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0篇
内科学   7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桡动脉起自腋动脉1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据《中国人体质调查》2 76侧统计 ,高位桡动脉占6 .15 % (17侧 ) ,其中 14侧起自肱动脉 ,3侧起自腋动脉。作者在教学中遇到 1侧桡动脉发自腋动脉 ,报道如下 :该标本为一老年男性的右侧头、颈、上肢。桡动脉的发出点与肩胛下动脉发出点齐平 ,略偏前方。发出部位位于臂丛内侧束与外侧束合成正中神经点之上。腋动脉发出肱动脉后 ,走行于合成点之后 ,而桡动脉则在走行于合成点之前。桡动脉起点外径 2 .1mm ,向下行于肱二头肌内侧 ,尺神经、正中神经和肱动脉的前方 ,并在肘窝处逐渐向外侧方走行 ,达肱桡肌深面。高位桡动脉在臂部未见分支 ,进入前…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探讨带血供正中神经腕部感觉束转位桥接尺神经缺损的解剖学基础。方法:14例成人上肢标本,观测腕部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长度、神经束、血供等。摹拟带血供腕部正中神经感觉束转位桥接尺神经缺损术。结果:①正中神经腕部长度为7.8cm(7.5~8.1cm)。神经束数为19~27束,以感觉束为主,感觉束位于尺侧,运动束和混合束位于桡侧。感觉束无损伤分离长度为10.0~14.0cm。正中神经营养动脉距桡骨茎突上方6.2cm(6.1~6.6cm)处发自桡动脉,长度为5.7cm(5.1~6.1cm),起始外径为1.2mm(1.1~1.4mm)。②尺神经腕部长度为9.4cm(8.9—9.7cm),神经束数为14~19束,感觉束和运动束大致相等。感觉束位于掌挠侧,运动束位于背尺侧。结论:带血供正中神经腕部感觉束转位桥接尺神经缺损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3.
后天梅毒主要通过性接触感染,已为众所周知,但一家三人同患梅毒尚属罕见。现就我们所见病例报道如下。例1:女,8岁(先证者)。因其母发现该患儿外阴、肛周赘生物2天来我所就诊。既往该患儿无外阴破溃史,病后局部无自觉症状。体检:一般情况良好,体重22kg,体温37℃,五官未见异常,心、肺、肝、脾及神经系统检查未见异常。皮肤科检查:头、面、躯干、四肢及掌跖等部位皮肤未见皮疹,外阴及肛周见群集性05cm至15cm大小污灰色扁平丘疹,皮损基底宽而无蒂,周围有暗红色浸润。双侧腹股沟部各扪及两三个花生米大小淋巴结,可活动,无触痛。妇科检查:处…  相似文献   
134.
目的:了解综合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对抑郁症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药物与每周2次的支持性治疗和或每2周1次的系统性家庭治疗相结合。对照组单用抗抑郁药治疗。入院前、入院后第2周进行一次HAMD评分,观察3个月,通过HAMD评分变化、药物剂量及有效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综合治疗组HAMD减分下降快,药物剂量小,有效住院时间短,与单纯药物治疗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对抑郁症进行综合治疗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5.
坎地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对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6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4)及对照组(n=32),两组均口服胺碘酮,治疗组加用坎地沙坦8mg/d,疗程均为12个月。观察比较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以及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的左心房内径值。结果:对照组房颤复发14例,治疗组房颤复发7例,治疗组房颤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两组左房内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个月后对照组左房内径显著大于治疗组(P<0.01)。结论:坎地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可降低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并能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136.
137.
目的 探讨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试验检测犬不同程度急性缺血心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方法 对10只开胸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狭窄前、狭窄50%、狭窄75%时基础状态下及腺苷负荷试验状态下进行心肌声学造影,观察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心肌显影情况,用Qlab软件对局部心肌微泡再充盈曲线进行定量分析,得出各心肌节段的平台期强度(A)、再充盈平均速度( β)及A·β值,然后对各节段心肌灌注参数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LAD 50%狭窄腺苷负荷前,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但A、β及A·β值与正常对照区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LAD75%狭窄程度时,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明显减少,A、β及A·β值与正常对照区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腺苷负荷后,LAD 50%、75%狭窄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均明显减少,正常灌注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均明显增加,缺血与非缺血节段心肌的血流灌注对比差异均明显增大,两者间A·β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 0.01 ).结论 实时心肌声学造影结合腺苷负荷试验可以提高对犬不同程度缺血心肌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38.
两种建立兔VX2肝癌模型方法的超声评价及病理对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两种超声引导下建立兔VX2肝肿瘤模型方法的效果差异。方法:超声引导下分别采用VX2瘤组织悬液(A组)和瘤组织小块(B组)对两组新西兰兔肝脏进行接种,接种后于第7、14、21和28天时采用超声观测两组成瘤过程并记录,处死动物后取病理标本进行对照。结果:超声观测下兔肝VX2肿瘤多呈等回声结节,边界清楚,可见声晕或丰富血供;当肿块直径≥1cm时,超声能准确地反映肿瘤生长情况,与病理检测结果一致。A组与B组成瘤率分别为26.7%和66.7%,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多为多结节散在分布,异位种植多;B组肿块多生长局限,呈孤立结节。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瘤块接种法是一种简单、省时、微创、成瘤率高,且能达到批量建模要求的动物模型制作方法。  相似文献   
139.
目的探讨缺血心肌区域性纵向应变及圆周向应变的特点。方法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42例冠心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冠状动脉狭窄率50%)和缺血组(冠状动脉狭窄率75%)。利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两组患者左心室各个节段的纵向应变和圆周向应变,将冠状动脉每支血管灌注范围内各节段应变的平均值作为区域性应变,并将两组的区域性应变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在42例冠心病患者中,对照组19例,缺血组23例。缺血组病变血管灌注范围的区域性纵向应变和圆周向应变均小于对照组相应血管灌注范围的区域性纵向应变和圆周向应变(P0.05)。结论区域性应变是识别缺血心肌的一个较为稳定和可靠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0.
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及与病理对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浅表部位脂肪瘤的声像图特点,探讨超声对其诊断价值。方法超声检查620例浅表部位脂肪瘤患者,观察肿块数量、部位、形态、大小、边界、内部回声、毗邻关系、距皮肤深度、是否在脂肪层内等,同时观察包块内部及周边的血流分布,分析肿块的超声表现与病理组织学分型的相关性。结果典型的脂肪瘤380例,超声表现为边界清楚,包膜高回声,肿块内部呈低回声,与周围脂肪回声相似,问有纤细的条纹状高回声分隔;病理组织学表现为大量成熟的脂肪细胞。高回声脂肪瘤175例,超声表现为肿块呈高回声,明显高于周边脂肪组织回声,分界清楚,但无包膜,内部回声较均匀;镜下可见脂肪细胞及毛细血管和纤维组织。非典型脂肪瘤65例。结论浅表脂肪瘤的超声分型,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