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8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确定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在白血病细胞恶性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最终阐明骨髓微环境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改变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NA干扰白血病细胞(Raji细胞)及基质细胞(293T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细胞黏附实验测定E-cadherin表达沉默后2种细胞间的黏附能力改变;MTT法测定干扰后293T细胞上Raji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blotting方法确定干扰后Rho家族小GTP酶Rac1的表达。结果:RNA干扰E-cadherin表达后,Raji细胞对293T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在293T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同时Rac1的表达升高。结论:白血病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丧失,引起细胞黏附降低,增殖能力增强,表明E-cadherin表达缺失与白血病细胞恶性行为的获得有关,Rac1可能介导了E-cadherin表达缺失引起的细胞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52.
目的研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PB)对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PB处理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U937和NB4细胞,分别于处理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碘化丙锭DNA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WAF1/CIP1表达的变化.在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PB对p21WAF1/CIP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PB可以抑制Kasumi-1、U937和NB4细胞的细胞周期,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3 mmol/L PB作用72 h,分别使Kasumi-1、U937和NB4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42.03%、44.36%和26.82%,S期细胞比例减少31.86%、38.91%和26.77%.PB使Kasumi-1、U937和NB4细胞p21WAF1/CIP1表达增高.PB处理后,p21WAF1/CIP1的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增高(2.06±0.27),(2.78±0.40)和(1.78±0.20)倍.PB可以上调p21WAF1/CI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3 mmol/L PB处理48 h使转录活性增高(5.74±0.93)倍.PB上调p21WAF1/CIP1启动子转录活性主要是依赖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1 bp的序列.结论PB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周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WAF1/CIP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53.
本研究通过检测c-MP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探讨c-MPL表达与CD34、CD38的相关性,以确定c-MPL在白血病干细胞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初诊AML患者的c-MPL和CD34、CD38阳性细胞比例;比较患者c-MPL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患者的c-MPL表达水平与CD34、CD38各部分细胞分群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中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MPL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AML1-ETO融合基因、化疗后缓解情况无关;c-MPL在M2和M5分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4阳性AML患者组的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34阴性AML患者组(P<0.01)。AML患者c-MPL在CD34+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D34-细胞(P<0.001);AML患者中c-MPL在CD34+CD38+和CD34+CD38-两群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MPL和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0,P=0.042)。结论:c-MPL在AML患者中高表达,且与CD34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c-MPL表达于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54.
目的研究靶向CD33抗原双特异性及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对T细胞增殖及其抗白血病作用。方法构建抗CD33scFv-抗CD3scFv的双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CD33-BiTE)及在BiTE基础上加入CD80胞外段的三特异性T细胞衔接器(CD33-TriTE)表达载体, 使用真核细胞表达系统表达蛋白并进行亲和层析纯化。检测CD33-BiTE及CD33-TriTE对T细胞活化增殖功能及对白血病细胞杀伤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①成功构建了CD33-BiTE及CD33-TriTE表达载体, 在真核细胞中表达, 纯化得到的融合蛋白能与相同靶抗原流式抗体竞争结合于靶细胞表面。②CD33-BiTE及CD33-TriTE分别与人T细胞共培养12 d后, T细胞数扩增至基线值的(33.89±19.46)倍和(81.54±23.62)倍, CD33-TriTE促T细胞增殖能力明显优于CD33-BiTE(P<0.05)。③体外实验证实CD33-BiTE和CD33-TriTE均可增强T细胞对表达CD33白血病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浓度越高, 抗体的杀伤作用越强。④与CD33-TriTE相比, CD33-BiTE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增加其PD-L1表达, 而TriTE对过表达PD-L1的Molm13细胞具有更强的杀伤作用。结论该研究构建了CD33-BiTE及CD33-TriTE表达载体, 并在真核细胞表达了融合蛋白, 体外实验证实其促T细胞增殖活化的特性, 并具有促T细胞抗白血病作用。其中CD33-TriTE较CD33-BiTE促增殖效果更强, 且对PD-L1高表达的白血病细胞杀伤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LMP1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研究其对EB病毒(EBV)阳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二代LMP1 CAR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包装体系包装病毒后感染人T细胞,获得LMP1 CAR-T细胞,体外实验验证LMP1 CAR-T细胞对感染EBV后的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结果①LMP1蛋白表达于EBV阳性的淋巴瘤细胞表面;②成功构建了二代LMP1 CAR慢病毒载体,感染人T细胞,获取LMP1 CAR-T细胞,感染效率大于80%;③LMP1 CAR-T细胞可特异性杀伤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当效靶比按4∶1共培养48 h后,LMP1 CAR-T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对Ramos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④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按1∶1共培养5 h后,LMP1 CAR-T细胞处理组CD107a^(+)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Vector-T细胞组[(13.25±2.94)%对(1.55±0.05)%,t=3.972,P=0.017],脱颗粒效果增强;⑤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组CD69+、CD25+T细胞比例显高于Vector-T细胞组[(7.40±0.41)%对(3.48±0.47)%,t=6.268,P=0.003;(73.00±4.73)%对(57.67±2.60)%,t=2.842,P=0.047],活化效应增强。⑥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组细胞因子分泌增强,高于Vector-T细胞组[IFN-γ:(703±73)ng/L对(422±87)ng/L,t=2.478,P=0.068;TNF-α:(215±35)ng/L对(125±2)ng/L,t=2.536,P=0.064]。结论该研究证实EBV阳性淋巴瘤细胞表面可特异表达LMP1蛋白,成功构建了LMP1 CAR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T细胞,成功获得LMP1 CAR-T细胞。体外实验证实: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脱颗粒效果增强,活化效应增强,高效分泌细胞因子,可特异杀伤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异藤黄酚对小鼠红白血病CB3细胞增殖以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根据MTT结果,将给药后细胞分为低、中、高3个浓度实验组(2.5,5.0,和10.0μmol·L-1异藤黄酚,处理48 h);未给药细胞作为空白组.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B3细胞凋亡的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异藤黄酚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构建一种新的靶向CD123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为CD123阳性白血病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参考。方法 通过单克隆筛选技术获得能稳定分泌CD12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11,将杂交瘤细胞扩增后腹腔注射至Balb/c小鼠腹腔内,收集腹水并处理、纯化得到单克隆抗体,测定抗体效价并对其特异性进行验证;RT-PCR法获得轻链和重链可变区序列,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一种新的靶向CD123嵌合抗原受体,包装病毒后感染T细胞制备CD123 CAR-T细胞,通过功能实验初步探讨6E11 CAR-T细胞体外抗白血病的能力。结果 ①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人CD123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6E11并获得其可变区序列。②6E11单克隆抗体对CD123蛋白亲和性高,解离常数(Kd值)为2.10 nmol/L,特异性识别CD123阳性细胞且与CD123阴性细胞无交叉反应。③成功构建了CD123 CAR慢病毒载体,感染T细胞后获得了靶向CD123的CAR-T细胞(6E11 CAR-T),感染效率大于60%。④6E11 CAR-T能明显杀伤CD123阳性靶细胞MV4-11,效靶比1∶1时6E11...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金黄色葡萄球菌XQ株毒力变异的机制.方法 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为对照,采用动物实验观察临床分离的金葡菌XQ株在体外传代后的毒力改变;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分析菌体及培养上清的蛋白谱变化,应用PCR进行金葡菌附属调节基因agr扩增并测序,分析菌株毒力变异的机制,并进一步通过qRT-PCR检测XQ株agr调控的毒力因子变化情况.结果 动物毒力实验证实XQ株的毒力较对照菌ATCC25923强,体外传代培养后,XQ株第180代菌株(XQ1s0)的毒力明显下降,SDS-PAGE分析发现毒力下降的XQ株(XQM株)培养上清的蛋白表达谱较XQ株有明显改变,对金葡菌agr基因进行测序分析发现XQM株的agrC基因第443位有一段188 bp的序列插入,而该插入序列就是agrC基因255~442间序列,正是该188 bp重复序列导致AgrC蛋白的截短型突变,引起新桥株的致病性降低,qRT-PCR检测结果证实XQM株中受agr调控的毒力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 临床分离的金葡菌XQ株毒力强,在体外传代中易发生毒力变异,这种变异与重复序列导致的agrC突变有关.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贵州梵净山洞穴土壤真菌Aspergillus fumigatus GZWMJZ-152的抗菌活性产物。方法 利用柱色谱及高效液相色谱等对发酵产物进行分离、纯化。运用质谱、核磁共振和比旋光等鉴定化合物的结构。采用药敏纸片法和肉汤稀释法评价化合物的抗菌活性。结果 从烟曲霉GZWMJZ-152的发酵产物中分离并鉴定了9个化合物,其结构分别为烟曲霉酸(1)、gliotoxin(2)、bisdethiobis (methylthio) gliotoxin(3)、fumiquinazoline A(4)、pseurotin A(5)、fumitremorgin C(6)、verruculogen(7)、fumitremorgin B(8)、fumiquinazoline C(9)。化合物1和2对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嗜水气单胞菌、假交替单胞菌和黄海希瓦菌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为0.0625~2.0μg/mL。结论 来源于洞穴土壤的真菌能产生具有抗菌活性的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