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23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8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3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目的探讨奥美沙坦酯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结扎SD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24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单纯心肌梗死组(AMI组)、奥美沙坦酯1mg·kg^-1·d^-1组(OML组)和奥美沙坦酯3mg·kg^-1·d^-1组(OMH组)。另设假手术组(Sham组)8只作为对照。术后24h始灌胃给药共2周。ELISA法测定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以Ⅷ因子相关抗原抗体做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测定心肌微血管密度(MVD)。结果与Sham组比较,AMI组、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AMI组比较,OML组和OMH组血清VEGF含量无明显变化(P〉0.05);与Sham组比较,AMI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与AMI组相比,OML组和OMH组的心肌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加(P〈0.05)。结论奥美沙坦酯能促进AMI大鼠心肌血管新生,此效应与VEGF途径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42.
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AS)时二甲基精氨酸二甲基氨基水解酶(DDAH)活性的改变以及虎杖(HZ)对其的干预作用。方法:将36只日本大耳白兔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高脂组(HC组)、高脂加 1、3、9 g/d 3种不同剂量HZ组(SHZ组、MHZ组、LHZ组)和高脂加L 精氨酸组(L Arg组),测定非对称性二甲基精氨酸(ADMA) 水平及肾脏DDAH活性。结果: HC组AS斑块明显,腹主动脉壁中层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增强,内皮细胞染色减弱,ADMA水平增高,而肾脏DDAH活性却明显降低;不同剂量 HZ组呈剂量依赖性改善上述各项指标。结论:AS时DDAH活性降低而致血浆ADMA水平增高和 NOS系统紊乱,HZ能呈剂量依赖性地提高DDAH活性并具有抗AS效应。  相似文献   
243.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在一定的诱导条件下可以分化为多种细胞。 5 氮胞苷可以诱导离体MSC出现心肌表型。MSC移植研究表明 ,在心肌组织微环境中 ,MSC可向心肌分化并与宿主心肌功能整合 ,从而修复损伤坏死心肌、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244.
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治冠心病的现代概念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病因及病理已日趋明显 ,血清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增高是重要危险因子。通过应用他汀类调脂药物来控制血清胆固醇 ,降低低密度脂蛋白 ,升高高密度脂蛋白 ,尤其是对高危人群 ,就有可能预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生。当然 ,要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45.
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的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应用ABPM检测了108例EH各期患者的ABP值,比较它们与现有的动态高血压诊断标准的符合率,结果发现:EHI-Ⅲ期患者的动态血压值与White等提出的“清醒血压>18.6/12.0kPa及睡眠血压>16.0/10.6kPa的总读数>40%”为动态高血压标准的符合率最高。提示在临床工作中采用张维忠等协作研究的ABP正常参照值(血压均值),并同时结合White标准可作为动态高血压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