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7
目的;对44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治疗,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共44例,病灶总数共67个。经RFA治疗后随访2-6个月,运用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肝脏肿瘤直径≤3.0cm者26个、3.1-4.0cm者21个、4.1-5.0cm者11个,≥5.1cm者9个,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24个、19个、9个、6个。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或并有体积缩小。结论:RFA治疗是效果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不同温度无水乙醇瘤内注射对兔VX2移植性肝癌消融治疗效果。【材料与方法】32只新西兰大白兔肝内植入瘤块,随机分为25℃、50℃、60℃、70℃4组,各8只,在CT导向下经皮穿刺向瘤内注入不同温度的无水乙醇各1mL,CT扫描测定碘油范围,一周后取肿瘤行病理学检查,观察相同剂量不同温度无水乙醇对肿瘤组织所致凝固坏死的范围。【结果】肿瘤坏死面积随温度增加而扩大,50℃组与常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0℃和70℃组与常温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组和70℃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结论】加热至60℃以上的无水乙醇对兔VX2移植性肝癌的消融效果较常温好。是一种不增加无水乙醇用量又能达到扩大消融范围的肝癌局部消融方法。 相似文献
33.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射频消融治疗(RFA)局部晚期肺癌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对78例原发性局部晚期肺癌患者,病灶数78个,在CT引导、局麻或静脉全麻下进行射频消融治疗.消融温度70~90℃,治疗时间5~26 min;随访3~6个月,常规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来观察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78例患者共进行103次射频消融,其中19例进行2次,2例行3次射频治疗.32例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18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咳嗽、咳血.发生气胸23例.RFA后67个肿瘤CT表现为病灶内散在分布小气泡影、肿瘤去血管化或合并体积缩小.结论 经皮射频消融治疗局部晚期肺癌,损伤小,安全,能迅速去除瘤负荷,近期疗效确切;远期效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34.
【目的】肿瘤病人在接受介入诊疗操作中(如穿刺活检、经皮穿刺肺癌射频消融治疗或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等)可能会并发气胸,且这类气胸多为单纯性。传统的处理方法是采用胸腔引流管与水封瓶相连接的胸腔闭式引流术,此方法创伤大,患者需要住院接受治疗。本文通过总结肿瘤病人在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应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改良气胸引流术的经验,探讨这一微创技术的临床价值。【方法】2004年7月~2007年3月23例介入诊疗中并发气胸的肿瘤患者,应用中心静脉导管微创插管方法行气胸引流,观察其引流效果及相关并发症情况。【结果】23例患者中7例住院治疗,16例门诊观察。所有患者经中心静脉导管引流2~3天后,气胸消失、塌陷的肺组织完全复张,未发生任何并发症。【结论】采用中心静脉导管行改良气胸引流是一种微创治疗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快捷、安全可靠、疗效好、患者可在门诊接受观察等优点,尤其适合应用在肿瘤介入诊疗操作中并发单纯气胸的病人。 相似文献
35.
Ⅲ、Ⅳ型肝门区胆管腺癌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Ⅲ、Ⅳ型肝门区胆管腺癌综合介入治疗的价值。方法 21例经病理证实为肝门区胆管腺癌伴梗阻性黄疸的病例,CT、MR胰胆管成像、经皮经肝胆系造影术将其分为Ⅲ、Ⅳ型,采用内外引流术、多极射频消融术、胆管内支架置人术及动脉化疗灌注术序贯性治疗。结果 所有肿瘤射频消融治疗1个月后CT值明显下降,13个病灶缩小约30%,4个病灶缩小约20%,4个病灶大小未变;6个月后均有缩小,缩小最显著者为60%左右,21个病灶平均缩小37%。有17例在射频消融治疗1个月后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恢复到正常水平,6个月后复查全部正常。随诊时间最长的为24个月,最短9个月,近期平均生存期14个月。结论 综合介入治疗是Ⅲ、Ⅳ型肝门区胆管腺癌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6.
37.
DDP在肺癌介入化疗和静脉化疗中药动学和毒副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从DDP在肺癌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及静脉全身化疗中外周血药浓度变化的比较研究着手,重点分析化疗药物在肺癌介入治疗中的全身毒副反应及其药动学基础。方法 选择2000年4月-2002年5月在我院介入科住院,经病理证实为晚期NSCLC初诊病人60例,经随机分组,试验组(A组)接受DDP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对照组(B组)接受DDP静脉全息身化疗。A组30例,MMC10mg/m^2,VDS3mg/m^2,分别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DDP80mg/m^2,溶于生理盐水250ml经支气管动脉灌注30min。B组30例,MMC10mg/m^2,VDS3mg/m^2,分别溶于20ml生理盐水静脉推注,DDP80mg/m^2,溶于生理盐水250ml经静脉滴注30min。病人于DDP给药开始后5min、15min、30min、1h、2h、4h、8h、12h、24h、48h经外周静脉留置管取血(2ml/次),置于抗凝干燥试管内,经高效液相色谱仪(HPLC)检测病人血样DDP浓度,绘制时间浓度曲线。化疗期间观察记录化疗药物的全身毒副反应情况。结果 ①A组与B组均在给DDP开始30min时达到血药浓度曲线最高点,峰值血药浓度B组高于A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②在测量的时间段内,B组曲线下面积明显高于A组,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③临床观察,A组恶心、呕吐及肾功能损害等毒副反应比B组轻,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肺癌经支气管动脉灌注化疗药物比静脉全身给药的毒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38.
39.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PEA)治疗侵犯胸膜或胸壁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9例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患者,均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无水乙醇消融治疗,观察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及应用CT扫描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 PEA治疗成功后所有患者癌性疼痛得到缓解,疼痛评分减低到0~3分,患者的咳嗽、咯血症状消失,食欲、睡眠明显改善,体重增加.KPS评分达90分以上.患者术中及术后无严重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全组9例患者首程治疗18个病灶,经34次PEA治疗后获得消融成功.1例转移性胸膜间皮瘤患者和1例肝癌胸膜转移瘤患者在PEA成功后随访中出现病灶局部复发和新发病灶,继续PEA治疗取得良好疗效.1例肺癌患者于PEA治疗成功后第8个月肿瘤复发,再行2次PEA治疗后肿瘤得到控制,另1例肺癌患者PEA成功后第6个月肿瘤复发但放弃治疗.全组中位随访11个月(6~24个月).2例原发肝癌患者于治疗后第8个月和第9个月死于脑转移,其余病人仍在随访之中.结论 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治疗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应用方便、对患者的创伤小,临床疗效确切,并发症少,不良反应轻,可明显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无手术适应证以及术后、放化疗后有残留、复发的侵犯胸膜或胸壁的恶性肿瘤患者,PEA治疗是一种很好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治疗肾脏良恶性肿瘤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采用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手术难以切除的10例复杂性肾癌和肾错构瘤。术后严密观测患者生命体征,对比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并定期随访复查患者肝肾功能和双肾影像学表现,监测其疗效。【结果】10例患者经平均每人3次消融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明显,治疗区病灶均得到有效控制,随访期间未见复发。全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其中2例患者顽固性血尿症状消失,1例反复包膜下出血消失。无一例出现尿瘘、肠瘘、出血、针道转移等并发症。【结论】CT导向下经皮无水乙醇注射消融用于手术难以切除的肾脏良恶性肿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局部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