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34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 观察AML1B、AML1/ETO对TSC基因、TSC1和TSC2启动子的转录调节作用,探讨其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构建TSC基因启动子/增强子区包含AML1基因结合位点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与AML1B、AML1/ETO表达质粒共转染非洲绿猴肾细胞系CV-1细胞,测定荧光素酶的活性,分析其对TSC基因启动子转录活性的影响.结果 在CV-1细胞中,AML1B对TSC1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没有明显的作用.而对于TSC2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pCMV5-AML1B的剂量为75 ng时,TSC2启动子的转录活性上升为对照组的8.55倍,且这种作用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相反,AML1/ETO对TSC1基冈启动子转录活性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对于TSC2基因启动子的转录活性没有明显的作用,但是可以抑制AML1B对TSC2基因启动子的反义启动作用.结论 AML1B和AML1/ETO能够调控TSC基因的转录.  相似文献   
32.
在正常生理条件下,当细胞失去与胞外基质或者邻近细胞接触后会发生失巢凋亡.虽然引发失巢凋亡的原因是一致的,但不同类型的细胞对于失巢凋亡的调控却不尽相同.参与其中的调控分子也包括很多,如细胞黏附分子、蛋白激酶、整合蛋白协同的信号分子、Bcl-2蛋白家族、细胞死亡受体等.失巢凋亡作为一种特殊的凋亡方式在机体发育、维持组织自身平衡中起作用.此外,还能够阻止转化的细胞在非原位组织器官再黏附并生长,所以失巢凋亡的逃逸可能与肿瘤发生及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33.
白血病细胞增殖分化调控机制的研究是白血病细胞生物学的核心课题之一,是研究白血病发病机制和诊疗新方法的基础,对实体瘤生物学和白细胞生物学研究的进展也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讨异藤黄酚(ISO)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Jurkat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人ALL Jurkat细胞和人正常肝细胞HL-7702分别培养至对数生长期,0[二甲基亚砜(DMSO)]、10、15、20及25μmol/L ISO处理2种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组细胞处理后24、48及72 h的光密度(OD)并计算细胞存活率;取对数生长期Jurkat细胞,分别用0(DMSO)、10、15及20μmol/L ISO处理,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浓度ISO组Jurkat细胞24、48 h的凋亡率,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验证各浓度ISO组Jurkat细胞24 h的凋亡率,采用线粒体膜电位(MMP)检测试剂盒(JC-1)检测各浓度ISO组Jurkat细胞24 h的MMP,采用RNA高通量测序(RNA-seq)分析ISO组Jurkat细胞24 h的细胞内基因转录水平,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各浓度ISO组Jurkat细胞24 h时凋亡相关蛋白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9(Caspase9)、剪切的Casp...  相似文献   
35.
激光可用来整形角膜,粉碎胆石,修复动脉,杀伤肿瘤。新技术和对激光与活组织作用的深入理解,大大推动了激光在医学中的应用。自从1960年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诞生以来,激光技术就开始应用于医学。近几年来,激光在生物医学上应用的数量及种类在迅速增加。为什么激光能在医学中得以广泛应用。其原因很多。许多应用并不涉及激光单色光  相似文献   
36.
本研究检测化疗药物环磷酰胺(CTX)对正常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尤其是在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中的作用。首先建立CTX处理的小鼠模型(一次性腹腔注射CTX 200mg/kg),通过定期检测小鼠外周血及骨髓细胞中造血干细胞(HSC,LKS+)比例,确定小鼠骨髓及外周血细胞数量完全恢复的时间;应用竞争性移植、非竞争性移植、多色流式细胞仪分析等实验,研究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自我更新、定向分化等功能的影响;通过检测连续移植模型小鼠骨髓细胞中p16Ink4a 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及SA-β-半乳糖苷酶(gal)的染色情况,探讨CTX对骨髓造血细胞衰老的影响。结果表明:尽管CTX处理后小鼠骨髓造血细胞数量能够完全恢复正常,但是却导致造血细胞功能的长期损伤,降低骨髓造血细胞的重建能力;并且在连续移植模型中,移植了CTX处理组小鼠骨髓造血细胞的受体小鼠出现骨髓细胞p16Ink4a mRNA高表达和SA-β-gal蓝染。结论:CTX诱发的骨髓造血细胞衰老可能在其骨髓长期损伤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目的:研究iASPP基因全长(iASPP-FL)及iASPP基因短型剪接体(iASPP-SV)对肿瘤细胞凋亡及基因组不稳定性的影响.方法:用iASPP-FL及iASPP-SV表达载体转染MCF-7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目标蛋白的单克隆细胞株,分别进行137铯照射及依托泊苷处理,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水平,并通过碱性单个细胞凝胶电泳(彗星实验)及H2AX 蛋白表达水平变化分析细胞是否存在基因组不稳定性.结果:稳定表达iASPP-FL及iASPP-SV的MCF-7细胞株在受到200 μg/mL Vp-16处理后,相对于转染空载体组的早期凋亡率为(42.70±2.38)%,晚期凋亡率为(28.94±1.38)%,SV1和SV2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下降为(24.40±1.12)%和(17.52±1.08)%,晚期凋亡率分别下降为(18.78±0.95)%和(19.58±1.04)%;但是H2AX蛋白水平升高分别达到转染空载体组的1.48、2.10倍.FL1和FL2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4.22±0.68)%和(15.82±0.74)%,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1.16±0.88)%和(9.88±0.56)%,均比转染空载体组的(31.22±1.64)%和(36.90±2.08)%明显下降;H2AX蛋白水平升高分别达到转染空载体组的2.09和1.99倍.4 Gy137铯照射后,SV1和FL1细胞早期凋亡率分别为(6.42±0.24)%和(7.05±0.24)%,细胞晚期凋亡率分别为(15.10±0.50)%和(15.14±0.58)%,均显著低于转染空载体组的早期凋亡率(16.56±0.81)%和晚期凋亡率(29.08±1.55)%.彗星实验也显示,在遭受DNA损伤后iASPP-FL及iASPP-SV细胞株比对照组存在更加明显的彗星拖尾现象.结论:iASPP基因可以抑制MCF-7细胞受到放射和药物作用后发生的凋亡,但是细胞DNA双链断裂损伤增加,细胞群体中保留DNA损伤的细胞比例增加,可能会导致基因组不稳定性持久存在并累积,导致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8.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又称集落刺激因子-1,CSF-1)是20世纪80年代初发现的造血调节因子,也是重要的炎症因子。与白血病、肝癌、乳腺癌、妇科肿瘤的发展有关,还与肝、肾疾病及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等常见病相关。所以对M-CSF的研究经久不衰,日益深入,成为研究热点。通常M-CSF以分泌因子形式出现,近10年  相似文献   
39.
黏附分子在炎症与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微环境的改变在炎症及肿瘤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黏附分子作为介导细胞外环境与细胞间相互作用的一类重要分子,是细胞外环境引起细胞内一系列信号分子改变的关键角色.炎症反应中白细胞的激活过程依赖黏附分子,在慢性炎症中黏附分子表达异常.炎症的微环境下黏附分子异常是肿瘤的形成及转移的有利因素,黏附分子也参与了血液系统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0.
目的:确定上皮-钙黏蛋白(E-cadherin)表达下调或缺失在白血病细胞恶性行为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最终阐明骨髓微环境与造血细胞相互作用改变在白血病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通过RNA干扰白血病细胞(Raji细胞)及基质细胞(293T细胞)中E-cadherin的表达;细胞黏附实验测定E-cadherin表达沉默后2种细胞间的黏附能力改变;MTT法测定干扰后293T细胞上Raji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blotting方法确定干扰后Rho家族小GTP酶Rac1的表达。结果:RNA干扰E-cadherin表达后,Raji细胞对293T细胞的黏附能力显著降低,在293T细胞上的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同时Rac1的表达升高。结论:白血病细胞中E-cadherin表达丧失,引起细胞黏附降低,增殖能力增强,表明E-cadherin表达缺失与白血病细胞恶性行为的获得有关,Rac1可能介导了E-cadherin表达缺失引起的细胞行为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