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观察单壁碳纳米管-聚酰胺树形分子复合物(CNT-PAMAM-D)进入胰腺癌细胞的过程,评价其作为载体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超声、搅拌及洗涤等方法制备CNT-PAMAM-D,用原子力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将CNT-PAMAM-D与人胰腺癌细胞BxPC3共同培养12、48、72 h,收集细胞,在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胞内CNT-PAMAM-D的分布及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PAMAM-D与CNT结合之后,树形分子包裹在CNT的表面,形成了20 nm左右大小的纳米复合物颗粒。CNT-PAMAM-D通过细胞吞饮方式被吞入BxPC3细胞,12 h后即大量进入细胞质内,随着时间延长,CNT-PAMAM-D还可进入溶酶体及细胞核中,但胰腺癌细胞的形态及超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 CNT-PAMAM-D是一种高效、安全的纳米载体。  相似文献   
82.
胰腺癌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手术切除率低且术后容易复发和转移,并且对放、化疗不敏感.目前,人们在肿瘤的研究中提出了肿瘤干细胞理论.该理论认为,肿瘤内部存在一小部分具有干细胞特性的细胞,即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它具备无限增殖、多向分化、自我更新和极强的成瘤能力,形成肿瘤并维持肿瘤的生长,且对常规的放化疗更不敏感,还可能是肿瘤转移、复发的根源.  相似文献   
83.
生物人工肝在治疗肝功能衰竭中起重要作用.球形聚集体培养作为肝细胞培养的主要方式之一,旨在达到高密度、维持长时间生物活性的目标.文章就近年来肝细胞球形聚集体培养的影响因素和培养方式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4.
微载体培养技术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微载体培养技术是一种新兴的大规模细胞培养技术,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工程中种子细胞的扩增.微载体具有比表面积大等优点,在微载体培养技术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目的:文章就近年来制备微载体的生物材料和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为微载体培养技术和组织工程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由第一作者于2009-10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相关文献.英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67,2009;中文资料的检索时间为1990/2009.英文检索词为"microcarrier,biomaterials cell culture,tissue engineering":中文检索词为"微载体,生物材料,细胞培养,组织工程".纳入标准:①微载体材料、制备工艺及性能的研究.②微载体细胞培养的研究.③动物实验及临床应用.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筛选,共纳入34篇用于综述.结果与结论:虽然国内外研究人员在微载体的研究与制备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迄今仍与临床应用有一定的距离.目前的主要工作是将不同种类的材料通过新型的工艺制备得到复合材料,通过表面改性来调节微载体的力学和生物降解性能.  相似文献   
85.
微囊胰岛细胞移植后能改善糖尿病的糖代谢异常,并实现对血糖的持续监测和调节,且微囊的免疫隔离作用能消除或减轻受体对异体或异种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或消除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合适的囊材、合理的工艺、先进的制囊设备和胰岛分离提纯技术、适宜的移植位置能增强微囊胰岛细胞的抗机械强度,提高生物相容性,减少囊周纤维化现象,改善人工胰岛细胞的功能,延长存活时间。资料综合:国内外研究者为了延长微囊化人工胰岛细胞功能起效和存活时间,使微囊化人工胰岛细胞早日应用于临床治疗糖尿病,从囊材、胰岛分离提纯和移植部位等各方面着手加以研究。 结论:微囊胰岛细胞移植后能改善糖尿病的糖代谢异常,并实现对血糖的持续监测和调节,且微囊的免疫隔离作用能消除或减轻受体对异体或异种免疫排斥反应,减少或消除对免疫抑制剂的依赖。合适的囊材、合理的工艺、先进的制囊设备和胰岛分离提纯技术、适宜的移植位置能增强微囊胰岛细胞的抗机械强度,提高生物相容性,减少囊周纤维化现象,改善人工胰岛细胞的功能,延长存活时间。  相似文献   
86.
目的 探讨开展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联合血管切除的术前、术中评估和操作方法。方法 应用术前T分级评估方法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6月期间226例胰头癌手术患者的资料,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合并血管切除的准确评估方法和操作要点。用SAS6.12软件包行X^2检验对计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术前各T分级评估的符合率在85.00%以上,术前应用T分级评估胰头癌与其血管关系的准确性为80.97%;随着术前T分级评估的提高,需合并血管切除才能达到标准或区域性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比例也明显增加(P〈0.001)。手术均顺利,血管切除重建均在12~46min内完成,围手术期并发症率为19.61%,死亡率为1.96%。结论 专业外科医生的不断实践和经验积累结合先进的影像学检查技术可以进行较为准确的术前T分级评估,这有助于术者准确把握手术适应证和制定更为合理的手术方案。术中准确的评估,细致的解剖操作,对成功开展合并受侵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7.
背景:细胞微囊化为细胞大规模、高活性体外培养及长期存储提供了新的途径,低温保存是目前保存细胞的重要方法,技术日新月异,复苏细胞在临床和基础研究中的应用越来越多。 目的:分析近年来微囊化细胞冻存的相关研究,对微囊化细胞冻存技术的发展作一总结。 方法:以“微囊,冻存”为检索词,检索中国期刊网(1979/2010)及维普数据库(1989/2010),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以“Cryopreservation,Microencapsule”为检索词,检索PubMed数据库(1979/2010),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纳入含有微囊化细胞冻存的研究,排除其他形式细胞冻存的研究,结果以各种细胞微囊化后进行冻存处理后产生作用为指标,共检索到43篇文献。 结果与结论:随着生物人工肝与以及其他细胞移植研究的深入,对微囊化细胞的需要量将显著增加,微囊化细胞的低温保存技术已成为保正其顺利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目前,微囊化细胞的低温保存技术已经开展了不少研究,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复苏后微囊化细胞的存活率和生物学功能都能保持较好的水平,但相关机制仍未完全阐清,各种冻存方法还需要优化。 关键词:微囊化细胞;低温保存;冻存保护剂;降温;复苏;综述文献 doi:10.3969/j.issn.1673-8225.2010.25.038  相似文献   
88.
背景:微囊的免疫隔离保护和可控缓释的特性得到了医学领域的重视,并已广泛应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症、肝衰竭、镇痛、肿瘤等疾病治疗过程中.目的:综述微囊化技术的特性以及在医学研究领域中的应用.方法:由第一作者检索 1964/2009PubMed数据库(网址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000/2009万方数据库(网址http://www.wanfangdata com.cn)有关微囊化移植,微囊化可控缓释,微囊化技术在医学应用方面的应用方面的文献,英文关键词为"microencapsulated,transplantation,controlled release".中文关键词为"微囊化".结果与结论:微囊作为一种载体,为细胞提供了一个三维培养基质,改善细胞间的作用,提高细胞的功能;为异体细胞提供了免疫屏障,阻挡免疫细胞的识别,但又不妨碍营养物质、氧气及代谢产物运输;为机体提供可控的长期稳定缓释有效成分治疗疾病.微囊化技术在糖尿病方面研究比较多,在帕金森症、肝衰竭、脊髓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骨科领域、肿瘤癌症等方面也有一定的探索,但微囊化技术从个别动物试验成功到真正临床广泛应用还有很漫长的历程,在拓宽微囊化技术在医学领域运用的同时,需进一步加强理想刚性结构、良好生物相容性和可控半透膜性的探索.  相似文献   
89.
目的 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PT)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术后病理确诊为SPT40例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患者平均年龄(32.9±13.6)岁,平均病程(8.6±0.1)个月,男:女为1:9.临床症状多为腹部胀痛或隐痛不适(60.0%),无一例皮肤、巩膜黄染.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未行化、放疗.4例术后发生水肿性胰腺炎,经积极治疗痊愈.36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132个月,均未见肿瘤复发.SPT大体剖面呈囊实性相闻结构,镜下特点为假乳头状结构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结论 SPT有其相对独特的临床特征,其诊断要点有助于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构建一种新型天然高分子聚合物纳米超声造影微粒,表征其理化特征、体外显像效果及其对肿瘤细胞的结合能力和毒性。 方法 采用超声乳化法制备包裹液态氟碳PFOB的壳聚糖(CTS)纳米粒和FITC标记的壳聚糖纳米粒(FITC-CTS),表征其表面形态、粒径、Zeta电位和稳定性;评价纳米粒的体外超声显像效果,以激光共聚焦观察FITC-CTS与细胞的结合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FITC-CTS对细胞的黏附比例。 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形态圆整,CTS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8.52±7.96)nm,Zeta电位为+(29.91±0.64)mV,FITC-CTS纳米粒平均粒径为(244.83±2.72)nm,Zeta电位为+(22.21±0.53)mV。纳米粒性质稳定,在体外能增强超声显影,激光共聚焦观察到纳米粒聚集在细胞膜周围,流式细胞仪测得纳米粒对细胞的黏附比例为(45.15±8.35)%。 结论 构建的CTS纳米粒性质稳定,体外能与肿瘤细胞MCF-7紧密结合,增强超声回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