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1.
为了为医生提供稳定性和一致性的医学诊断影像,医用显示器必须进行校正。校正器的作用是保证显示器在所有照明环境中保持理想的亮度水平,能够根据周围亮度的变化自动调整屏幕亮度。其亮度补偿功能可保证医用显示器启动时在最短的时间内使亮度进入稳定的状态,同时检测和补偿LCD的背景亮度和灯管的温度以及环境温度的变化。医用显示器的校正分为外置亮度计手动校正与内置亮度计自动校正。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方法88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以10%间隔回顾性重建30%~70%时相的图像,根据患者心率分三组(组Ⅰ:﹤60次/分、组Ⅱ:60~70次/分、组Ⅲ:﹥70次/分),由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结果左侧冠状动脉组Ⅰ、组Ⅱ、组Ⅲ最佳重建时相多位于60%~70%R-R间期;右侧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组Ⅰ多位于心率60%~70%R-R时相,组Ⅲ则多位于40%~50%R-R间期。LM、LAD近段在三组间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中远段、LCX各段、RCA近段、远段在组Ⅰ与组Ⅱ间的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组Ⅲ的可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A中段在各组间的可评价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率和相位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率高于70次/分的患者,左右冠脉分支需分别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33.
正常喉部高分辨率CT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高分辨率CT检查32例正常喉部,详细描述了不同层面上正常CT解剖。熟悉正常喉部CT解剖及其分区的解剖标志,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正确估计肿瘤浸润范围,以及合理选择治疗方案和术式。  相似文献   
34.
副鼻窦癌钙化:一较少见的CT征象:附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副鼻窦癌出现钙化或骨化属一较少见的CT征象。本文报道4例并探讨其病理机制。材料与方法:4例副鼻窦癌均由CT作出诊断。男3例,女1例,年龄49 ̄62岁。结果:3例位于右上颌窦,1例筛窦累及右上颌窦。未分化、低分化腺癌,粘液表皮样癌,囊性腺样癌各1例。4例癌体内均见钙化或骨化。结论:起源于上皮的腺癌可以出现钙化或骨化,并非是骨和软骨肉瘤的特有表现,不能以此鉴别肿瘤的组织学来源。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MRI上腰椎间盘局限性高信号区(HIZ)与性别、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72例(2860个椎间盘)腰椎MRI资料中HIZ发生率与性别、年龄、体重和腰痛症状的相互关系。对16个发生HIZ的腰椎间盘行CT椎间盘造影(CTD),对所得图像行改良Dallas分级并结合疼痛诱发试验综合分析。结果:HIZ发生率为34.97%(200例),男性为34.46%,女性为35.63%,性别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8岁后,HIZ发生率随年龄增长逐渐升高,50~59岁达到高峰(56.70%),此后发生率逐步降低。体重增加亦可致HIZ发生率升高,当体重≥90kg时,HIZ发生率达57.89%。腰痛者HIZ发生率(42.75%)高于无腰痛者(28.05%),二者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16个行CTD的椎间盘中,疼痛诱发试验阳性者多为Dallas 4级(8/9),疼痛诱发试验阴性者多为Dallas 3级(6,7)。结论:MRI上腰椎间盘HIZ与年龄、体重及腰痛症状相关。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影响因素.方法 88例患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冠状动脉成像,以10%间隔回顾性重建30%~70%时相的图像,根据患者心率分三组(组Ⅰ:<60次/分、组Ⅱ:60~70次,分、组Ⅲ:>70次份),由两名医师评价不同心率、不同时相的图像质量.结果 左侧冠状动脉组Ⅰ、组Ⅱ、组 Ⅲ最佳重建时相多位于60%~70%R-R间期;右侧冠状动脉最佳重建时相组Ⅰ多位于心率60%~70%R-R时相.组Ⅲ则多位于40%~50%R-R间期.LM、LAD近段在三组问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LAD中远段、LCX各段、RCA近段、远段在组Ⅰ与组Ⅱ间的可评价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组Ⅲ的可评价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CA中段在各组间的可评价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心率和相位影响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对于心率高于70次/分的患者,左右冠脉分支需分别进行重建.  相似文献   
37.
作者报道5例双侧明显不对称之腰大肌。男4例,女1例,年龄31~74岁,因外伤、淋巴瘤、不明原因腹痛等行腹部、盆腔CT检查。所有病人腰大肌上部正常,双侧对称,但于L_2~L_5水平,一侧腰大肌突然变细,2例为右侧,3例左侧,1例自变细段示明显脂肪浸润,余4例为正常肌肉组织,但直径缩小,腹、背部及盆腔内肌肉未见异常,无代偿性肥大或脊柱侧凸及神经或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步态、肌张力和反射正常,下肢对称、无病理反射。  相似文献   
38.
作者报道1例22个月小儿,由少见的腺肌瘤样错构瘤致回-回型肠套叠。临床表现为腹绞痛和呕吐3天。体检腹胀,肠鸣音亢进、反跳痛、触痛。仰卧位、立位腹部平片示肠梗阻,小肠扩张并有气-液平。钡灌肠结肠正常,但所见回肠粘膜水肿,钡剂返流至回肠末端显示环形、跳跃状充盈缺损,符合回-回型肠套叠。升高钡袋加压未能复位。剖腹探查示回-回型肠套叠,且见粘膜下或浆膜下肿块。  相似文献   
39.
四叠体池的蛛网膜囊肿罕见,作者报导2例。结合矢状面图像重建,CT清晰显示四叠体池蛛网膜囊肿之位置及范围,均显示明显的幕上扩张,1例囊壁发现迷走脉胳丛实属罕见。作者回顾,颅内蛛网膜囊肿幕下较少见,有五个位置:小脑后中线处,小脑半球后外侧,桥小脑角,斜坡及四叠体。其中,以小脑后及桥小脑角较为常见。四叠体囊肿见于婴幼儿;两型小脑后的囊肿见于年青人,桥小脑角囊肿几乎仅见于成人。四叠体池囊肿约有1/4可延伸到幕切迹上方,如幕上成份异常大,小脑幕  相似文献   
40.
膝关节病变的诊断主要根据临床症状和关节造影、关节镜创伤性检查方法,而无创性检查方法,如平片和超声诊断价值不大。应用正确的CT检查技术,关节腔内不用造影剂,可显示膝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病理性改变。一、检查技术病人仰卧,仅患肢在CT架孔内,膝关节下放一三角形塑料垫,呈8~10度半屈位,足和股部用带子固定,股骨和胫骨中心与CT架中心一致。对侧肢体髋关节屈曲,足部蹬踏在CT架前壁上,髋部屈曲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