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7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78篇
内科学   9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1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5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69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 探讨盐酸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00例拟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成盐酸丁卡因胶浆组(A组)和利多卡因组 (B组)各 50例,A 组给予盐酸丁卡因胶浆表面麻醉,并将盐酸丁卡因胶浆均匀涂于纤维支气管镜表面,B组用2%的利多卡因进行喷雾表麻,术中使用喷射呼吸机行常频通气,记录两组麻醉期间呼吸循环指标及术中、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盐酸丁卡因胶浆组患儿血氧饱和度变化明显少于利多卡因组,且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结论 盐酸丁卡因胶浆加常频通气在小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92.
临床护理教学是护理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帮助护生把课堂上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与病人的临床护理实践紧密结合的关键环节,是使护生获得专业护士所必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态度和行为的重要途径[1] .我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担负着卫校、医学院校的教学任务,每年接受众多的本科、专科、中专实习生来院实习.现将护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做法和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在妊娠期糖尿病中的表达及影响因素。方法半定量RT-PCR扩增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和正常孕妇腹部皮下脂肪细胞MIF基因;ELISA法检测外周血清MIF因子浓度;分析MIF与BMI、TC、TG、LDL、HLDL相关性。结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MIF mRNA表达率(0.625+0.17)和血清MIF(3.86+0.52ng/ml)均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结论 MIF是妊娠期糖尿病显著影响因子,MIF与BMI、TC、TG、LDL正相关,与HLDL负相关。  相似文献   
94.
美国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体系.方法 通过检索文献和实地考察美国餐饮环节的监管措施,学习其食品安全监管机构的设置、法律法规的发展等,分析美国在食品安全监管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结果 美国在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机构设置科学、分工合理、法律法规健全、监管措施得当.结论 承接新职能的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在餐饮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方面应该在人员培训、分级管理等诸多方面借鉴美国的先进经验,以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护理,总结护理经验以及护理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治疗的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患者32例临床病例作为调查对象,予以综合护理作为观察组,另外选取30例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作为对照组,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情况。结果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10.0%,生活质量评分为(82.1±7.9)分,平均住院天数为(33.8±8.6)d,平均出血量为(351±82)ml,患者满意度为70.00%,平均住院费用为(9 315±682)元;观察组患者死亡率为3.1%,生活质量评分为(93.7±6.6)分,平均住院天数为(24.6±6.4)d,平均住院费用为(6 319±411)元,患者满意度为93.75%。对照组的并发症中褥疮形成、疼痛、骨折移位、失血性休克、肺部感染及气血胸形成发生率分别为20.0%、63.3%、23.3%、16.7%、43.3%及26.7%;观察组的并发症中中褥疮形成、疼痛、骨折移位、失血性休克、肺部感染及气血胸形成发生率分别为6.3%、59.4%、9.4%、6.3%、15.6%及9.4%。以上情况除了疼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他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盆骨折合并多根肋骨骨折进行有效的综合护理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6.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液细菌内毒素合格率的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采集盐城市、县医疗机构血液透析液,检测细菌内毒素,并从季节、医院等级、血透机质量控制等3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2012-2014年,共采集标本604份,合格率为89.2%。三级医院合格率(95.4%)高于二级医院(90.3%)、中医院(84.5%),血透室透析机质量控制措施落实到位单位合格率(92.2%)高于未落实到位单位(75.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盐城市血液透析液细菌内毒素合格率较高,但仍应加强落实血透室各项有效质控措施,确保血透工作安全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97.
平衡易位t(5;10)(q13;q26)一家系三例管立学,王兴汉,王敬先,刘秀兰先证者男,27岁,身高175cm,体重65kg,身体健康,表型正常。其妻,26岁,妇科查体正常,非近亲结婚,婚后2年,孕3次,分别于孕50天、60天和80天左右无任何诱因...  相似文献   
98.
为了探讨细胞因子在三氧化二砷诱发APL细胞白细胞升高的作用 ,首先按照FAB细胞形态学和细胞遗传学标准选择APL患者。常规Ficoll密度梯度法分离骨髓和PBMC ,体外培养 1h去除贴壁细胞。体外IL 1β、IL 6、IL 8、TNF α和G CSF分泌水平采用ELISA方法进行测定 ,NBT还原实验用以检测APL细胞分化状态。直接细胞计数法和MTT法观察细胞增殖变化。研究结果证实体外 10 6M或体内以 10mg/d三氧化二砷治疗 96h后 ,APL细胞分泌IL 1β和G CSF平均水平升高 (P <0 0 5 ) ,IL 6和IL 8水平降低 (P <0 0 5 ) ,TNF α水平无明显变化 (P >0 0 5 )。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 ,体外APL细胞的增值比率与IL 1β或G CSF分泌升高比率呈现正相关 ,检测到IL 1β或G CSF患者的细胞数量增加比率高于未检测到IL 1β或G CSF组 ,说明IL 1β或G CSF分泌增加在三氧化二砷诱导后的APL细胞增殖中起着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99.
目的 对比研究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术后血压、尿潴留、尿路感染及二次导尿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方便选取2014年1—12月收治于该院神经外科病房脑动脉狭窄并择期行动脉支架置入的患者共80例,随机1:1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接受神经外科介入治疗常规护理和健康宣教.实验组患者采用接受该研究团队制定的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并在家属及医生协助下完成相关锻炼.术后麻醉苏醒6h后拔除导尿管,记录患者首次排尿时相关临床数据及住院期间尿路疾病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手术当日焦虑指数为(59.8±5.55)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降低患者首次排尿的排尿时间(148.3±25.70)s、血压[收缩压(122.6±11.92)mmHg,舒张压(86.8±9.02)mmHg]、心率(89.1±6.24)次/min及呼吸频率(14.3±4.37)次/min,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更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明显降低实验组患者尿路感染、尿潴留和二次导尿的发生率,同时实验组患者较对照组患者住院时长较短,治疗满意度较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对脑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患者应用计划性排尿功能训练,有助于减轻患者术后因排尿引发的生理性血压增高,可有效降低尿路系统感染和尿潴留风险,提高临床周转率和治疗满意度.该训练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0.
肠道和肝脏密切的解剖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使肠道微生物群已经成肝脏疾病的关键参与者。酒精性脂肪肝病(alcoholic fatty liverdisease,ALD),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rimary sclerosing cholangitis,PSC),肝硬化及其一些临床并发症,如肝性脑病(hepatic encephalopathy,HE)等都与肠道微生物群构成的改变及易位密切相关。同时,肝脏通过介质如胆汁酸或炎症因子的释放影响着肠道微生物群。因此肝脏和肠道微生物群之间的调节在各种肝脏疾病中就显得至关重要。本综述的目的是为了详细探讨肝脏疾病和肠道微生物组之间的联系以及是否可以通过调节肝脏中重要介质的释放和肠道微生物的构成来达到缓解、治疗肝脏疾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