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t1基因是与造血调控、白血病发生及治疗预后密切相关的双功能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呈高表达,且与预后呈负相关,已用于临床微量残留病的监测。WT1蛋白不同亚细胞定位发挥不同生物学功能。本研究旨在探讨Ph+白血病细胞系K562中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与定位,wt1抑制剂——姜黄素(curcumin)对K562细胞的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及wt1在白血病发生发展中的相关作用机制。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改变;免疫荧光技术及Western blot观察WT1蛋白的亚细胞定位及药物处理后表达水平的变化;实时定量PCR法观察药物处理后wt1及bcr/ablp210转录本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wt1 mRNA及蛋白在K562细胞高表达,姜黄素及格列卫均能降低wt1 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抑制细胞增殖;姜黄素使K562细胞停滞于G2/M期,而格列卫使其停滞于G0/G1期。结论:wt1基因表达改变可以影响Ph阳性细胞—K562的生长、增殖,调控wt1表达有可能成为Ph阳性白血病的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2.
目的:在烟草中高效表达人M-CSF可溶性受体并研究其抗M-CSF活性.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表达C端含组氨酸标签和内质网滞留信号的M-CSF可溶性受体植物表达载体,通过根瘤土壤杆菌转化烟草,获得转基因植株.PCR、蛋白印迹实验鉴定转基因植株,ELISA方法测定重组蛋白表达水平,集落形成实验测定重组蛋白活性.结果:获得50余株转基因烟草植株,PCR证实目的基因已整合到烟草基因组中,蛋白印迹实验证实转基因植株表达目的蛋白;M-CSFsR在烟草中获得高效表达,但不同转基因植株的表达水平存在差异,其中表达水平最高的一株M-CSFsR占叶片可溶性蛋白的1.92%;集落形成实验证明M-CSFsR可以抑制J6-1细胞的集落形成.结论:在烟草中高效表达有生物学活性的重组人M-CSFsR.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诱导携带c-k it突变的细胞增殖、分化与凋亡的作用。方法应用MTT比色法观察伊马替尼对Kasum i-1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c-k it抗原和髓系分化抗原CD11b、CD13和CD15的表达,AnnexinⅤ标记和DNA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应用W estern b lot方法分析Kasum i-1细胞c-k it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结果伊马替尼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抑制Kasum i-1细胞生长,72 h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4.45μmol/L;伊马替尼5.00μmol/L使Kasum i-1细胞阻滞于G0/G1期,S期细胞减少;髓系分化抗原CD11b、CD13和CD15表达增加;作用24 h,早期凋亡细胞比例由9.04%升至86.84%(P<0.05),培养第5天出现明显DNA梯形条带;作用72 h,Kasum i-1细胞中c-k it蛋白酪氨酸磷酸化水平下降。结论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能够抑制携带c-k it突变的细胞的生长,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  相似文献   
44.
测定了M-CSF,C-CSF,GM-CSF,IL-3,IL-6,MGF,LIF和TGF-β_18种重组人生长因子单个或不同组合对白血病细胞系J6-1,J6-2集落形成率的影响。单个因子除TGF-β_1和LIF表现出明显抑制效应外,其它因子均有不同程度的刺激活性。而在双因子协同下,TGF-β_1除与M-CSF协同外,仍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表明TGF-β是J6-1,J6-2细胞系重要的负调节因子。从三种因子组合结果看出M-CSF是J6-1细胞必需的细胞因子。值得注意的是,TGF-β_1与M-CSF的组合对J6-1细胞有很强的增殖刺激效应。另外由J6-1细胞膜分离出的膜相关细胞因子(MAF-J6-1)单独和与TGF-β_1联合,对J6-1,J6-2细胞的作用与M-CSF的作用相似  相似文献   
45.
微小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非编码小RNA,它通过抑制mRNA的翻译或直接使mRNA降解,在转录后水平使基因产生沉默,从而对细胞的增殖,分化、凋亡、个体的发育和肿瘤的发生等方面进行调控[1].微小RNA作为基因表达调控的一种重要方式,与白血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全反式维甲(ATRA)能够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细胞分化[2],因此成为治疗APL的首选药物.我们选用微小RNA表达谱芯片检测人APL细胞系在ATRA处理前后微小RNA的表达差异,期望发现在细胞分化中起调控作用的微小RNA,从而为研究APL及其他肿瘤的发病机制和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90抑制剂17-丙烯胺-17-去甲氧格尔德霉素(17AAG)诱导白血病细胞生长抑制、分化和凋亡作用的信号传导途径。方法采用不同剂量的17AAG处理Kasumi-1细胞,Westernblot检测处理前后kit蛋白(CD117)及其下游信号分子AKT、STAT3水平;免疫共沉淀法检测处理前后HSP与kit蛋白的结合状态变化。结果17AAG降低突变kit蛋白及其活性水平,但并不影响c—kitmRNA水平;17AAG能降低组成性活化kit下游信号分子AKT及其磷酸化水平,同时磷酸化STAT3水平亦降低,但总STAT3水平没有变化;免疫共沉淀法检查结果显示经17AAG处理1h后,与kit结合的HSP90明显减少,同时结合的HSP70增加。结论在诱导白血病细胞分化凋亡过程中,17AAG能降低Kasumi-1细胞内Asn822Lys突变kit蛋白及其磷酸化水平,同时下调kit蛋白下游增殖及存活信号途径的信号分子;AKT也是HSP90的客户蛋白之一;17AAG所导致的kit蛋白与HSP90及HSP70结合状态的变化。符合分子伴侣复合物的循环模型。  相似文献   
47.
目的:确定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在白血病细胞恶性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最终阐明骨髓微环境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改变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NA干扰白血病细胞(Raji细胞)及基质细胞(293T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细胞黏附实验测定E-cadherin表达沉默后2种细胞间的黏附能力改变;MTT法测定干扰后293T细胞上Raji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blotting方法确定干扰后Rho家族小GTP酶Rac1的表达。结果:RNA干扰E-cadherin表达后,Raji细胞对293T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在293T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同时Rac1的表达升高。结论:白血病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丧失,引起细胞黏附降低,增殖能力增强,表明E-cadherin表达缺失与白血病细胞恶性行为的获得有关,Rac1可能介导了E-cadherin表达缺失引起的细胞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48.
目的研究组蛋白脱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苯丁酸钠(PB)对白血病细胞系细胞周期的影响,探讨其分子机制.方法PB处理白血病细胞系Kasumi-1、U937和NB4细胞,分别于处理后24,48和72 h收集细胞.碘化丙锭DNA染色,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的变化.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分析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WAF1/CIP1表达的变化.在人肾上皮细胞系293T细胞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PB对p21WAF1/CIP1基因启动子活性的影响.结果PB可以抑制Kasumi-1、U937和NB4细胞的细胞周期,作用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3 mmol/L PB作用72 h,分别使Kasumi-1、U937和NB4细胞的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42.03%、44.36%和26.82%,S期细胞比例减少31.86%、38.91%和26.77%.PB使Kasumi-1、U937和NB4细胞p21WAF1/CIP1表达增高.PB处理后,p21WAF1/CIP1的表达水平较处理前增高(2.06±0.27),(2.78±0.40)和(1.78±0.20)倍.PB可以上调p21WAF1/CIP1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且呈剂量依赖关系.3 mmol/L PB处理48 h使转录活性增高(5.74±0.93)倍.PB上调p21WAF1/CIP1启动子转录活性主要是依赖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101 bp的序列.结论PB可以抑制白血病细胞系的细胞周期,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细胞周期相关基因p21WAF1/CIP1的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
本研究通过检测c-MPL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探讨c-MPL表达与CD34、CD38的相关性,以确定c-MPL在白血病干细胞的表达。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29例初诊AML患者的c-MPL和CD34、CD38阳性细胞比例;比较患者c-MPL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的差别及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分析患者的c-MPL表达水平与CD34、CD38各部分细胞分群的关系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AML患者骨髓细胞中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MPL的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白细胞计数、AML1-ETO融合基因、化疗后缓解情况无关;c-MPL在M2和M5分型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D34阳性AML患者组的c-MPL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34阴性AML患者组(P<0.01)。AML患者c-MPL在CD34+细胞中的表达显著高于CD34-细胞(P<0.001);AML患者中c-MPL在CD34+CD38+和CD34+CD38-两群细胞中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c-MPL和CD34的表达呈正相关(r=0.380,P=0.042)。结论:c-MPL在AML患者中高表达,且与CD34的表达水平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c-MPL表达于白血病干细胞。  相似文献   
50.
目的制备一种靶向LMP1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细胞),研究其对EB病毒(EBV)阳性淋巴瘤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技术构建二代LMP1 CAR表达质粒,通过慢病毒包装体系包装病毒后感染人T细胞,获得LMP1 CAR-T细胞,体外实验验证LMP1 CAR-T细胞对感染EBV后的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的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结果①LMP1蛋白表达于EBV阳性的淋巴瘤细胞表面;②成功构建了二代LMP1 CAR慢病毒载体,感染人T细胞,获取LMP1 CAR-T细胞,感染效率大于80%;③LMP1 CAR-T细胞可特异性杀伤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当效靶比按4∶1共培养48 h后,LMP1 CAR-T细胞对Raji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对Ramos细胞无明显杀伤作用;④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按1∶1共培养5 h后,LMP1 CAR-T细胞处理组CD107a^(+)T细胞比例显著高于Vector-T细胞组[(13.25±2.94)%对(1.55±0.05)%,t=3.972,P=0.017],脱颗粒效果增强;⑤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组CD69+、CD25+T细胞比例显高于Vector-T细胞组[(7.40±0.41)%对(3.48±0.47)%,t=6.268,P=0.003;(73.00±4.73)%对(57.67±2.60)%,t=2.842,P=0.047],活化效应增强。⑥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组细胞因子分泌增强,高于Vector-T细胞组[IFN-γ:(703±73)ng/L对(422±87)ng/L,t=2.478,P=0.068;TNF-α:(215±35)ng/L对(125±2)ng/L,t=2.536,P=0.064]。结论该研究证实EBV阳性淋巴瘤细胞表面可特异表达LMP1蛋白,成功构建了LMP1 CAR慢病毒载体并感染人T细胞,成功获得LMP1 CAR-T细胞。体外实验证实:与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共培养后,LMP1 CAR-T细胞脱颗粒效果增强,活化效应增强,高效分泌细胞因子,可特异杀伤LMP1阳性淋巴瘤细胞,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