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是人体解剖学的常规技术,目前多以高位瓶滴注法进行。工作中,存在人工操作加药不方便的问题。采用电动泵加药,则技术复杂,成本过高。以前,我们曾研究安装过负压流射式尸体自动加药装置[解剖学杂志,1996,19(3):282]。现再向大家推荐一种回曲式尸体灌注加药装置。  相似文献   
62.
徒手从尸体箱内捞取、存放尸体,很不容易。用大铁钳、大铁钩等简单工具,从尸体池内捞取、存放尸体,也有困难。为解决从尸体箱内或尸体池内捞取、存放尸体难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观察与研究,笔者研究制作了1个“L”型转塔式组合尸体捞取装置。经使用,这个装置能够较为方便地从尸体箱或尸体池内捞取尸体,现将这个装置的研制  相似文献   
63.
在麻醉解剖学及脊柱外科等解剖学实验课中,需要切开椎管。以往常用骨凿及手动椎板锯手工切开椎管,操作时劳动强度大,费时,费力,效率低。大规模教学中,由于时间紧,切开的椎管多,很难取得好的教学效果。我们研制了一个椎板锯,经两届麻醉解剖学实验教学使用,效果良好,现将其制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4.
经颅入路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 探讨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在经颅视神经管减压开放术中的意义。方法 利用显微解剖和大体解剖学技术对 30个成人尸头和 5 0个颅骨的视神经管及有关结构进行观察。结果 视神经管颅口镰状襞在视神经上形成压迹者占15 .0 % ;与视神经相贴者占 6 6 .7% ;与视神经间有间隙者 18.3% .视神经管上壁前部厚后部薄 ,其长度为 (10 .0± 0 3)mm。视神经管颅口大于眶口。两侧视神经之间的夹角为 6 3.2°± 5 .8°。视神经管颅口与颈内动脉和眼动脉起始部关系密切。管内段眼动脉行于视神经腹侧 ,并有分支入视神经。结论 经颅视神经管减压术应切开镰状襞 ,利用视神经与颅正中矢状面的角度可确定视神经管上壁的位置。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颈内动脉和眼动脉。  相似文献   
65.
目的 通过对成人肩胛背动脉的解剖学观察及测量,研究从体表标志确定肩胛背动脉走行路线。 方法 解剖尸体26具(共52侧),显露肩胛背动脉,测量肩胛背动脉直径及其与肩胛骨内侧缘距离,所得数据经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结果 肩胛背动脉与肩胛骨上角距离为(0.34±0.25) cm,与肩胛冈内侧端为(1.58±0.41) cm,与肩胛骨下角为(3.45±0.28) cm,得出肩胛背动脉走行于肩胛骨内侧缘内侧,在距离肩胛骨上角0.34 cm、肩胛冈内侧端1.58 cm、肩胛骨下角3.45 cm三点处做一连线,该连线即为肩胛背动脉的体表投影。 结论 肩胛背动脉的体表投影为医务工作者应该掌握的知识要点,可避免操作过程中的动脉损伤,并可为确定肩胛背动脉皮瓣的中轴核心提供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66.
以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较少见。本科收治1例,经骨穿证实,现报告如下。女患,52岁,因头痛、恶心、呕吐一天,于1991年5月20日入院,既往健康,查体:T36.8℃,P86次/分,R20次/分,BP16/8KPa,皮肤粘膜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相似文献   
67.
复方中药对酒精性肝病大鼠核因子κB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复方中药对酒精洼肝病核因子κB(NF-κB)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末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酒精组大鼠肝细胞坏死增多,炎细胞浸润成团,细胞胞浆NF-κB的着色逐渐增强。而复方中药组病理改变和RF-κB的表达明显减弱。结论:RF-κB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损害的程度。复方中药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抑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κB(NF-κB)在酒精性肾损害时的表达及复方中药的干预作用.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及中药组,按本室方法用乙醇及抗纤复方I号直接灌胃,于4,8,12周末处死大鼠,HE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肾组织中NF-κB的表达.结果:中药组同酒精组比较,肾小球系膜增殖、间质局灶性炎性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扁平化和肾小管扩张等病理改变出现延迟且明显减轻.随着造模时间的延长,酒精组NF-κB表达进行性增强;中药组与酒精组比较明显减弱(P<0.05).结论:抗纤复方I号能够抑制酒精性肾损害时NF-κB的表达.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6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36例,普通治疗;B组40例,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C组42例,服普罗布考250mg;D组45例,联合服用瑞舒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14dhs-CRP、NO的变化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hs-CR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D组hs-CRP下降较A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D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7d、14dNO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和14d,B、C、D组NO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D组NO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CRP与梗死体积显著正相关(r=0.724,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1)。治疗前NO与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r=-0.797,P<0.01)。结论血浆hs-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浆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