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垂体动脉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为蝶鞍区肿瘤手术提供垂体动脉的显微外科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显微解剖技术对17个甲醛固定、红色明胶动脉灌注的成年尸头标本的垂体上动脉和垂体下动脉进行观察。结果 :垂体上动脉主要起自颈内动脉床突上段的内侧壁或内下壁 ,发起后向内、向上斜行 ,直至垂体柄 ,行程中可分支至视神经、视交叉 ,起始部直径为 (0 .2± 0 .1)mm。垂体下动脉起自脑膜垂体干 (94.1% )或直接起自颈内动脉 (5 .9% ) ,发起后沿颈内动脉内侧前行 ,再穿出海绵窦内侧壁自鞍底至垂体 ,起始部直径为 (0 .8± 0 .2 )mm。结论 :鞍区肿瘤手术应注意垂体上、下动脉的走行特点 ,并保护好这些动脉 ,以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2.
颈椎钩突的解剖观察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临床颈椎钩突切除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方法  5 0套成人干燥椎骨C3~T1,共 30 0块 ,测量钩突的前后径、内外径、钩突高及钩突间距 ,并对有关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 从C3 ~T1钩突均见骨质增生 ,其中以C4 ~C6 出现率最高 ,分别为 1.7% ,3.2 % ,2 .8%。从C3 ~C7,钩突的前后径大小在 10 .7± 1.4~ 12 .3± 1.3mm之间、内外径在 5 .3± 0 .7~ 5 .6± 0 .6mm之间、钩突高在 5 .2± 0 .8~ 6.4± 0 .8mm之间 ,钩突间距为 5 .3± 1.3~ 6.2± 1.4mm。结论 钩突切除范围的大小是钩突切除术成败与否的关键。钩突的解剖对钩突切除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3.
为减轻解剖学实验室工作人员从尸体池内捞取、存放尸体的劳动强度,我们曾研究、制作了一个组合式尸体捞取装置[1].经过研究,我们又研制了一种旋转式双动滑轮组电动尸体捞取装置,用该装置从尸体池内捞取、存放尸体的速度更快,效果更好,工作人员工作更轻松.现将其制作过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4.
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皮瓣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腓肠神经营养动脉的数量、发出位置、血管的直径,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的关系,为确定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采用红色明胶经股动脉灌注的尸体20具(40侧),在手术显微镜下对腓肠神经营养动脉和小隐静脉进行解剖观察测量。结果腓肠神经营养动脉2~4支,各营养动脉形成血管网相互吻合,其中三支发出较为恒定。腓肠神经的上、中、下三段营养分别由上述三支动脉提供。在小腿下1/3段,小隐静脉与腓肠神经之间距离为1~5mm。腓肠神经旁组织含有与神经伴行的营养血管,其分支与皮下血管网相吻合,供应相应区域的皮瓣。结论手术时带少量神经旁筋膜组织可保证蒂部神经营养血管不被破坏。此皮瓣不损害重要血管和神经,供区比较隐蔽,可用于修复下肢远端皮肤及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水平与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应用磁敏感加权成像确定CMBs的存在,应用颗粒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CysC水平.结果 共纳入48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其中151例存在CMBs(31.1%).CMBs组血清CysC水平显著高于非CMBs组[(1.24±0.13)mg/L对(1.02±0.11) mg/L;=4.261,P<0.001].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ysC水平增高是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存在CMBs的独立危险因素(每增高1个标准差优势比4.063,95%可信区间2.142~8.127;p<0.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校正其他混杂因素后,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r2=0.361,P=0.017).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中,血清CysC水平与CMBs独立相关,且CMBs数量随着血清CysC水平的升高而增多.  相似文献   
56.
2002年7月~2003年4月,我院采用经脑动脉介入灌注降纤酶早期溶栓的方法治疗急性脑梗死30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7.
糖皮质激素生理和药理效应相当广泛 ,对神经元的作用方面仍需要进一步研究。当脊髓接受外周伤害性传入时 ,会引起脊髓神经元c fos基因的迅速表达。c fos属于所谓“即早基因”的一种 ,其表达产物FOS已被广泛用作神经元活动的标志 ,也是研究痛疼传导、调控的一项有价值的指标。本文对近 10年来刺激脊髓c fos表达的实验方法和影响因素作了简要回顾 ,旨在为疼痛机制的研究和糖皮质激素对神经细胞作用的研究提供形态学资料。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在老年人眩晕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10月来威海市立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老年眩晕患者85例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取同期在我院查体中心例行体检的健康老年受试者90例为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经颅多普勒诊断仪评估两组受试者的椎动脉、基底动脉,观察椎动脉走形、内径以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观察组的椎动脉内径低于对照组(2.25±0.41mm vs 3.34±0.38mm),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峰值流速低于对照组(37.28±11.45cm/s vs 56.83±18.14cm/s)。观察组的椎动脉、基底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21.69%vs 4.71%)。观察组颈椎病检出率高于对照组(32.16%vs 11.37%)。结论:颈部动脉超声联合TCD是一种无创的评价椎基底动脉病变和血流动力学改变的检查手段,可以为老年人眩晕的诊断提供重要的医学信息。  相似文献   
59.
目的:研究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相关解剖学特点,探讨腹腔镜下实施淋巴结清扫的正确方法和技巧。方法:通过29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手术和6具人体标本解剖,观察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的镜下解剖学定位标志、可利用的解剖间隙以及与开放手术的差异。结果:25例在腹腔镜下完成手术,4例因肿瘤浸润、淋巴结融合固定而中转行姑息性切除手术,手术清扫的淋巴结数目为11~32个。腹腔镜远端胃癌D2根治术淋巴结清扫均位于韧带和系膜形成的潜在间隙内。胰腺、结肠中血管、胃左血管位置恒定而突出,在腔镜下易于识别,可作为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的定位标志。结论:利用镜下解剖定位标志,进入正确的解剖间隙进行清扫,更符合安全性的原则和肿瘤根治的规范。腹腔镜下的相关解剖学研究为腹腔镜胃癌根治手术提供了正确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60.
目的观察瑞舒伐他汀联合普罗布考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及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方法 163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4组,A组36例,普通治疗;B组40例,每晚加服瑞舒伐他汀10mg;C组42例,服普罗布考250mg;D组45例,联合服用瑞舒伐他汀和普罗布考,均治疗14d。观察治疗前、治疗后7d、14dhs-CRP、NO的变化等生化指标变化。结果 (1)与治疗前比较,各组治疗后hs-CRP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C、D组hs-CRP下降较A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14d,D组hs-CRP水平明显低于B、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组在治疗7d、14dNO较治疗前均有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d和14d,B、C、D组NO水平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4d,D组NO水平明显高于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hs-CRP与梗死体积显著正相关(r=0.724,P<0.01),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正相关(r=0.437,P=0.001)。治疗前NO与梗死体积呈显著负相关(r=-0.797,P<0.01)。结论血浆hs-CRP、NO与急性脑梗死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瑞舒伐他汀、普罗布考能明显降低ACI患者血浆hs-CRP水平,升高NO水平,两药联合应用的疗效优于单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