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34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了解乳腺癌保乳患者术后早期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及其影响因素,为乳腺癌保乳患者术前健康教育及术后康复护理干预提供理论支持.方法 选取120例保乳手术(BCS)和140例改良根治术(MRM)术后1周的在院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以中文版乳腺癌患者生命质量测评量表(FACT-B,V4.0)评价2组患者的生存质量,并对影响保乳手术住院患者生存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BCS组的情感状况分值比MRM组低,乳房附加关注分值比MRM组高,其余各项得分2组比较无显著差异;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乳腺癌保乳手术患者生存质量的主要因素有焦虑、家庭关系、乳腺病史、手术部位、性格类型等.结论 护理人员应采取有效干预措施减轻保乳患者心理负担,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2.
背景: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内或体外分化成肝样细胞,但是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少,在1 x 104-1×105个骨髓有核细胞中仅有个,肝细胞移植和生物人工肝的治疗都需要1×1010级的细胞数,利用常规的单层培养方法难以实现.目的:建立一种体外分离、大量扩增培养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对照实验.实验于2005-09/2006-04在卜海市消化外科研究所(上海市教委重点实验室)及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普外科和器官移植中心完成.材料:骨髓标本收集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血液科骨髓检查正常者,供者均为知情同意志愿者.方法:采用Percoll梯度离心结合贴壁法分离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应用微载体cytodex3培养人骨髓间允质干细胞,以普通单层聚苯乙烯(TCPS)培养作对照,用流式细胞仪(FCM)和MTT法对其细胞表型和增殖活性进行检测.主要观察指标:①hMSCs的分离及培养.②hMSCs的肜态学观察.③hMSCs在 cytodex 3表面生长时的增殖活性测定.④hMSCs在cytodex 3表面生长时FCM细胞周期测定.结果:①流式细胞仪检测表明,微载体cytodex3表面生长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与普通单层聚苯乙烯培养时一致,表达CD29、CD44和CD105,而不表达CD14、CD34、CD45、VLA-1和HLA-DR.②MTT检测显示,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第1-3天处于适应期,3 d后进入对数生长期,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此期间在TCPS和cytodex3表面的增殖活性无差异(P>0.05),而存普通单层聚苯厶烯表面培养时,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6 d后进入衰退期,而cytodex3表面生长第9天时仍然处于对数生长,差异显著(P<0.05).③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TCPS和cytodex3表面培养细胞周期分布相同,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微载体cvtodex3培养技术可以很好地大量扩增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能保持其良好的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43.
背景:在肝细胞移植及生物型人工肝研究中,肝细胞培养仍然是其关键,如何方便地获取足够数量、活性较好、功能良好的肝细胞已经成为其首要问题。微载体培养技术作为一项体外高密度细胞培养技术,近年来已在肝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得到应用。 目的:对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培养的人肝细胞L-02进行定时的细胞功能和代谢活性检测。 方法:对以自制的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样本为支架培养的人肝细胞L-02进行定时的细胞功能检测(包括测定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质量浓度)和代谢活性检测(包括检测培养基中白蛋白、尿素、葡萄糖含量),其中实验组为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培养人肝细胞L-02,对照组为无壳聚糖球形多孔微载体支持下培养人肝细胞L-02,检测时间点为人肝细胞L-02培养的第1,2,3,4,5天。 结果与结论:实验组和对照组测定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乳酸脱氢酶活性在前3 d持续下降,第3天降到最低,而从第4天开始重新反弹上升;但白蛋白、尿素和葡萄糖水平在前3 d持续上升,第3天升到最高值,而从第4天开始逐渐下降,实验组每天测定上述各项水平始终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提示实验组中的人肝细胞L-02代谢活性较对照组增强。  相似文献   
44.
背景:良好的分离技术是获取高活性肝细胞的前提.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是经门静脉的两步胶原酶灌注法.但该方法仍存存胶原酶用量大、操作繁琐、流程长、对设备要求较高等问题.目的:寻找一种简单有效的人鼠肝细胞分离培养方法.方法:取SD大鼠10只,按改良经腹主动脉灌注法分离培养大鼠肝细胞,重复10次分离肝细胞实验,观察各项指标结果并与已发表文献进行对比分析.以SD大鼠作肝细胞供体,采用Ⅳ型胶原酶经腹丰动脉灌注,供体肝脏肝门部结构,肝上及肝下腔静脉封闭保留胶原酶消化分离获取肝细胞,经200目和300目筛滤过,滤过后的悬液转移至离心管中分别以1 000,500,300 r/min离心各3 min以纯化肝细胞,以锥虫蓝染色法测细胞活性,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肝细胞纯度及形态变化.结果与结论:胶原酶消化法所扶取的肝细胞纯度高、形态完整、活性高.提示改良胶原酶经腹主动脉灌注消化法是一种较好的肝细胞分离方法.  相似文献   
45.
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的血液相容性(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与血液接触时都导致不同程度凝血,使其应用受到限制.因此研制有优良抗凝血性能的高分子材料成为生物人工肝材料临床研究中的关键问题.目的:体外检测新型人工肝反应器材料--聚丙烯酰胺接枝改性聚丙烯膜(PP-g-AAm)的血液相容性.方法:对改性前、后的聚丙烯膜行溶血试验、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试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CD62P和CD63的表达率,扫描电镜观察两种膜上血小板的黏附情况.结果与结论:聚丙烯膜和PP-g-AAm膜的溶血率分别为1.32%和1.46%;聚丙烯膜的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激酶时间较PP-g-AAm 膜明显缩短(P<0.05);PP-g-AAm 膜激活血小板表达CD62P、CD63的百分率都明显少于聚丙烯膜(P<0.05);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材料表面黏附的血小板都有明显变形,但PP-g-AAm膜表面黏附的血小板明显少于聚丙烯膜.提示PP-g-AAm膜具有良好的血液相容性.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总结无乳头溢液导管内乳头状瘤的超声图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73个病灶)经病理确诊的导管内乳头状瘤超声图像,根据有无扩张导管、结节,以及扩张导管与结节的关系将病灶分为Ⅰ~Ⅴ型5型,分析各型声像图特点.结果 73个病灶中,Ⅰ型27个,Ⅱ型11个,Ⅲ型30个,Ⅳ型3个,Ⅴ型2个;超声对各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  相似文献   
47.
背景:目前国内外对微囊的低温保存效果均不理想,已成为制约微胶囊广泛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目的:观察不同溶液、不同降温速率冻存海藻酸钠-壳聚糖-海藻酸钠(alginate-chitosan-alitosan-alginate,ACA)微囊时冰晶的特点及其对微囊形态的影响,探索一种适合ACA微囊低温保存的降温方法.设计:观察实验,于2008-02/04在上海理工大学低温显微镜实验室完成.材料:应用自制的高压脉冲微胶囊成型装置制备ACA微囊.方法:在低温显微系统下以1,10,30和100℃/min的降温速率对微囊进行低温保存,最后以50℃/min复温;然后在ACA微囊悬液中加入10%二甲基亚砜,重复实验.主要观察指标:不同降温速率及添加了二甲基亚砜后冰晶生长情况及其对ACA微囊形态的影响;复温后微囊形态的变化及微囊的破损率.结果:在以小于10℃/min降温速率且不添加低温保护剂的情况下,冻结过程中生成的冰晶粗大.冰晶的生长会导致微囊发生形变,当提高降温速率、添加二甲基亚砜后,冰晶变得细小,对微囊的损伤也更小.从复温后微囊的形态来看,以超过30℃/min降温、添加10%二甲基亚砜为低温保护剂时微囊的破损率较小(P<0.05).结论:微囊在低温保存过程中主要受到由冰晶生长引起的机械性损伤,提高降温速率及添加低温保护剂可以有效抑制冰晶的生长.  相似文献   
48.
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组织起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总结胰腺实性假乳头肿瘤(solid-pseudopapillary tumor,SPT)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并分析该肿瘤组织细胞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3例SPT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其中30例标本经与代表不同组织来源的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由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SPT肿瘤的组织病理特点为假乳头结构形成和区域性坏死,无腺泡结构。SPT细胞对神经内分泌细胞来源的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蛋白(NSE)、CD56和CD10的阳性高表达率甚高,均超过90%,但对SYN的高表达率仅为16.7%;SPT细胞对神经干细胞来源的神经巢蛋白(NES)和波形蛋白(VIM)的阳性高表达率分别为70%和90%;对神经软组织来源的S-100蛋白的高表达率为86.7%;对间叶组织细胞来源的仪1抗糜蛋白酶(α1-AT)、仅1抗胰蛋白酶(α1-ACT)和溶菌酶(LYS)的高表达率达80.0%~86.7%;而SPT细胞对上皮细胞来源的抗体标记物很少呈阳性反应,多为低表达。结论:SPT可能起源于胰腺干细胞及与其发育密切相关的胚胎神经嵴的神经前体细胞,在干细胞发育过程中发生分化不成熟所致。  相似文献   
49.
目的 观察壳聚糖相对分子质量对微囊机械强度和通透性及包裹肝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 通过微囊搅拌实验比较中、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的机械强度,比较2种微囊对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牛血清白蛋白(FITC-BSA)通透性,及细胞染色实验判断2种微囊包裹小鼠原代肝细胞活性的区别.结果 微囊搅拌100 min后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100%,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破损率5%,两种微囊机械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囊溶液中加入HTC-BSA15 min后,低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4 AU,中分子量壳聚糖微囊内荧光强度为1.5 AU,两种微囊对FITC-BSA的通透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肝细胞培养1周后细胞染色实验显示微囊中活肝细胞数为100%,中分子量壳聚糖形成的微囊包裹的活肝细胞数约为4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分子量壳聚糖相对于中分子量壳聚糖更适合于作微囊的材料.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molecular weight of chitosan on microcapsules and hepatocytes in microcapsules. Methods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permeability to fluoresceine isothiocyanate-bovine serum albumin (FITC-BSA) and activity of hepatocytes in microcapsul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kinds of microcapsules made by low and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Results After 100 min of stirring microcapsules, all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ere damaged, 5%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ere damaged.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breakage rate of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between two microcapsules (P < 0. 05). Fifteen min after addition of FITCBSA into microcapsule solutio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in the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as 4 AU, and that in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of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as 1. 5 AU, suggesting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ermeability to FITC-BSA between two kinds of microcapsules (P < 0. 05).One week after culture of microencapsulated hepatocytes, staining test showed that 100% of liver cells in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were alive, while the number was about 40% in middle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microcapsules (P < 0. 05). Conclusion Low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is more suitable as materials of microcapsules than molecular weight chitosan.  相似文献   
50.
胰腺癌是一种高度恶性的肿瘤,通过建立胰腺癌动物模型,可以更加深入地对该疾病进行研究.胰腺癌的动物模型主要包括:移植瘤模型、致癌物诱导模型、基因工程模型.移植瘤模型相对可靠,易于建立,但肿瘤在免疫缺陷动物体内的生长方式与人体内不尽相同;致癌物诱导模型可通过改变环境因素来模拟胰腺癌发生发展的全过程,但其特异性较差;基因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