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7篇 |
免费 | 9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1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内科学 | 56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篇 |
综合类 | 20篇 |
预防医学 | 14篇 |
药学 | 15篇 |
1篇 | |
中国医学 | 31篇 |
肿瘤学 | 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7篇 |
2019年 | 3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2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1篇 |
2014年 | 8篇 |
2013年 | 7篇 |
2012年 | 8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2篇 |
2005年 | 2篇 |
2004年 | 1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5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5篇 |
198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142.
目的观察养血清脑颗粒对高血压患者及其伴随症状的疗效。方法将160例伴有头痛或失眠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养血清脑颗粒。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8周及12周进行24 h动态血压检测,并观察伴随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昼血压变异性、夜间血压变异性呈下降趋势(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治疗后24 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白昼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均有下降(P〈0.05)。治疗组可更好纠正异常的昼夜节律,对伴随症状头痛、失眠有改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可降低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减少血压变异性,恢复正常昼夜节律,对其伴随症状头痛、失眠也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43.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对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0例1级高血压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据血脂达标与否分为两组,血脂达标组与血脂未达标组。两组再随机分为治疗组(给予奥美沙坦20mg/d~40mg/d)与对照组(给予氨氯地平5mg/d~10mg/d),两亚组血脂未达标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10mg/d~40mg/d)。4组患者均连续服药9个月。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时,测定各组的血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脂及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结果血脂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3个月、6个月、9个月,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6个月、9个月时颈动脉中膜厚度(IMT)、斑块最大长度(Lmax)、斑块最大厚度(Lmax)与治疗前相比减少(P〈0.05)。血脂未达标组两亚组在治疗后血压及hs—CRP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P〈0.05或P〈0.01);两亚组在治疗后3、6、9个月IMT、Hmax、Lmax、Tmax与治疗前相比进行性减少(P〈0.05)。组间比较,治疗后亚组血压下降幅度及hs—CRP、颈动脉粥样硬化各指标减小幅度,同期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沙坦与氨氯地平的降压幅度及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相当。 相似文献
144.
目的 探讨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及可能的电生理机制.方法 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的模型上,观察给予不同浓度的UⅡ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给予不同浓度的UⅡ灌流5 min后,大鼠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密度的变化.结果 给予不同浓度的UⅡ(10-9 mol/L~10-6 mol/L)灌注大鼠心脏后,左心室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分别降低25.60%、31.48%、34.36%、37.47%,左心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分别降低33.61%、46.10%、51.76%、58.32%.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单个心肌细胞上给予不同浓度的UⅡ(10-9 mol/L~10-5 mol/L)灌流5 min后,ICa-L峰值分别下降为(6.70±1.78)pA/pF、(5.93±2.02)pA/pF,(5.40±2.15)pA/pF、(4.54±2.00) pA/pF、(3.80±1.82)pA/pF,与对照组(8.03±1.20)pA/p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UⅡ呈浓度依赖性的抑制大鼠心功能并减弱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强度;UⅡ可能通过抑制心肌细胞L-型钙电流而发挥其心功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5.
目的分析我院近年来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基线资料、临床特点及其并发症,为临床诊治及行个体化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06年1月-2012年12月资料较完整的1139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入选的1139例住院高血压病患者分成40岁~59岁、60岁~79岁、≥80岁三个年龄组,收集分析其基线情况、临床特点及并发症等。结果1139例高血压患者男女比例为1.07:1;血压控制率21.13%;有吸烟史的患者占到35.21%;有高血压家族史者达56.80%;合并肥胖(体重指数≥28kg/m^2)患者约31.17%;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有285例;合并脂代谢异常的有379例;802例合并有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且随着年龄的增长,高血压患者并脑血管病、心血管病、肾脏疾病的患病比例增加。结论住院的高血压患者并发症较多,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并发症增多,高血压是引起老年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危险因素;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治疗,严格控制血压达标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分析评价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应激指标的影响研究。方法在此次研究过程中,一共纳入顽固性鼻出血患者72例,入选地点为我院,入选时间为2017年1月-2018年1月;进一步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每组平均为36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单纯堵塞方法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方法治疗,进一步比较2组疗效及应激指标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4.44%、69.44%,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中,针对顽固性鼻出血患者,采取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止血医治方案效果明显,能够促进应激指标水平的改善,同时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研究尾加压素Ⅱ(UⅡ)对大鼠心室肌细胞L-型钙电流(Ica-L)的影响。方法 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观察给予不同浓度的UⅡ灌流后,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的变化。结果 运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单个心室肌细胞上给予不同浓度的UⅡ(10-9~10-5mol/L)灌流5min后,Ica-L峰值下降分别为(6.7±1.8)pA/pF,(5.9±2.0)pA/pF,(5.4±2.2)pA/pF,(4.5±2.0)pA/pF,(3.8±1.8)pA/pF,与对照组(8.0±1.2)pA/pF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UⅡ呈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大鼠心室肌细胞Ica-L强度;UⅡ可能通过抑制心室肌细胞Ica-L而发挥其心功能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8.
目的分析山西省乡村医生流失原因,为山西省制定乡村医生政策和精准培养提供建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法对山西省3个地区254名乡村医生进行横断面调查,通过卡方检验和多因素回归分析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离职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 (1)与非贫困地区相比,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离职意愿较高;(2)两组工作情况在入户访视人次、公共卫生服务占比有明显差异(P0.05),贫困地区收入水平及养老保障较非贫困地区有所差别;(3)回归分析显示,学历、月收入和每月巡诊时间是影响山西省贫困地区乡村医生离职意愿的主要因素。结论山西省贫困地区乡村医生较非贫困地区离职意愿高,影响其离职意愿的主要因素是学历、月收入和每月巡诊时间。 相似文献
149.
目的:研究六肽FRCRSFa对大鼠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的作用及其特异性.方法:用膜片箝全细胞记录法测定Na~ /Ca~(2 )交换电流(I_(Na Ca~(2 ))及其它离子通道电流.结果:六肽FRCRSFa对大鼠心室肌细胞Na~ /Ca~(2 )交换呈剂量依赖性抑制,内向和外向I_(Na~ Ca~(2 ))的IC_(50)分别是2μmol/L和4μmol/L.FRCRSFa 5μmol/L对L型钙电流,门控钠电流、瞬时外向钾电流和内向整流钾电流均无显著抑制作用.结论:FRCRSFa是一个对Na~ /Ca~(2 )交换选择性较高的抑制剂,对研究心肌细胞Na~ /Ca~(2 )交换具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50.
目的比较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方法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A纽(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治疗组47.5mg/d-95.0mg/d),B组(阿托伐他汀钙片治疗组20mg/d),C组(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47.5mg/d-95.0mg/d加阿托伐他汀钙片20mg/d治疗组),每组30例,共治疗24周。治疗前及治疗后12周、24周测定3组患者的血脂、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等生化指标;并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检查,记录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最大值(IMTmax)、计算颈动脉斑块积分等指标。结果A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B组、C组患者的血脂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均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HDL—C)显著升高(P〈0.05);B组、C组患者的EIB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所降低;3组患者的hsCRP水平在治疗后12周、24周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IMTmax、颈动脉斑块积分数值均显著减少(P〈0.05)。组间治疗后12周、24周与A组比较,B组、C组患者的hsCRP及IMTmax降幅较大,C组患者的hsCRP又较B组降幅大(P〈0.05)。治疗后24周,与B组比较,C组患者的IMTmax降幅较大(P〈0.05)。结论美托洛尔和阿托伐他汀均可延缓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并消退颈动脉粥样斑块。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