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7篇
基础医学   5篇
口腔科学   8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8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68篇
预防医学   15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12篇
肿瘤学   13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NP方案同期化疗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以求得到合理的预测性指标。方法 52例III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接受三维适形放疗及NP方案同期化疗,放疗处方剂量60 Gy,1.8~2 Gy/次,5次/周,共30~34次,于放疗开始的第1周、第5周给予同期化疗,观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情况并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及ROC曲线分析。 结果 食管炎总发生率为84.6%(44/52),其中0级8例(15.3%),1级16例(30.8%),2级12例(23.1%),3级16例(30.8%),无4级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及Binary Logistic单因素分析显示,食管接受的平均剂量(MED)、LETT40、LETT45、LETT50、LETT55、LETT60V40、V45、V50、V55、V60均与放射性食管炎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能预测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χ2=7.355~8.690,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食管V55是预测放射性食管炎最有价值的指标。ROC曲线(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结果显示,曲线下面积为0.725(P=0.006),曲线界值为V55=26%,食管V55>26%组与≤26%组2级及以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67.7%(21/31)和33.3%(7/21)。结论 对局部晚期NSCLC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及同期化疗,可出现较严重的放射性食管炎,食管MED、LETT40、LETT45、LETT50、LETT55、LETT60V40、V45、V50、V55、V60可以较好地预测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V55可能是最有价值的预测性指标。当V55>26%时,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可能会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2.
123.
目的 分析不同治疗模式及照射剂量下食管鳞癌患者的OS状况,探讨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方法 选取2003-2014年本院接受3DRT的1387例食管鳞癌患者,分别对单纯放疗(780例)和同期放化疗(302例)不同照射剂量患者进行分析,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多因素分析筛选优选照射剂量及获益亚组人群。结果 单纯放疗中照射剂量<60 Gy (91例)、60 Gy (429例)、>60 Gy组(2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9、20、23个月(P=0.000);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362),且均优于<60 Gy组(P=0.000、0.000)。同期放化疗中照射剂量<60 Gy (18例)、60 Gy (224例)和>60 Gy组(60例)的中位OS期分别为22、34、15个月(P=0.004);<60 Gy与>60 Gy组OS曲线相近(P=0.952),60 Gy组OS优于>60 Gy组(P=0.002)。多因素预后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治疗模式食管鳞癌预后不同,但GTV与照射剂量为2种治疗模式共同的预后因素(P=0.045、0.001);单纯放疗时照射剂量为≥60 Gy为生存获益因素(P=0.000);同期放化疗时仅照射剂量为60 Gy是生存获益因素(P=0.050)。结论 单纯放疗时食管鳞癌患者照射剂量≥60 Gy为优选剂量,同期放化疗时建议照射剂量尽量控制为60 Gy。  相似文献   
124.
CT结合DWMRI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当前,肺癌非手术治疗后疗效评价主要通过观察肿瘤体积大小的变化来进行判断,但对于肿瘤细胞功能状态的改变方面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旨在探讨CT结合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WI)综合评价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新标准的应用研究.方法 选取2010-09-01-2014-09-30河北医科大学收治接受三维放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8例,处方剂量58~66 Gy,单次2~2.2 Gy,同期1~2个周期化疗.放疗前、放疗末行CT扫描及DWI检查,应用CT标准、DWI高信号表达情况及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评价放化疗疗效,并与生存相结合进行预后分析.结果 (1)CT评价的CR、PR和NR三组无进展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06,P=0.001),三组原发灶放疗前ADC值依次逐渐升高,ADC值变化幅度逐渐减小,放疗末ADC值PR组明显高于NR组.(2)放疗末原发灶及淋巴结DWI高信号完全消失组生存情况明显优于部分消失组(χ2=7.521,P=0.006),高信号完全消失组放疗前原发灶ADC值较低,放疗末原发灶及残余淋巴结ADC值升高更显著.(3)CT疗效评价为PR的34例的患者中,放疗末有7例原发灶及淋巴结DWI高信号完全消失,无局部复发者;另27例原发灶及淋巴结DWI高信号未完全消失者,共有20例出现局部复发(0 vs 77.0%).(4)CT结合DWI综合疗效评价,完全缓解组与部分缓解组1、2、3、4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6.7%、33.3%、25.0%、25.0%和44.0%、4.0%、4.0%、4.0%,无缓解组生存期最长者10个月,χ2=13.896,P<0.001.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非手术N分期、CT结合DWI疗效评价为独立预后影响因素.结论 DWI能对肺癌放化疗疗效进行判断并预测预后.DWI检查可弥补CT在评价瘤细胞功能状态改变方面疗效的不足,二者相结合共同评价疗效可能更客观,更能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25.
目的 观察Ⅲ期N (+)食管癌3DCRT与IMRT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003—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428例,其中293例3DCRT、135例IMRT,中位剂量60 Gy。Kaplan-Meier法计算OS率等并Logrank法检验。结果 3DCRT与IMRT的1、3、5年LC率分别为65.1%、40.6%、37.5%与70.0%、57.0%、49.4(P=0.025),OS率分别为56.0%、22.3%、15.7%与53.3%、29.2%、17.8%(P=0.394)。IMRT的肺平均受量高于3DCRT的(P=0.001),肺V20、V25、V30、V35低于3DCRT (P=0.007、0.000、0.000、0.000)。IMRT的2、3级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高于3DCRT的(P=0.000、0.006),2级急性放射性肺炎发生率高于3DCRT的(P=0.043)。全组共死亡343例,以局部因素为主(60.6%),其次为远处转移(25.1%)。IMRT死于肿瘤局部因素比率明显低于3DCRT (51.0%比64.5%,P=0.021)。结论 IMRT治疗食管癌是有效的,相比于3DCRT其局部控制率明显提高。但IMRT未显示出对长期OS率的提高。死因主要是局部因素,其次是远处转移。IMRT的死于局部因素比例明显低于3DCRT的。  相似文献   
126.
目的 评估分别依据CT及DWMRI确定胸部肿瘤区域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效能,寻找更为合理准确的淋巴结勾画方法及界值。方法 2012—2013年共入组43例胸部肿瘤患者(食管癌35例、NSCLC 8例),术前1周完善胸腹强化CT及DWMRI检查,分别依据CT及DWIMR图像确定转移的区域淋巴结,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统计并比较两种方法的诊断效能。两种图像结果行χ2检验。结果 CT图像与DW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约登指数分别为57.1%、96.3%、93.8%、50.0%、97.2%、53.4%和60.0%、98.9%、96.5%、77.8%、97.4%、58.9%,DWMRI诊断的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优于CT (P=0.005、0.038、0.022)。依据CT诊断的40个淋巴结中20个为假阳性,其中15个(75%)可经DWMRI信息纠正。CT诊断假阴性淋巴结15个,其中3个(20%)可经DWMRI得以分辩。全组35个癌性淋巴结中5个影像学未见明确肿大,余30个中有13个短径<1.0 cm (43.3%)。结论 依据CT判断区域淋巴结转移局限性明显,单以短径≥1.0 cm作为靶区勾画标准可能会漏照较多癌性淋巴结。DWMRI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特异性、准确性及阳性预测值优于CT,可有效排除非癌性肿大淋巴结并分辨部分小的转移性淋巴结。  相似文献   
127.
目的:为下颈椎前路手术预防椎动脉损伤提供解剖学数据。方法:(1)取20具尸体的C3~7段作为解剖标本,作两侧椎动脉孔内缘间距、椎体横、矢径、椎动脉孔内缘和椎弓根内缘间距、椎动脉孔内缘和椎体外缘间距、 椎动脉孔内缘和钩突关节内外缘间距、椎动脉孔前后缘与椎体前后缘的垂直距离、 椎动脉孔矢径的测量。(2)选30例已确诊为颈椎病患者和50例正常人作为检测对象,用CT测量上述数据。 结果: (1) C3~7两侧横突孔内缘间距、椎体横径、椎体矢径、C3~6椎动脉孔矢径逐渐增大。(2) 钩突内缘与椎动脉孔内缘间距在6 mm之内, C3~6椎体外缘与椎动脉孔内缘间距不超过3 mm。(3) C3~6 横突孔矢径和椎体矢径比值恒定(30.32%~31.86%), C3~5 椎动脉孔前缘与椎体前缘距离逐渐减小,C3~5椎动脉孔后缘与椎体后缘距离逐渐增加。结论:本文的测量数值与不同个体的椎动脉资料相结合,为预防椎动脉损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8.
目的 回顾性分析接受根治性放疗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病变长度对预后的影响和在临床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2002-2016年全国10所医疗中心(泛京津冀食管癌协作组)符合纳入标准的2086例不宜手术或拒绝手术而接受根治性放疗的Ⅱ、Ⅲ期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分析中位病变长度与总生存、无进展生存的关系,进一步分层分析病变长度对临床分期的影响。结果 全组中位生存时间和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5.6个月和18.2个月。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治疗方式、年龄、临床分期、病变长度为预后影响因素。≤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8.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77.3%、45.0%、36.3%。全组>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21.9个月,1、3、5年生存率为69.9%、37.9%、28.1%(P<0.05)。Ⅱ期患者≤5 cm组和>5 cm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42.1个月和38.9个月(P=0.303),Ⅲ期患者的分别为23.9个月和19.3个月(P<0.001),N1期患者的分别为24.1个月和18.4个月(P<0.001)。结论 Ⅱ、Ⅲ期食管癌患者病变长度与放疗预后相关,可能对目前临床分期具有补充作用,≤5 cm长度对Ⅲ期、N1期患者能更好的预测生存。  相似文献   
129.
目的 探讨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用Logistic法回归分析本院胸段食管鳞癌术后区域淋巴结转移患者 126例的临床资料,探寻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比例为43.7%(55/12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原发部位、T分期、N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率、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区域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均无关。上纵隔右、左1区淋巴结转移是颈部右、左Ⅰ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χ2=12.14、9.27,P=0.000、0.002),左纵隔喉返神经区淋巴结转移可降低右颈部Ⅰ区淋巴结转移风险(χ2=6.04,P=0.014),颈部Ⅲ区和上纵隔2区淋巴结转移是颈部 Ⅱa区淋巴结转移的高危因素(χ2=14.56、8.27、8.02、3.93,P=0.000、0.004、0.005、0.047)。  相似文献   
130.
目的区分不同转移能力的鼻咽癌细胞亚群,对于探讨鼻咽癌转移的分子机制、脏器亲和性具有重要的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我们拟应用基因芯片技术来分析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的基因表达谱差异。方法分别提取鼻咽癌细胞株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的总RNA,逆转录成荧光标记的cDNA,与Af-fymetrix Human Genome U133A 2.0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每株重复3次),用专业的软件和聚类分析法分析基因表达谱。结果得到差异表达基因3767个,其中差异表达2倍以上的基因281个,进一步筛选出16个可能与鼻咽癌肝转移关系密切的基因16个。结论这16个基因能够很好的区分5-8F-EGFP和肝转移亚群5-8F-H3B-EGFP,为进一步寻找鼻咽癌肝转移的临床分子标志物、判断预后缩小了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