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73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22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篇 |
儿科学 | 8篇 |
妇产科学 | 2篇 |
基础医学 | 48篇 |
口腔科学 | 16篇 |
临床医学 | 114篇 |
内科学 | 71篇 |
皮肤病学 | 12篇 |
神经病学 | 67篇 |
特种医学 | 49篇 |
外科学 | 75篇 |
综合类 | 285篇 |
预防医学 | 65篇 |
眼科学 | 6篇 |
药学 | 76篇 |
中国医学 | 118篇 |
肿瘤学 | 1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28篇 |
2022年 | 27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6篇 |
2017年 | 1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38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59篇 |
2011年 | 44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60篇 |
2008年 | 42篇 |
2007年 | 46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68篇 |
2004年 | 56篇 |
2003年 | 42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18篇 |
2000年 | 37篇 |
1999年 | 13篇 |
1998年 | 35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5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0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8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背景: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磁学特性,SiO2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有望成为靶向治疗的载体。目的: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方法:首先,以FeCl3?6H2O、FeCl2?4H2O、油酸、氨水等为原料,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随后,将油酸包裹的Fe3O4纳米粒子分散于环己烷中,然后将Triton-X100、正己醇及水在搅拌条件下加入到上述溶液,形成稳定的反相微乳液;在反相微乳液中,以氨水为催化剂,使正硅酸四乙酯水解、缩合,从而获得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结果与结论:①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显示:采用一壶化学沉淀法合成的Fe3O4具有尖晶石结构,平均粒径约为3.5nm;微乳液法能将SiO2成功包覆于Fe3O4表面,形成平均粒径为40nm的均一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②磁性能分析显示:Fe3O4纳米粒子包裹后饱和磁化强度下降,但包裹前后矫顽力趋于零,均显示超顺磁性。③MTT结果显示纳米粒子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h时Fe3O4@SiO2组吸光度高于对照组(P<0.05);细胞培养48,72h,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的Fe3O4@SiO2纳米粒子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其具有稳定、易分散及超顺磁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93.
流动纳米树脂预防性窝沟龋充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预防性树脂充填术由于不采用传统的预防性扩展,只去除少量的龋坏组织后即用复合树脂或玻璃离子材料充填龋洞,而未患龋的窝沟使用封闭剂保护.目的:通过应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对窝沟可疑龋、初龋磨除后进行预防性充填,观察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探索预防性充填治疗早期窝沟龋的新方法.方法:对196例6~25岁患者磨牙的牙合面窝沟龋在去除龋坏的牙体组织后,采用Eadper prompt自酸蚀粘结技术,用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对整个牙面进行预防性充填术,并采用对侧同名牙或邻牙也有窝沟龋者用同一公司生产的ClinproTM可见光固化变色窝沟封闭剂充填作对照研究.结果与结论:随治4年后发现该方法涂膜保留率高,能有效阻止龋病的进一步发展.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术后1,2年时的涂膜保留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第3,4年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1、P < 0.05).龋病发生率在1,2年时差异无显著性意义,而在3,4年时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Filtek Z350流动纳米树脂预防性窝沟充填是一种有效阻止窝沟早期龋进一步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94.
摘要 目的 了解天水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及变化趋势。方法 2011-2016年对天水市医疗机构进行消毒质量采样监测和分析。结果 6年共采样8 082份,总合格率为95.69%,2011-2016年合格率分别为91.50%、92.51%、95.79%、97.39%、97.15%和98.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监测项目中,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7.35%和88.74%;灭菌器械、内窥镜、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剂和高压锅合格率较高,分别为96.28%、96.72%、97.06%、97.96%、99.70%和100.00%,空气、物体表面、灭菌器械和医务人员手合格率均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 天水市各类医疗机构消毒质量总体较好,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室内空气和紫外线灯合格率较低,需要进一步加强消毒管理,提高消毒质量。 相似文献
95.
目的:回顾性分析总结急诊死亡患者年龄及疾病构成,分析疾病变化特征,了解并掌握死亡患者疾病发展及演变过程,为抢救患者提供客观依据。方法:收集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抢救室2012-07—2017-12期间1 882例急诊抢救死亡病历资料,对患者年龄及疾病种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患者年龄前5位分别为年龄≥90岁128例(6.8%);75~89岁889例(47.24%);60~74岁420例(22.31%);45~59岁328例(17.43%);41~44岁32例(1.70%);死亡患者疾病种类前5位分别为(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分类):循环系统(65.30%);呼吸系统(16.15%);神经系统(2.50%);肿瘤(4.99%);消化系统(4.25%)。死亡患者共1754例,占死亡总数93.19%(1 754/1 882);死亡患者疾病病种前5位分别为:急性心肌梗死、急性下呼吸道感染、脑血管病、颅内出血、脑梗塞,死亡患者共1 171例,占死亡总数62.21%(1 171/1 882)。结论:对病死率较高的疾病患者进行重点监护,优化抢救资源的合理应用与配比,从而降低急诊抢救死亡人数。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Ikaros6基因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病人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对95例ALL病人进行R-显带染色体核型分析,再采用逆转录PCR方法检测Ikaros6基因的表达,基因测序确定Ikaros6基因突变的位置及类型;应用荧光定量PCR测定初诊及缓解病人Ikaros6mRNA的表达,并通过临床随访观察不同病人采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95例ALL病人中有45例Ph染色体阳性,50例Ph染色体阴性;在Ph染色体阳性和阴性病人中分别有13例和2例表达Ikaros6,差异有显著性(χ2=11.03,P〈0.05)。健康对照组均未检测到Ikaros6基因的表达。表达Ikaros6的病人基因测序均显示IKZF1中外显子4~7的缺失。初诊病人Ikaros6mRNA平均表达量明显高于缓解病人(t=4.054,P〈0.05)。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络氨酸酶抑制剂(TKIs)治疗后,有Ikaros6基因表达的病人其缓解率明显低于未表达该基因病人(χ2=6.20,P〈0.05);未表达Ikaros6基因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接受TKIs治疗的缓解率明显高于VDCP治疗方案(χ2=5.43,P〈0.05)。表达Ikaros6的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20个月平均累积复发时间明显短于未表达Ikaros6病人(Waldχ2=13.72,P〈0.05)。结论 IKZF1外显子4~7缺失导致Ikaros6基因在Ph染色体阳性ALL病人中高表达,表达该基因的病人对TKIs具有明显的抵抗作用,TKIs和VDCP方案对于此类病人的治疗效果均不理想,复发率高。 相似文献
97.
微创手术在我国临床医疗中已发展多年,具有创伤小、病人恢复快、无疤痕、愈合美观等诸多优点,是今后手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2005—07引进龙慧公司生产的HOP-100型半导体激光刀,至今已成功开展下肢静脉曲张激光闭合术21例,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手术配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8.
我国口腔医学期刊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东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0,16(2):125-126
对我国口腔医学期刊进行分析评价 ,明确口腔医学期刊的学术地位。方法 :应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 1998年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及引证报告扩刊版数据进行客观分析。结果 :口腔医学期刊各项评价指标排序趋前。结论 :口腔医学期刊的整体水平较高 ,有 10种期刊 (含 2 0 0 0年列入的 3种 )进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相似文献
99.
背景:SiO2含有较多的羟基官能团,可进一步功能化而与靶向性配体相偶联,从而拓展Fe3O4@SiO2纳米粒子在生物医药领域的应用。目的:探讨靶向性纳米粒子c(RGDyK)@SiO2@Fe3O4)的合成方法,并对其性能进行测试。方法:采用一壶化学共沉淀法合成油酸修饰的疏水性Fe3O4纳米粒子,采用反相微乳液法合成生物相容性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以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偶联剂将复合粒子中SiO2表面的羟基氨基化、醛基化,加入1.0mgc(RGDyK)多肽,超声震荡下反应生成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将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人脐静脉细胞融合细胞(EA.hy926)共培养24,48,72h进行检测。结果与结论:实验合成的Fe3O4@SiO2复合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40nm,应用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可将c(RGDyK)成功耦合于复合粒子的SiO2表面。Fe3O4@SiO2或c(RGDyK)@SiO2@Fe3O4与EA.hy926共培养24h,EA.hy926细胞活性明显增高(P〈0.05),以c(RGDyK)@SiO2@Fe3O4的作用更明显;共培养72h后,细胞活性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电镜观察发现,EA.hy926细胞对靶向性c(RGDyK)@SiO2@Fe3O4粒子的吞噬能力明显强于非靶向性Fe3O4@SiO2粒子。说明实验合成的c(RGDyK)@SiO2@Fe3O4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超顺磁性及较高的血管内皮细胞靶向性,是一种优良的生物材料。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讨动脉溶栓联合血管成形术治疗急性重症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9年9月—2013年4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对单纯动脉溶栓后(尿激酶)再通不良的16例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中位数(NIHSS)18(14~21)分;改良Rankin评分(mRS)中位数4(3~5)分]患者行血管成形术治疗。对其中6例行球囊扩张术,3例行支架置入术,7例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结果①16例患者术前血流灌注(TIMI)分级0级14例(87.5%),1级2例(12.5%)。术后14例血管再通,总再通率为87.5%。其中11例(68.8%)完全再通,3例(12.5%)部分再通。行球囊扩张联合支架置入术的7例,均为完全再通;单纯支架置入术的3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1例;单纯球囊扩张术的6例,完全再通2例,部分再通2例,未再通(TIMI分级由0级变为1级)2例。②术后2例(12.5%)死亡,1例于术后第5天死于小脑及脑干出血,另1例于术后第6天死于蛛网膜下腔出血。③生存的14例患者,术后2周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术后3个月,NIHSS和mRS评分较术后2周进一步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采用超声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中位数19.5(3~46)个月,仅行球囊扩张术后的1例患者出现再狭窄。结论单纯动脉溶栓后再通不良的重症急性缺血性卒中,联合血管成形术可能会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临床预后。其中联合支架置入术可能较单纯联合球囊扩张术具有更高的再通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