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8篇
临床医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过Ⅰ型受体传导信号在小脑浦肯野细胞发育中的作用。为揭示临床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引起的遗传病发病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8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renshaw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神经研究实验室完成。小鼠种类为C57Bl/6J,敲除了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的Bmpr1a和Bmpr1b两个亚型基因,产生了条件性的BMPR-ⅠA和经典性的BMPR-ⅠB受体敲除鼠,破坏了在小脑内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并使用免疫双标calbindin,Tuj1估计小鼠胚胎13.5d和新生幼鼠的浦肯野细胞发育分化情况。结果:①在小鼠刚出生时,正常组鼠的浦肯野细胞都迁移到了小脑,并形成浦肯野细胞层;但在Bmpr1a/Bmpr1b双敲除鼠的浦肯野细胞迁移明显异常,大部分Calbindin阳性的浦肯野细胞呈簇状位于小脑深部,另有部分细胞迁移到了中脑下丘。②免疫双标显示在正常组双标的细胞位于小脑的腹侧缘;但在Bmpr1a/Bmpr1b双敲除组,双标记的浦肯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浦肯野细胞排列紊乱,说明浦肯野细胞的分化受到影响。结论:①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对浦肯野细胞的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或许是经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完成的。②只有两受体基因Bmpr1a和Bm-pr1b同时敲除才能影响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对小脑浦肯野细胞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2.
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造成中枢神经外伤损害的患者数量在急速增高,因此,中枢神经系统(CNS)损伤后神经元的存活与纤维再生是当前神经科学和临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观察成年金黄地鼠左侧视神经眶内切断术后,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以及上丘内小热休克蛋白27(small heat shock protein,HSP27)表达的变化。方法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及光密度测定。结果 在正常对照和手术对照组,双侧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上丘未见明显免疫反应物,光密度值之间亦无显著差异。而在实验组,与左侧相比,右侧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明显增强。术后1周,右侧脑内视觉通路可见免疫反应物明显沉着的阳性细胞,形态类似星形胶质细胞。统计学分析显示,视交叉、外侧膝状体和上丘左、右两侧的光密度差值在术后1周时最大,至术后第2周迅速降低,以后下降趋势减缓,到术后8周仍可见右侧光密度值高于左侧。结论 一侧视神经切断后,对侧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和上丘等区域均有HSP27表达的增强,并可持续至术后8周之久。提示上述区域HSP27表达增强与视觉通路的损伤有关,但其发生机理及生物学意义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4.
目的: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通过Ⅰ型受体传导信号在小脑浦肯野细胞发育中的作用。为揭示临床有关骨形态发生蛋白引起的遗传病发病及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实验于2004—03/2005-08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renshaw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神经研究实验室完成。小鼠种类为C57Bl/6J,敲除了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的Bmprla和Bmprlb两个亚型基因,产生了条件性的BMPR-ⅠA和经典性的BMPR—ⅠB受体敲除鼠,破坏了在小脑内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转导。并使用免疫双标calbindin,Tujl估计小鼠胚胎13.5d和新生幼鼠的浦肯野细胞发育分化情况。结果:①在小鼠刚出生时,正常组鼠的浦肯野细胞都迁移到了小脑,并形成浦肯野细胞层;但在Bmprla/Bmprlb双敲除鼠的浦肯野细胞迁移明显异常,大部分Calbindin阳性的浦肯野细胞呈簇状位于小脑深部,另有部分细胞迁移到了中脑下丘。②免疫双标显示在正常组双标的细胞位于小脑的腹侧缘;但在Bmprla/Bmprlb双敲除组,双标记的浦肯野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并且浦肯野细胞排列紊乱,说明浦肯野细胞的分化受到影响。结论:①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对浦肯野细胞的作用可能不是直接的,或许是经过一些中间环节来完成的。②只有两受体基因Bmprla和Bmprlb同时敲除才能影响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对小脑浦肯野细胞发育的作用。  相似文献   
45.
对于溃变神经纤维的镀染 ,Nute法是较可靠的形态学方法之一 ,但存在着程度较为复杂、烦锁等问题。为此我神经切片研究室在实际应用中 ,对于一些实验步骤 ,大胆地进行了改良和简化 ,结果与改良前相比没有显著差异 ,但操作过程却比原方法简便、易行、结果稳定 ,使实验者的工作量明显下降。现将改良的关键处介绍如下 :一、固定 :原方法 :灌注固定 先灌 0 .9%生理盐水冲出血液 ,再以 5 %重铬酸钾和 2 .5 %铬酸钾的水溶液 5 0 0 ml灌注固定。取出组织固定于 1 0 %中性福尔马林 1 w或更长至 3m。改良后 ,我们增加了取材后组织再浸泡于灌流液中 2…  相似文献   
46.
目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在神经细胞的生长、分化、增殖、凋亡等方面发挥作用,而Sonic hedgehog能调节小脑颗粒细胞的增殖,故实验设计了去除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后Sonic hedgehog信号在小脑颗粒细胞发育中作用的观察。方法:实验于2004-11/2005-10在美国费城儿童医院Crenshaw实验室和北京大学医学部解剖学神经研究实验室完成。①实验材料:C57Bl/6J小鼠40只;Bmpr1b敲除鼠系来源于Karen Lyons博士。②实验过程:通过敲除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的Bmpr1a和Bmpr1b两个亚型基因,去除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在小脑内的传导。③实验评估:使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了新生幼鼠小脑中Sonic hedgehog信号的表达情况。结果:①在胚胎11.5d,磷酸化SMAD免疫阳性的细胞被观察到在正常鼠神经管背侧的菱形唇附近,受体基因双敲除的小鼠背侧神经管中未发现免疫阳性细胞,此结果提示通过骨形态发生蛋白Ⅰ型受体传导的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已消失。当小鼠出生后,磷酸化SMAD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正常小鼠的内颗粒层,在基因敲除鼠只有一小部分区域有磷酸化SMAD蛋白的表达。②Sonic hedgehog表达在正常新生鼠小脑的颗粒细胞层和蒲肯野氏细胞层;基因敲除鼠Sonic hedgehog信号只表达在小脑一小部分区域的颗粒细胞层和蒲肯野氏细胞层,而大部分区域则缺少它的表达。PTCH和N-myc在小脑中的表达与Sonic hedgehog表达部位类似。这提示Sonic hedgehog信号及其PTCH和N-myc都参与了小脑颗粒细胞的发育。结论:实验阐明了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去除后,Sonic hedgehog信号对小脑颗粒细胞发育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7.
单细胞内注射法显示再生视网膜节细胞纤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