[结论]拉米夫定治疗前年龄大、总胆红素异常、诊断为失代偿性肝硬化,停药时未发生Anti-HBe阳转,停药后无随访,复发时HBV DNA载量超过1×108拷贝/mL、出现前C区联合YMDD变异可能是停拉米夫定后出现肝功能衰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肝癌患者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相似文献   
15.
尉秀清  文卓夫  郑丰平  马会慧  姚集鲁 《新医学》2006,37(4):220-222,F000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慢乙肝)患者肝组织CC类趋化因子配体5(CC chemokine ligand 5,CCL5)水平与肝脏炎症程度的关系.方法:64例慢乙肝患者和10名正常人的肝组织标本按照炎症(G)分级标准分为G0~G4,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定性及图像分析系统定量检测肝组织趋化因子CCL5的表达情况,并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0名正常人的肝组织炎症分级均为G0,慢乙肝组则分别为G115例、G220例、G317例、G412例.慢乙肝组肝组织CCL5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0);G0~G4者肝组织CCL5的表达阳性单位(positive unit,PU)分别为(3.7±1.5),(15.0±5.7),(21.6±5.9),(30.3±8.2)和(40.9±12.3),慢乙肝患者的肝组织CCL5的表达程度与肝组织炎症分级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r=0.865,P=0.000).结论:CCL5在慢乙肝肝脏炎症的发生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华南地区HGV的流行状况和同源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华南地区庚型肝炎病毒(HGV)的流行状况及HGV不同株和不同基因区的同源性。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RT-PCR)检测来自广东、香港、云南的不同人群血清标本共1991份。对其中20份的5端非编码区(5UTR)238bp和3份非结构蛋白5区(NS5)621bp进行了序列测定和同源性分析。结果一般人群HGVRNA阳性率为(0.73~1.34)%,献血员(2.52~2.90)%,静脉吸毒者17.86%,血液透析患者14.13%,接受骨髓移植者41.67%,在非甲~戊型肝炎病人为25.30%,肝细胞癌14.48%,乙型肝炎7.22%,丙型肝炎(8.33~16.13)%。不同株5UTR同源性介乎(90.40~100)%;不同株NS5区核苷酸同源性(93.30~94.00)%,氨基酸为(97~99.2)%。结论接受骨髓移植、血液透析、静脉吸毒者,乙型、丙型、非甲~戊型肝炎病人及肝细胞癌患者是HGV的高感染人群。不同HGV株存在一定的地区性差异;同一地区不同人群的HGV株变异不明显;序列中存在高度保守区及较大变异区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广东省人免疫缺陷病毒 - 1(HIV - 1)感染毒株的亚型分布情况。方法 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 (nPCR)技术 ,对 1998年初至 2 0 0 2年 2月间广东省内 13例HIV - 1感染者血标本进行膜蛋白基因 (env)部分片段扩增 ,将扩增产物克隆至T载体上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在 11例扩增成功的血标本中 ,B亚型 6例 ,其中 3例来自献血人员 ,1例为性乱人员和 2例为吸毒人员 ;E亚型 5例 ,其中 3例为性乱人员 ,1例来自吸毒人员 ,1例来自献血人员。 5例E亚型基因离散率为 ( 6 6± 3 8) % ;6例B亚型基因基因离散率为 ( 7 6± 1 9) % ,与来自泰国和国内的B亚型代表株最接近。结论 广东省至少有HIV - 1B和E亚型毒株流行 ,且分布广泛 ,来源复杂  相似文献   
18.
目的:构建含HGV NS5A区基因的原核表达载体。方法:采用PCR方法从重组了HGV 6672-7292区段基因的pUC19中扩增出HGV 6864-7277nt片段,定向克隆入pGEMEX1质粒,再经SacI、HindⅢ酶切亚克隆入高效表达载体pRSETA.结果:重组pRSETA经序列测定证实插入基因为目的的基因,符合表达框架,经IPTG诱导,在BI21(DE3)菌株中表达连接6个组氨酸的HGV NS5A融合蛋白。Western blotting显示在Marker约25k处可见明显的蛋白带,与预期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重组HGV NS5A区基因表达载体,在BI21(DE3)中能有效表达。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正常SD大鼠及肝功能衰竭模型、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中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rotein-7,BMP-7)表达的分析,初步探讨BMP-7在肝脏炎症和肝细胞再生过程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腹腔注射四氯化碳或D-氨基半乳糖的方法构建SD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及肝功能衰竭模型。采用RT—PCR方法研究BMP-7mRNA的表达,并对4例正常SD大鼠、11例肝功能衰竭模型、3例肝纤维化模型中BMP-7mRNA的表达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析。结果:BMP-7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BMP-7/β—actin在正常大鼠肝组织(0.449±0.154)高于肝功能衰竭模型肝组织(0.044±0,024),低于肝纤维化模型肝组织(3.174±2.525),与后者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MP-7在正常SD大鼠肝脏有表达,在肝纤维化模型表达增加,在肝功能衰竭模型表达减少。  相似文献   
20.
重组人BMP-7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及转染软骨细胞后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重组人骨形成蛋白-7(rhBMP-7)基因真核表达质粒,转染兔关节软骨细胞,探讨外源性人rhBMP-7基因在转染软骨细胞中的表达情况及对细胞生物学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rhBMP-7基因,将其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体外分离培养兔关节软骨细胞,然后用构建的rhBMP-7质粒转染软骨细胞,经G418筛选、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PCR检测其表达,同时检测表达产物对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的作用。[结果]经过PCR及酶切鉴定证实获得了BMP-7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rhBMP-7,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和逆转录PCR鉴定证实rhBMP-7在转染后的软骨细胞中得到了表达,其表达产物促进软骨细胞表型的维持。[结论]外源性rhBMP-7基因转染软骨细胞可以获得高效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维持软骨细胞表型的作用,为软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了改良的种子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