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129篇 |
免费 | 157篇 |
国内免费 | 11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44篇 |
儿科学 | 37篇 |
妇产科学 | 15篇 |
基础医学 | 143篇 |
口腔科学 | 38篇 |
临床医学 | 390篇 |
内科学 | 212篇 |
皮肤病学 | 15篇 |
神经病学 | 50篇 |
特种医学 | 151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53篇 |
外科学 | 149篇 |
综合类 | 931篇 |
预防医学 | 356篇 |
眼科学 | 36篇 |
药学 | 393篇 |
中国医学 | 317篇 |
肿瘤学 | 7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1篇 |
2023年 | 58篇 |
2022年 | 63篇 |
2021年 | 79篇 |
2020年 | 50篇 |
2019年 | 56篇 |
2018年 | 77篇 |
2017年 | 39篇 |
2016年 | 40篇 |
2015年 | 51篇 |
2014年 | 147篇 |
2013年 | 53篇 |
2012年 | 70篇 |
2011年 | 115篇 |
2010年 | 94篇 |
2009年 | 87篇 |
2008年 | 95篇 |
2007年 | 133篇 |
2006年 | 132篇 |
2005年 | 156篇 |
2004年 | 138篇 |
2003年 | 109篇 |
2002年 | 94篇 |
2001年 | 111篇 |
2000年 | 129篇 |
1999年 | 131篇 |
1998年 | 126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125篇 |
1995年 | 134篇 |
1994年 | 118篇 |
1993年 | 86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83篇 |
1990年 | 64篇 |
1989年 | 38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21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9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3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3篇 |
1960年 | 2篇 |
1959年 | 4篇 |
1958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目的 了解2009~2018年癌症康复相关研究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及研究前沿。方法 检索2009~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癌症康复相关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生成可视化科学知识图谱并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8年,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中共检索到癌症康复相关论文13956篇,年度发表论文数量总体呈增长趋势;《SUPPORTIVE CARE IN CANCER》是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美国是发表文章数量最多、最具权威性的国家,UNIVERSITY OF ALBERTA(阿尔伯塔大学)是最活跃的机构,Courneya KS是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作者;癌症研究领域热点词包括生活质量、体育活动、康复、运动、随机对照试验、前列腺癌、乳腺癌、淋巴水肿和肺癌。癌症、绝经后妇女、心血管疾病、主要结局指标、规律运动、氧化应激、社会支持、住院时间等可能是癌症康复未来潜在的研究方向。结论 癌症康复研究正在经历快速发展的阶段。近10年来,癌症康复研究形成了以国家和研究机构为单位的研究群体,其中欧美国家对癌症康复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美国在癌症康复领域的研究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癌症康复领域研究热点和学术前沿包括研究疾病、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3个方面,研究疾病主要集中于前列腺癌、乳腺及肺癌及并发症,研究群体以女性居多,研究方法多采用随机对照试验。 相似文献
93.
为探讨佛波酯对胃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受体的调变机制。以标记的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为配体,用放射配体结合分析法和MTT比色法研究了佛波酯对TNF受体的调节以及对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细胞毒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佛波酯可导致胃癌细胞(SGC7901)表面TNF受体数显著减少(由0.56×10-11nmol/细胞,下降到0.25×10-11nmol/细胞,P<0.01),而对受体的亲和力无影响;佛波酯不影响TNF-m的内化率、降解率和解离率,佛波酯也不改变胞浆TNF受体数目;佛波酯处理后的SGC7901细胞对肿瘤坏死因子突变体(TNF-m)的耐受性显著增强。去除佛波酯后12h,TNF受体可恢复80%,其恢复率与胰酶处理组相似。从而提示:佛波酯可能通过清除膜TNF受体而使TNF受体下调并抑制TNF-m的细胞毒效应 相似文献
94.
目的调查分析某村一起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历史性队列研究方法,应用ELISA对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该起暴发共报告病例34例,发病与接触腹泻病人(X^2=6.51,P=0.00)、食物暴露于苍蝇(X^2=4.61,P=0.00)及村民暴露于患者呕吐物或粪便1m内(X^2=3.09,P=0.00)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与饮用水来源(X^2=1.68,P=0.14)没有统计学意义上的关联。在采集的8份肛拭子样本中1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4份粪便样本中2份ELISA法检出诺如病毒抗原阳性。结论这是一起由诺如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胃肠炎暴发.密切接触是此次暴发的主要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95.
目的了解广东省二级以上医院的医院感染管理专业的设置情况和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式。方法随机抽取7个市的18家医院,采用现场调查与查阅资料的方式,统一填写调查表。结果18家医院全部成立医院感染管理科,10所医院的专职人员配备数符合要求(55.6%),其中1000张床位以上医院的专职人员配备达标率仅为25%。500张床以下的医院专职人员配备达标率为50%。全部专职人员中女性所占比重较大(79.9%),年龄均数为40岁,学历以大、中专为主,职称以中、高级为主。从事医院感染工作的平均年限为6年,96.6%的专职人员取得上岗证。病例监测以回顾性调查与临床医生填报相结合的方式为主。结论医院感染管理专业设置基本规范,专职人员的数量在1000张床位以上医院明显不足。专职人员素质及培训有待提高。医院感染病例监测方式建议以前瞻性监测为主。 相似文献
96.
外源性糖对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不同外源性糖对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酚红还原-微量板法测定15株口腔细菌在4种外源性糖作用下,细菌孵育液上清中的过氧化氢含量。结果:口腔不同细菌利用葡萄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有很大差异,血链球菌ATCC10556、ATCC10557、唾液链球菌HHT等在蔗糖和麦芽糖的作用下,其产生的过氧化氢量高于葡萄糖和乳糖,而变形链球菌JH145、具核梭杆菌WDC97-11除乳糖略低外,其它3种糖则大致相同。牙龈紫质单胞菌、粘性放线菌、中间普氏菌、伴放线放线杆菌在各实验组中均不产生过氧化氢。结论:口腔细菌产生过氧化氢的能力受外源性糖的影响,各种细菌对外源性糖反应不一,即使是同一种细菌也因菌株不同而有很大差异,提示这些细菌在糖分解或糖酵解中的途径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97.
+Gz暴露后大鼠海马生长抑素与学习能力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持续性正加速度( Gz)暴露后,缺血恢复期大鼠学习能力和海马生长抑素的变化规律。方法雄性SD大鼠8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 6Gz/3min组和 10Gz/3min组,观察不同G值 Gz作用后,0d、2d、4d和6d大鼠(每组8只)学习能力的变化,及 Gz暴露后0d、2d和4d大鼠海马生长抑素的变化情况(每时间点每组8只)。结果Y型迷宫测试中,与对照组比较, 6Gz/3min组正确反应次数和反应时在0d无显著性改变,在暴露后2d、4d和6d时正确反应次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反应时均显著延长(P<0.01); 10Gz/3min组在暴露后各时间点的正确反应次数均显著减少(P<0.01),反应时均显著延长(P<0.01);与 6Gz/3min组比较, 10Gz/3min组的正确数仅在0d时显著减少(P<0.01),反应时显著延长(P<0.05),余无显著差异。放射免疫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 6Gz/3min组在暴露后0d,2d海马SS显著降低(P<0.05或P<0.01); 10Gz/3min组在暴露后0d,2d时间点海马SS显著降低(P<0.01)。结论 Gz暴露导致大鼠学习能力受损,海马生长抑素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98.
99.
颞骨病变的影象诊断,过去主要靠平片和多轨迹体层摄影。近年来,由于CT扫描技术的改进,空间分辨力已达0.1mm的高水平,已成为诊断方面的重要检查方法。最近磁共振也正在应用于临床。本文论述一下颞骨及颅底肿瘤主要病变的影象特征(包括磁共振)。一、颞骨肿瘤 (一)胆脂瘤胆脂瘤是锥体内发生的肿瘤。原发性胆脂瘤少见,它是由误入锥体的类上皮细胞发生的,继发性胆脂瘤发病率高,它是由慢性中耳炎引起的。在此论述继发性胆脂瘤的X线的表现。胆脂瘤的诊断,除因先天畸形看不到鼓膜外, 相似文献
100.
本文观察了10名游泳运动员和10名实验室工作人员在递增负荷运动中心功能的变化及其与无氧阈的关系.结果为:(1)游泳队员的无氧阈值明显高于无训练的实验室工作人员;(2)运动中每搏量稳定时的强度与无氧阈强度是密切相关的;(3)运动至无氧阈强度以后,心输出量的增加主要靠心率的增加来维持;(4)无训练者在运动一开始就动用心力储备,增加心率和每搏量,而游泳队员则在运动至40W以后才开始增加心率和每搏量.这些结果表明,无氧阈与心功能具有很密切的关系,可用它来反映心功能的好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