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9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1995年~2001年,我院急诊病房留观病人中,50%为老年病人且患有多系统疾病,30%为危重病人,故随时都有病情变化,甚至生命危险。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家属焦虑的心情、经济的拮据、护理人员行为言语的不规范,是发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笔者对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一定效果。1 原因分析1.1“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牢固 现代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护土要掌握病人心理、社会、生理多方面的需求。例如一  相似文献   
52.
1995年~2001年,我院急诊病房留观病人中,50%为老年病人且患有多系统疾病,30%为危重病人,故随时都有病情变化,甚至生命危险。患者对疾病的恐惧、家属焦虑的心情、经济的拮据、护理人员行为言语的不规范,是发生护患纠纷的主要原因。笔者对发生护患纠纷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措施,取得一定效果。1 原因分析1.1“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不牢固 现代护理模式是整体护理,护土要掌握病人心理、社会、生理多方面的需求。例如一  相似文献   
53.
目的确定抗-HIV ELISA检测试剂高特异性且高阳性预期值的S/CO屏蔽界限,用以甄别适宜进入献血者归队流程的抗-HIV反应性献血者,提高抗-HIV ELISA反应性献血者管理的效率。方法 4家血站血液检测实验室使用5种不同抗-HIV ELISA试剂(2种第3代试剂分别以试剂1和试剂5代表,3种第4代试剂分别以试剂2、试剂3及试剂4代表)同时对1 036(人)份献血者标本作抗-HIV检测;检测结果一致者直接判定标本的最终状态为真阳性或真阴性;对结果有差异的标本均作核酸检测(NAT),NAT阳性即判定为真阳性,NAT阴性者再以WB方法确认。分析检测结果:1)采用百分位数法确定每种试剂受检标本中真阳性标本95%S/CO值,作为该试剂95%的阳性预期值,并作为百分位数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2)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法分别计算每种试剂ROC曲线99%特异性所对应的S/CO值,作为ROC曲线法初步建立的屏蔽界限值。综合2种分析方法建立的初步屏蔽界限值,以同时满足≥95%阳性预期值和≥99%特异性的S/CO值作为反应性献血者的屏蔽界限。结果最终确认阳性标本136份,其余为真阴性标本。5种试剂分别检出真阳性标本中的134、136、135、135和133份。1)百分位数法分析:5种ELISA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5%阳性预期值)分别是10.70、5.87、6.24、5.18、10.73;2)ROC曲线拟合法分析:5种ELISA试剂初步建立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99%特异性的S/CO值)分别是10.72—10.99、5.11—6.51、5.54—6.89、5.05—6.83、10.30—10.92。综合2种方法最终确定5种ELISA试剂的献血者屏蔽界限值为:10.72、5.87、6.24、5.18、10.73。结论抗-HIV ELISA试剂屏蔽界限的确定为有效地甄别抗-HIV真阳性献血者提供了依据;不同代际的抗-HIV ELISA试剂屏蔽界限值相差较大,因此建立屏蔽界限时应有所区分;各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条件及所选用的检测方法建立适宜的抗-HIV ELISA屏蔽界限,为优化献血者归队流程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6家实验室对相同抗-HCV ELISA试剂盒灰区设定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方法由卫生部临检中心组织6家血站实验室使用相同试剂对同一组标本(n=1 053)进行抗-HCV检测,并通过WB试验明确标本真实血清学状态。1)分析灰区设定的必要性:计算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真阳性检出率、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2)分析灰区设定的适宜性:通过绘制ROC曲线确定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的最佳临界值,分析3种不同临界值(最佳临界值、厂商推荐临界值、实验室工作临界值)的逻辑关系,并比较不同临界值下灵敏度及特异性的变化。结果 1)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真阳性检出率分别为98.25%、97.37%、97.37%、97.81%、89.47%、98.25%;灰区标本确证阳性率分别为5.88%(1/17)、0、0、25.00%(1/4)、0、0。2)6家血站实验室抗-HCV ELISA试验最佳临界值均高于厂商推荐临界值、更高于实验室工作临界值,设置灰区的5家血站实验室对抗-HCV ELISA试验灵敏度提高有限、特异性有所下降。结论 1)6家血站实验室使用厂商推荐临界值可获得较高灵敏度、满足血液检测要求,研究结果支持取消灰区设置。2)实验室应在综合评估试验性能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确定判定策略。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过程中活性氧族(ROS)含量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方法 从2013年5~6月于河北省血液中心制备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取6份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标本作为研究对象.于储存后第0,7,14,28,42天,采用荧光探针2',7'-二氧荧光黄双乙酸盐(DCFH-DA)孵育的方法观察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荧光强度,并对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与MDA含量进行检测.对储存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MDA含量分别与储存时间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储存后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与MDA含量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①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经荧光探针DCFH-DA孵育的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荧光强度显著增强;②储存后第0,7,14,28,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第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ROS含量显著高于第0,7,14,28天ROS含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5,0.05,0.05);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与储存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898,P<0.01);③储存后第0,7,14,28,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呈显著增高趋势,第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显著高于第0,7,14,28天MDA含量,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0.01,0.01,0.05);且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内MDA含量与储存时间呈正相关关系(r=0.930,P<0.01);④储存后第0,7,14,28,42天,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内ROS含量均分别与对应时间点MD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877,0.872,0.823,0.786,0.907;P<0.05).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后第0,7,14,28,42天,各时间点ROS含量均值与MDA含量均值亦呈正相关性关系(r=0.981,P<0.01).结论 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过程中ROS含量与MDA含量均显著增高,红细胞内氧化应激反应增强,其为导致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制剂储存损伤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多因子联合检测在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早期抗菌药物用药指导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模型,选择2018年1月-2019年3月徐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150例患者,根据血培养结果分为革兰阴性(G-)菌感染组56例,革兰阳性(G+)菌感染组54例,非细菌感染组40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均进行肝素结合蛋白(HB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γ-干扰素(IFN-γ)等相关炎症指标检测。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各指标及多因子联合检测对不同原因导致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结果 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的HBP、IL-6、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非细菌感染组和健康对照组〔HBP(μg/L):122.25(70.94,158.00)、147.95(82.63,171.75)比13.62(9.83,15.78)、6.40(3.64,9.34),IL-6(ng/L):117.75(57.38,152.6)、145.50(67.98,222.80)比23.90(7.29,83.82)、3.95(2.40,5.23),IL-10(ng/L):41.72(25.25,52.06)、23.50(15.75,53.87)比4.10(2.63,5.28)、3.60(2.30,4.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细菌感染组的IFN-γ水平明显高于G-菌感染组和G+菌感染组〔ng/L:8.24(3.96,28.50)比4.59(2.01,14.90)、5.12(2.91,14.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BP检测诊断血流感染患者G-菌感染和G+菌感染的AUC分别为0.914、0.960,敏感度分别为85.7%、88.9%,特异度分别为91.1%、94.4%,均高于其他检测指标。IL-6和IFN-γ检测诊断血流感染患者非细菌感染的AUC为0.811,敏感度为82.5%,特异度为85.0%,均高于其他检测指标;4种指标联合检测血流感染的诊断效能高于其他单一检测指标。结论 HBP和相关细胞因子联合检测以其较高的诊断效能在血流感染患者早期诊断和鉴别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可作为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的实验室筛查指标,并能依据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的趋势为临床早期抗菌药物应用提供实验室依据,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预防乳牙早期龋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燕  张焕丽  韩卫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2):1731-1732
龋病和肿瘤、心血管疾病一样是世界卫生组织(WHO)重点防治的3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而乳牙早期龋(EarlyChildhood Caries ECC———发生在6岁以下儿童口腔中的龋病)的预防又是WHO在全世界范围内开展的有关龋病预防的首要工作,并早在1994年就提出了使5~6岁儿童的无龋率达到90%的2010年全球口腔健康状况指标。据流行病学调查材料统计,在我国ECC的患病率高达60%~80%,与WHO提出的目标相距甚远,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严重危害着少年儿童的营养状况和生长发育〔1〕。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食物趋向于更精细、更丰富,尤其是婴幼儿食…  相似文献   
58.
本文报告了急性损伤患者应用维生素 C 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疗效观察。用药组与对照组分别于伤后24h 和72h 测定全血红细胞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并观察临床疗效,其结果表明用药组24h 与72hSOD 活性无明显差异,而对照组差异显著,我们认为在损伤早期应用维生素 C 治疗更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9.
脊柱骨折脱位常合并脊髓损伤,我院收治1名L_2骨折并全脱位但无截瘫的罕见病例,经手术治疗效果良好。报告如下。病例报告某男,32岁,驾重载胶轮车时绊倒致伤。伤后腰部疼痛,右下肢感觉一过性丧失,不能站立。到当地医院住院治疗33天,仍不能坐起和站立而转入我院。入院检查见病人L_2棘突偏向左侧,腰软不能坐起和站立,双下肢肌力4级,运动自如,二便正常。X线正位片示L_2以下椎体向左侧移位约为椎体的4/5;L_1下关节灾,L_2上关节突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米氮平对早醒抑郁症患者睡眠脑电图(PSG)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PSG对22例早醒病人、22例对照者进行检测.早醒病人米氮平治疗6周后复测PSG,在米氮平治疗前、治疗2周及6周后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的抑郁症状及早醒症状,比较治疗前后PSG指标与HAMD及早醒评分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早醒组在PSG指标方面存在诸多异常.早醒组经过6周的米氮平治疗,PSG显示睡眠潜伏期缩短[(16.9±6.6) min],睡眠效率提高[(85.4±6.7)%],觉醒时间缩短[ (27.7±10.4)min],睡眠维持率提高[(87.9±5.3)%],慢性睡眠第一阶段(S1)百分比降低[(9.7±4.1)%],慢性睡眠第二阶段(S2)百分比提高[( 148.0±30.7)%],快动眼睡眠(REM)密度降低[(56.1±3.8)%];差异有显著性(P<0.05).HAMD及早醒治疗后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相关分析显示HAMD及早醒的评分与PSG指标变化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REM睡眠潜伏期缩短,REM睡眠时间延长,REM活动度和密度增加可能是抑郁症早醒的生物学标志之一,PSG变化与疗效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