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0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5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14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8篇
外科学   218篇
综合类   170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4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在中度病变的病人表达最多,在重度者表达最少(P〈0.05).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于肾间质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中、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尿NAG酶的含量呈负相关(r=-0.57,P〈0.05),与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性(r=-0.82,P〈0.01).结论: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2.
补肾清热毒方对cGVHD狼疮小鼠肾组织细胞Fas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补肾清热毒方(简称补清方)对cGVHD狼疮样小鼠模型肾组织细胞Fas的调节作用.方法:将模型小鼠于诱导后第4周,随机分为补清方组(10只),泼尼松组(10只),模型组(6只)及未造模的F1对照组(6只),用药8周后处死,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检测Fas基因转录及其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补清方可上调Fas mRNA和蛋白水平.结论:补清方治疗LN的作用可能是通过上调Fas,促进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3.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减轻肾小球硬化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63,自引:4,他引:59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对肾小球细胞外基质产生和降解的作用。方法用5/6肾切除的方法诱导大鼠肾小球硬化模型并给予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苯那普利(6mgkg-1/d)治疗6周,观察了大鼠血压、蛋白尿和残余肾组织的病理改变以及用免疫组化和Northernz印迹杂交的方法检测了纤维连接蛋白沉积和血管紧张素Ⅱ1A(AT1A)受体、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基因的表达。结果苯那普利治疗能明显降低5/6肾切除大鼠血压、尿蛋白排泄和减轻肾脏的病理改变,并且减少了残余肾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的沉积以及降低了ATIA受体、PAI-1和TGFβ基因的表达。结论通过抑制PAI-1和TGFβ基因的表达,苯那普利减少了细胞外基质的产生并促使其降解,这可能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减轻肾小球硬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4.
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沉积与肾小球硬化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利用7/8肾切除大鼠模型就肾小球内纤维蛋白原相关抗原沉积与肾小球硬化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7/8肾切除大鼠肾小球FRA,纤维连结蛋白,纤维蛋白样渗出显著增加。FRA沉积与FN分布强度、系膜硬化程度和纤维素样渗出显著正相关;FN与系膜硬化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5.
健康人增龄与脉压指数和升主动脉内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日趋严重。近来研究表明,脉压增大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也是反映血管硬化的一项重要指标,而脉压指数不仅反映了血管的固有顺应性,而且反映了血管的动态顺应性,同样是评价血管顺应性的指标之一,并与脉压保持良好的一致性。近年来,超声法评价大动脉顺应性为临床诊断动脉硬化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我们拟探讨健康人增龄与脉压指数和升主动脉内径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6.
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2006年血液净化论坛会议纪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4月26日-4月29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血液净化论坛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6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本次会议收到投稿论文273篇.举行了3场大会报告、29场专题报告、9场卫星会议及加个口头报告。会议以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为主题,同时也对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血浆吸附技术等进行了深入探讨。国内肾脏病领域知名专家黎磊石院士、王海燕教授、陈香美教授做了大会报告,着重阐述了血液净化领域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7.
重视延缓IgA肾病进展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78,自引:4,他引:74  
免疫球蛋白A(IgA)肾病是以肾小球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免疫复合物肾小球肾炎,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也是慢性肾脏病(CKD)的主要类型,约占我国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40%。过去认为IgA肾病是预后良好的疾病,现在已明确IgA肾病是进展性疾病,诊断后每10年约有20%的患者进展到慢性肾功能衰竭,IgA肾病现在仍然是我国慢性维持性血液透析的首位原发病。因此,我们应该重视探索IgA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尽最大可能延缓IgA肾病肾功能的恶化,减少尿毒症的发生。一、对IgA肾病发病及进展机制的认识到目前为止,关于原发性IgA…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高糖对肾小球系膜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onnexin 43)表达和细胞间通讯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调整培养液葡萄糖浓度为以下3组:正常葡萄糖组(5.5mmol/L葡萄糖)、高糖组(30mmol/L葡萄糖)和渗透压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加24.5mmol/L甘露醇),于37℃5%CO2条件下培养24、48h后.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荧光漂白恢复(FRAP)技术检测细胞间通讯功能,并应用Northern印迹和细胞免疫化学、Western印迹方法检测connexin 43 mRNA和蛋白质表达,比较3组之间的差异。结果正常葡萄糖浓度培养下系膜细胞表达丰富的connexin 43,细胞间通讯功能良好。高糖培养的系膜细胞细胞间通讯功能下降,荧光淬灭后的恢复比例和速度显著低于正常糖组(P〈0.05)。同时高糖环境下培养的系膜细胞connexin 43 mRNA和蛋白质表达均较正常糖组显著下降(P〈0.05)。渗透压对照组与正常糖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可抑制connexin 43的基因和蛋白质表达及细胞间通讯功能,可能是糖尿病肾病系膜细胞表型和功能异常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9.
大鼠肾组织中AT1AmRNA的原位杂交检测师锁术陈香美叶一舟瘳洪军程庆砾我们用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亚型(AT1A)探针原位杂交观察了大鼠肾组织中的AT1AmRNA的分布,希望为地高辛标记RNA探针原位杂交的广泛应用及AT1A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一定的实验依...  相似文献   
110.
人尿酸转运蛋白在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定位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明确人尿酸转运蛋白(hUAT)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内的定位表达情况&#65377; 方法 利用DNA重组技术构建hUAT&#65377;绿色荧光蛋白的融合基因分别导入人HKC及非洲爪蟾卵细胞&#65377;构建hUAT的谷胱甘肽转移酶(GST)融合表达载体并制备抗hUAT的多克隆抗体&#65377;利用免疫荧光&#65380;Western印迹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等技术观察hUAT在人HKC的定位表达&#65377;结果 成功制备了兔抗hUAT-GST多克隆抗体&#65377;利用该抗体及构建的pEGFP-hUAT荧光表达载体进行Western印迹和免疫荧光检测,结果表明hUAT是一种膜蛋白,并且表达于人HKC胞膜上,Northern blot结果也表明人HKC在高尿酸环境中的hUAT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 < 0.05)&#65377;结论 hUAT并非典型的膜转运蛋白,可能是以二聚体的形式才能够表达在细胞膜上,它在细胞内的定位表达可能需要特殊的转录调控机制&#6537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