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大鼠α-SMA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抗纤复方Ⅰ号对酒精性肝病时仅.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影响。方法:63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酒精组,中药组。酒精组及中药组分别用酒精和中药灌胃,在4、8、12周分别处死3组大鼠,观察肝脏病理改变及肝组织中α-SMA的表达。结果:随着酒精性肝病的发展,中药组痛理改变及α-SMA的表达与酒精组相比明显减弱。结论:α-SMA表达的强弱反映了酒精性肝痛时星状细胞活化及酒精肝病的程度;抗纤复方Ⅰ号能防止酒精性肝损害,有效地押制α-SM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2.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的数量、发出位置、血管的直径,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关系,为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红色明胶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20具(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和小隐静脉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2~4支,各营养动脉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其中三支发出较为恒定。腓肠神经的上、中、下三段营养分别由上述三支动脉提供。在小腿下1/3段,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之间距离为1~5mm。腓肠神经旁组织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结论手术时带少量神经旁筋膜组织可保证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坏。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和神经,供区比较隐蔽,可用于修复下肢远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3.
土槿皮乙酸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凋亡及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土槿皮乙酸(pseudolaric acid B,PAB)诱导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凋亡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学变化,An-nexinV/PI双染法检测细胞早期凋亡率,罗丹明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线粒体膜电位,Western blot检测PAB对caspase-3、caspase-9剪切片断,bcl-2、bax蛋白表达,及对MAPKs通路相关蛋白,包括p-ERK、ERK、p-JNK、JNK、p-p38、p38表达的影响。结果PAB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株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电镜结果显示0.5μmol·L-1PAB作用24 h后,核染色体聚集、边集,72 h凋亡小体形成。用0.5μmol·L-1PAB处理SGC7901细胞12、24、48、72 h,AnnexinV/PI双染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其早期凋亡率分别为10.06%、15.98%,23.12%,29.06%,而对照组的早期凋亡率仅为0.9%(P<0.05)。罗丹明染色检测线粒体膜电位,0.5μmol·L-1浓度的PAB作用于SGC7901细胞12 h后,线粒体膜电位开始下降并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加,12、24、48、72h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分别为26.36%、33.26%、41.28%、52.13%(P<0.05或0.01)。0.5μmol·L-1浓度的PAB作用于SGC7901细胞24h后,Western blot法检测发现caspase-3、caspase-9 2种蛋白均出现断裂片断,并随着时间的增加断裂更明显。进一步研究发现,PAB处理SGC7901细胞后,bax蛋白表达升高,bcl-2蛋白表达下降,同时JNK、p38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升高,ERK表达水平下降。结论PAB具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能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JNK和p38途径激活后通过对bax和bcl-2表达的调控,导致线粒体膜电位的下降,进而激活caspase最终导致细胞死亡,可能是其诱导胃癌细胞凋亡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4.
为减轻解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从尸体池内捞取、存放尸体的劳动强度,我们曾研究、制作了一个组合式尸体捞取装置[1].经过研究,我们又研制了一种旋转式双动滑轮组电动尸体捞取装置,用该装置从尸体池内捞取、存放尸体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工作人员工作更轻松.现将其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联合检测血浆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与血小板参数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12月—2013年10月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32例,设为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同期32例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糖尿病组,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3组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vWF水平及血小板各参数,观察其差异及HbA1c与血vWF水平、血小板参数的关系。结果 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组、糖尿病组和对照组的HbA1c、血vWF水平呈逐步下降趋势,组间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3组血小板计数(PLT)无显著差异(P>0.05);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在3组中呈逐步下降趋势,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HbA1c与vWF、MPV、PDW呈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死患者血vWF水平显著升高,联合检测血vWF与血小板各参数可为早期诊断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CMBs的存在,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结果 共纳入4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51例存在CMBs(31.1%).CMBs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CMBs组[(1.24±0.13)mg/L对(1.02±0.11) mg/L;=4.261,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高1个标准差优势比4.063,95%可信区间2.142~8.127;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r2=0.361,P=0.017).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与CMBs独立相关,且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57.
2002年7月~2003年4月,我院采用经脑动脉介入灌注降纤酶早期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8.
糖皮质激素生理和药理效应相当广泛 ,对神经元的作用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当脊髓接受外周伤害性传入时 ,会引起脊髓神经元c fos基因的迅速表达。c fos属于所谓“即早基因”的一种 ,其表达产物FOS已被广泛用作神经元活动的标志 ,也是研究痛疼传导、调控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本文对近 10年来刺激脊髓c fos表达的实验方法和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回顾 ,旨在为疼痛机制的研究和糖皮质激素对神经细胞作用的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在老年人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来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眩晕患者85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查体中心例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观察椎动脉走形、内径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的椎动脉内径低于对照组(2.25±0.41mm vs 3.34±0.38mm),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37.28±11.45cm/s vs 56.83±18.14cm/s)。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21.69%vs 4.71%)。观察组颈椎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2.16%vs 11.37%)。结论: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是一种无创的评价椎基底动脉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手段,可以为老年人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医学信息。  相似文献   
60.
经动脉灌注福尔马林固定尸体是人体解剖学的常规技术,目前多以高位瓶滴注法进行。工作中,存在人工操作加药不方便的问题。采用电动泵加药,则技术复杂,成本过高。以前,我们曾研究安装过负压流射式尸体自动加药装置[解剖学杂志,1996,19(3):282]。现再向大家推荐一种回曲式尸体灌注加药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