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0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报告采用非理想供体肺进行同种异体肺移植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采用非理想供体肺的临床肺移植效果。例1供肺切除部分左上叶后施行左单肺移植并同期右肺减容术,例2供肺双上叶切除部分后施行序贯式双肺移植,例3供体胸腔存在广泛密集的粘连,用剪刀锐性分离切取后用于右肺移植。结果:例1术后恢复顺利,移植肺未出现明显并发症。例2术后5d出现短期漏气,经闭式引流而愈,术后d32死于曲霉菌感染导致的呼吸道大出血。例3术后d1再次开胸止血,此后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结论:经过适当处理,一些非理想供体肺也可以有效地用于肺移植。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总结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围手术期的处理结果与经验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6例临床肺气肿单肺移植的处理方法.6例患者均接受单肺移植手术,其中右肺移植3例、左肺移植3例.术后采用FK506 霉酚酯酸 甲基强的松龙三联免疫抑制治疗.结果 所有患者均度过术后早期(>30d).4例患者观察到急性排斥反应,经甲强龙冲击治疗后渡过.3例患者术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1例因术后胸腔出血而手术并最终痊愈,2例因保留的自体肺发生自发性气胸而手术并分别在肺移植术后第74天和77天死亡.最终4例肺移植受者出院并存活至今,目前生存质量良好.结论 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移植的有效方法,术前应谨慎地选择恰当的受者,根据其双肺的具体情况确定恰当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3.
目的:研究白杨素(chrysin,ChR)抑制肺癌A549细胞系球形成细胞自我更新作用。方法:不同浓度ChR处理体外培养A549细胞系球形成细胞。肿瘤球形成法测定自我更新。Western blot分析CK2α和Gli1蛋白表达。pcDNA3.1-CK2α转染探讨作用机制。结果:ChR(10、20和40μM)处理24小时显著降低A549细胞系肿瘤球形成率(P<0.05),并伴随着CK2α和Gli1蛋白表达下调。与pcDNA3.1-LacZ转染细胞相比,pcDNA3.1-CK2α转染A549细胞系球形成细胞CK2α和Gli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并增高肿瘤球形成率和减弱ChR的作用。结论:下调CK2α和Gli1表达参与ChR抑制A549细胞系球形成细胞自我更新作用。  相似文献   
54.
体外循环手术中应用小剂量鱼精蛋白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中需要使用肝素保护血小板、凝血因子和防止血液在体外循环管道中凝集,然后又需要使用鱼精蛋白中和体内残余肝素。传统的鱼精蛋白用量与肝素的比例为1.5:1。作者使用小剂量鱼精蛋白中和肝素,从临床试验中证实其可行性、安全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薇乔线间断缝合处理支气管残端的临床效果.方法 252例使用薇乔线处理支气管残端为实验组,534例用丝线或涤纶线缝合支气管残端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支气管胸膜瘘(BPF)、脓胸以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BPF、脓胸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薇乔线间断缝合法处理支气管残端可减少BPF、脓胸及术后早期刺激性咳嗽的发生.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总结同种异体肺移植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体会。方法 4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1例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另3例为双肺重度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但肺大疱占据胸腔不足1/3。4例均接受尸体供肺移植,为双肺弥漫性肺气肿的1例接受右肺移植,弥漫性肺气肿并部分相互融合成肺大疱的3例接受左肺移植,此3例分别于术中(1例)和术后(2例)接受右肺减容术。术后采用他克莫司、霉酚酸酯及泼尼松预防排斥反应,同时给予达利珠单抗或抗胸腺细胞球蛋白进行诱导治疗。结果4例手术经过顺利,1例术后第5d发生急性排斥反应,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逆转。2例受者顺利出院,并存活至今,最长1例存活已超过2年。2例分别于肺移植术后第74d、77d死亡。结论 终末期双肺弥漫性肺气肿可行单侧肺移植治疗,如果对侧肺有重度弥漫性肺气肿,特别是部分融合成大疱易破裂者,可同期期行对侧肺减容。  相似文献   
57.
目的  分析肺移植术后稳定状态受者1年内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行同种异体肺移植手术且术后处于稳定状态的41例受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受者术前、术后2周及每个月(术后1年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和比值。分析受者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手术方式、原发性移植物功能障碍(PGD)发生情况及原发病对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影响。结果  肺移植术后1年内,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及CD4+/CD8+比值随时间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 0.001)。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CD3+、CD3+CD4+T淋巴细胞绝对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659、0.109),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升高(P=0.02),而CD4+/CD8+比值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肺移植受者的年龄、性别、BMI、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是否出现PGD对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的动态变化无影响(P > 0.05)。肺移植术前原发病对CD3+CD4+T淋巴细胞的变化无影响,但感染性肺疾病受者术后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较高(P < 0.05)。结论  肺移植术后稳定状态受者CD3+、CD3+CD4+、CD3+CD8+T淋巴细胞绝对值在术后早期较低,随后逐渐恢复,术后6个月后达到稳态。其动态变化与受者年龄、性别、BMI、手术方式以及术后是否出现PGD无关。  相似文献   
58.
电视胸腔镜手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目的:探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微创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51例自发性气胸行VATS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特发性气胸(PSP)196例,继发性气胸(SSP)55例。结果:特发性气胸术后复发1例,继发性气胸手术后复发8例,平均住院7.6d,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2%。结论:VATS治疗自发性气胸具有微创、安全有效、复发率低等优点,对PSP可达到根治性效果,对SSP能有效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比较新型胸骨板与钢丝应用于胸骨合拢后在安全性、愈合等方面的差异,探讨胸骨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选择在国内两家医疗中心行胸骨正中切开术的患者60例,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0例.使用钢丝(对照组)和新型胸骨板(试验组)合拢胸骨,于术后1周、3个月、6个月随访观察患者切口疼痛、胸骨愈合和胸骨板或钢丝固定情况.结果 患者术后无死亡.术中共使用胸骨板117块,两组患者间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3个月、6个月时胸骨疼痛、胸骨临床愈合和不良事件发生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患者均未达到胸骨临床愈合;对照组1例胸骨松动伴伤口溢液,保守治疗(双头胸带固定)1周失败,改行小切口胸骨板合拢上段松动胸骨.术后6个月所有患者均达胸骨临床愈合标准.结论 与钢丝固定相比,胸骨板合拢胸骨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β-受体阻滞剂对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4~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瓣膜病患者60例,男28例,女32例;年龄19~66岁(46.25±11.59岁)。风湿性病变5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退行性病变5例。行二尖瓣置换术3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5例,二尖瓣和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8例。根据术后给予的辅助药物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3组,每组20例。A组:术后给予强心、利尿药治疗;B组:术后给予强心、利尿药和ACEI治疗;C组:术后给予强心、利尿药、ACEI和β-受体阻滞剂治疗。分别于心瓣膜手术术前、术后2周、8周和16周检测3组患者的超声心动图指标。结果术后2周3组右心室舒张期末内径(RVEDD)和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较术前有所下降(P〈0.05)。A组术后8周和16周左心房内径(LAD)和RVEDD与术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LVFS较术后2周有所提高(P〈0.05)。B组和C组术后8周和16周LAD和RVEDD呈进行性下降,而LVFS呈进行性升高(P〈0.05),与术前比较均明显增高(P〈0.05);且C组LVFS改善程度优于B组(P〈0.05)。结论心瓣膜病患者行人工机械瓣置换术后给予常规强心、利尿治疗外,辅以ACEI和/或β-受体阻滞剂治疗可能更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和结构。ACEI+β-受体阻滞剂联合使用较单独使用ACEI对心瓣膜置换术后患者心功能的恢复更有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