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3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9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正> 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有一少部分TCRrδ+T细胞的存在。由于其数量少,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时,会出现非特异性阳性细胞增多,造成实验数据误差。为此,我们成功地用FITC直接标记微量抗TCRrδ+单抗(抗-TCRδ_1,美国T细胞科学公司赠送),用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此类细胞。 取纯化的抗-TCRδ_1IgG1mg,转入2ml体积  相似文献   
52.
自从T 细胞受体TcRα、β、γ、δ基因的发现,以及这些基因序列克隆化、重排、表达的研究,使人们对T 细胞发育的后期有所了解。尽管多数研究者认为胸腺内大多数未成熟的T 细胞是CD_4~-CD_8~-CD_3~-细胞,但有关T 细胞发育的极早期,即从多能干细胞成为胸腺内定向T 细胞前体,仍然是一个“黑箱”。本文作者及其它研究者,用抗造血细胞及T 细胞系的单抗,对人胚胎组织细胞进行了大量的免疫荧光试验,获得了一些定位于人胸腺原基前和后的T 细胞前体的表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制备鼠抗人程序性细胞死亡分子10(programmed cell death 10, PDCD10)的单克隆抗体,探讨PDCD10蛋白的结构和功能.方法:利用重组PDCD10蛋白为免疫原,免疫BALB/C小鼠,取免疫小鼠的脾细胞和同系小鼠的骨髓瘤细胞Sp2/0进行常规融合, 通过间接ELISA的筛选和有限稀释克隆化,获得鼠抗PDCD10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通过ELISA,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等方法对其特性进行鉴定.结果:成功地建立了3株稳定分泌抗PDCD1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5G1, 4F7和3H5.3株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球蛋白亚类分别为IgG1(4F7和5G1)和IgG2b(3H5).ELISA检测的单克隆抗体腹水效价可达1:107.3株单克隆抗体与重组PDCD10蛋白有较强的特异性反应,而与大肠杆菌细胞裂解液以及谷胱苷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没有交叉反应.同时,5G1单克隆抗体也能特异性地结合真核细胞内源性和超表达的PDCD10蛋白,免疫荧光竞争结合实验以及Western blot的结果证明3株PDCD10的单克隆抗体能够识别不同的抗原表位,内源性以及超表达的PDCD10蛋白主要定位在细胞核.结论:获得了效价高、特异性好的PDCD10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PDCD10的生物学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4.
恶性血液病细胞WT1基因表达及其临床预后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少学者发现 WT1基因在白血病中存在高表达 [1 - 3 ] ,但其作用机理尚不清楚 ,与白血病的预后关系也有争论[4,5 ] 。我们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 (RT- PCR)检测了多种白血病细胞系和淋巴瘤细胞 ,以及 15 2例造血系统恶性疾病患者WT1m RNA表达情况 ,探讨其临床意义。1 研究对象与方法1.1 细胞系  K5 6 2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变 )、HL- 6 0 (急性髓系白血病 )、HEL(急性红白血病 )、DAMI(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H9(T细胞淋巴瘤 )及 U937(组织细胞型淋巴瘤 )。1.2 病例组 收集本院 1995~ 1998年住院的造血系统…  相似文献   
55.
背景:细胞凋亡在腰椎间盘退变中起重要作用。程序性死亡分子5是一个促细胞凋亡的蛋白,在骨关节炎的软骨细胞中表达增高,但是至今未见在退变椎间盘中表达的报道。 目的:观察程序性死亡分子5在正常、突出和脱出腰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规律,分析其在腰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 方法: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程序性死亡分子5在2例正常、23例突出和17例脱出腰椎间盘髓核细胞中的表达,用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标记法和透射电镜检测髓核细胞凋亡情况;用天狼星红染色观察髓核组织细胞外基质Ⅰ,Ⅱ型胶原纤维的变化。 结果与结论:脱出组髓核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分子5的阳性率高于突出组(P < 0.05),脱出组髓核细胞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末端标记阳性率高于突出组(P < 0.05)。荧光显微镜和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结果显示程序性死亡分子5表达定位于退变椎间盘的髓核细胞的细胞核;用透射电镜检测到凋亡的髓核细胞;天狼星红染色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髓核中Ⅱ型胶原纤维减少,Ⅰ型胶原纤维增多。结果提示退变椎间盘髓核细胞表达程序性死亡分子5上调,细胞凋亡增加,程序性死亡分子5介导的细胞凋亡在椎间盘退变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制备兔抗人LC3的多克隆抗体,为细胞自噬的研究提供有用的检测工具。方法:构建pET32a(+)LC3的原核细胞表达载体并进行序列鉴定,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LC3蛋白,SP-Sepharose XL柱纯化;纯化的人LC3蛋白免疫兔制备抗血清,通过LC3蛋白偶联的Sepharose 4B(LC3-Sepharose 4B)亲和层析纯化兔抗人LC3的多克隆抗体,以间接ELISA和Western blot鉴定其特异性。结果:成功实现了LC3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和纯化,并用质谱分析证明表达蛋白相对分子质量(Mr)为15 500。制备的兔抗人LC3多克隆抗体具有很高的特异性,与大肠杆菌成分无交叉反应。Western blot能够特异检测自噬过程中LC3Ⅰ型和Ⅱ型蛋白,观察到自噬发生时LC3Ⅰ向LC3Ⅱ的转化。结论:获得了重组人LC3蛋白,成功地制备了该分子的特异性多克隆抗体,为细胞自噬的检测提供了有用的探针。  相似文献   
57.
妊高征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变化的研究张英姿陈英玉荣抗美姜秀清李法升(滨州医学院妇产科学教研室)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是由单核巨噬细胞及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炎症细胞因子(inflammatorycelfactor),在机...  相似文献   
58.
目的 探讨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细胞程序性死亡分子5(programmed cell death5,PDCD5)的表达及其与腮腺细胞凋亡的关系,以期了解PDCD5在腮腺萎缩中的作用.方法 对66只Wistar大鼠建立腮腺主导管结扎动物模型,分别在结扎0、1、3、5、7、14、21、30、60、90和120 d(每个时间点6只大鼠)获取腮腺标本,免疫组化法检测腮腺细胞中PDCD5的表达,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原位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腮腺细胞的凋亡.结果 PDCD5蛋白在正常的腺泡细胞和导管细胞中呈低水平表达,均匀分布于胞质.腮腺主导管结扎后,PDCD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在结扎后3d腺泡细胞中PDCD5的吸光度值达峰值(1.261±0.048),胞质和胞核中均有表达.在结扎后1、3d,腺泡细胞中PDCD5的吸光度值均显著高于导管细胞,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检测结果显示,结扎后3d腮腺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腺泡细胞凋亡指数[(21.750±0.119)%]显著高于导管细胞[(5.720±0.205)%],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DCD5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腮腺主导管结扎诱导的细胞凋亡呈显著正相关(r=1,P=0.003).结论 大鼠腮腺主导管结扎后PDCD5的表达与腮腺萎缩过程密切相关,PDCD5在腮腺结扎后的细胞凋亡途径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9.
陈英玉 《吉林医学》2008,29(21):1870-1870
目的:探索振动扣击机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疗效。方法:将住院小儿支气管炎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用常规消炎、雾化吸入治疗外,用振动扣击机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达95%,总有效率为100%,而对照组治愈率为63%,总有效率为8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振动扣击机治疗小儿支气管炎确实舒适、安全,可以缩短病程。  相似文献   
60.
应用鼠抗人T细胞单克隆抗体OKT系列,结合流式细胞术,分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法(DFA)和间接免疫荧光法(IFA)对正常成人外周血T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定的CD+3、CD+4和CD+8细胞百分率以及CD+4/CD+8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DFA检测的非特异性荧光染色细胞数(2.81±2.02)明显低于IFA(11.57±5.5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