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26篇
内科学   29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4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广州本地蚯蚓体腔液酶溶纤维蛋白作用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早已知蚯蚓体内含一种酶,在pH 8.0~8.2时能使蚯蚓溶解。1982年,日本宫崎大学美原恒教授发现蚯蚓的肠和体液中有尿激酶样能溶解纤维蛋白的酶,并提取精制成药。其特点是:可口服,每次只需10万之1克左右(约10条蚯蚓)。本文对广州本地蚯蚓体内酶的溶纤维蛋白作用进行了初步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分析原发性及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的X线及MRI表现。方法收集经病理或临床诊断标准确诊原发性及继发性乳腺淋巴瘤15例,年龄32~81岁,平均(43.5±14.6)岁,评价患者X线及MRI影像学表现。结果 4例行X线检查,2例PBL表现为单发类圆形等高密度肿块影,边界清晰;1例PBL表现为区域性团片密度增高影内伴等高密度结节影;1例SBL表现双乳多发类圆形结节,等高密度,边缘模糊。14例行MR检查,12例PBL中单乳单发结节或肿型块7例(58.3%,7/12),多发结节或肿块型4例(33.3%,4/12),双乳弥漫浸润型1例(8.3%,1/12),其中增强后可见病灶实质明显强化伴穿行血管、分隔样强化或不强化分隔,晚期病灶边缘勾边样强化5例,3例皮肤不同程度增厚水肿,7例伴腋下淋巴结肿大。SBL中1例表现为边缘清晰单发肿块,增强早期可见病灶内穿行血管,晚期分隔样强化伴病灶勾边样强化,伴双侧腋下多发肿大淋巴结;1例表现为双乳多发结节,均匀强化伴少许不强化分隔。结论原发性及继发性乳腺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两者的影像学表现并无明显差异,X线特点缺乏特异性,MRI表现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3.
为了解现代耳鼻咽喉科文献的特点,介绍了我国现有的十余种耳鼻咽喉科定期刊物的出版发行情况,并介绍了文献检索的基础知识。  相似文献   
44.
李秀丽  饶敏 《当代护士》2014,(7):152-155
目的:了解护士的工作倦怠现状及社会支持与工作倦怠的关系。方法调查某市4家综合性医院370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和个案访谈。结果护士普遍存在工作倦怠:轻度倦怠占52.7%、中度倦怠占34.9%、重度倦怠占8.1%;社会支持对工作倦怠有明显影响。结论护士群体存在工作倦怠,以轻中度倦怠为主。社会、医院和家庭应给予护士更多的社会支持,有效地预防或改善护士的工作倦怠,促进护士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5.
曾红  李佳  饶敏  郭梦莹 《护理学杂志》2022,27(18):40-42
目的 总结面部术后患者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预防切口瘢痕增生的护理经验。方法 对100例面部术后患者在常规使用硅凝胶药物治疗基础上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同时加强治疗前、治疗中、治疗后护理。结果 治疗期间患者均未出现手术切口感染、破溃,4例出现水疱,对症处理后水疱痊愈,2例出现紫癜反应,均于治疗后10 d自行消散。治疗结束后随访3个月,显效62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结论 对面部术后患者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可有效改善手术切口外观及质地,预防切口瘢痕增生效果确切,而加强治疗相关的护理指导可保障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6.
目的分析肺癌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72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7例原发性肺癌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为观察组(静脉血栓栓塞组),45例未合并肺栓塞的原发性肺癌患者为对照组(肺癌组)。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静脉血栓栓塞高危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二聚体升高(P=0.032),高体力状况评分(P=0.006),低白介素-8水平(P=0.037)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P=0.038)是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采用二分类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腺癌、高白细胞血症、高体力状况评分是肺癌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3.007,1.743,1.855)。D-二聚体预测静脉血栓栓塞形成的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0.533-0.805, P=0.017)。27例患者静脉血栓栓塞均发生于肺癌确诊后,离确诊的中位时间为18.04个月。结论肺腺癌、高白细胞血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高体力状况评分、高D-二聚体血症、低白介素-8水平的肺癌患者,发生VTE的风险较高,肺癌确诊后的18个月VTE的发病风险较高。  相似文献   
47.
目的了解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3年临床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3年我院共分离鲍氏不动杆菌149株,广泛分布于临床各科室,最多见于急诊内科(占21.5%),其次为胸外科(占11.4%)。鲍氏不动杆菌以痰液中检出率最高(占88.6%),其次为伤口分泌物(占5.4%)。鲍氏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49.7%和49.0%,对多粘菌素全部敏感。结论鲍氏不动杆菌感染可见于许多临床科室,对碳青霉烯类具有较高的耐药性,临床医生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以降低医院感染率,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48.
在校大学生艾滋病同伴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汪鑫  陈波  饶敏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8):1322-1324
目的:探讨同伴教育对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干预效果,为制定高校预防艾滋病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将抽取的学生以班为单位随机分成两个组,即干预组(实施同伴教育组)和对照组。对艾滋病防治相关知识认知和行为经同伴教育前后进行调查。结果:教育前大部分都知道艾滋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受教育后与教育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教育前与对照组对一般的生活接触能否传播艾滋病认识比较模糊,经同伴教育后各项均有大幅度提高,与教育前及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2~<0.0001)。同伴教育后,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明显增加,与项目开展前及对照组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001);学生对艾滋病的态度在教育后明显改善,“愿意与艾滋病患者正常交往”者明显增加,与教育前及对照组各项比较差异明显(P<0.0001)。结论:同伴教育是提高在校大学生艾滋病认知水平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9.
汪鑫  饶敏  夏修龙  陈波 《九江医学》2006,21(1):51-53,56
目的:了解高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的艾滋病健康教育和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不记名方式对某高校1800名学生进行有关艾滋病知识问卷的现况调查。结果:67.3%的学生知道艾滋病的全称,35.5%的学生能正确回答艾滋病的三种主要传播途径,但有29.0%的学生认为蚊虫叮咬可传播艾滋病,对此知识的掌握高年级和医学生掌握程度优于年低年级和非医学生。86.0%医学生和21.9%的非医学生觉得艾滋病不可怕,只要注意自己的行为。被调查的学生中67.2%的学生不赞成性开放和80.9%的人不赞成婚外性行为。结论:高校学生对艾滋病有关知识了解程度与其所接受的教育极不相称,提示在高校开设有关艾滋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50.
针刺治疗面瘫39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瘫多为春、秋季发病,近年来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各年龄段均可出现。临床上有人由于认识不足,忽视发病时间的长短,在面瘫急性期采用电针治疗而造成误治。笔者近年来对早期发病时仅用普通针刺而未用电针强刺激的39例采用针刺治疗,疗效明显,并与对早期发病经用电针强刺激治疗无效而改用针刺治疗的24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