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5篇
内科学   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目的:探讨腹腔镜治疗粘连性肠梗阻的疗效及康复。方法:24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术后鼓励患者起坐,主被动活动等。结果:24例患者术后无并发症,术后6个月均恢复正常饮食,并无复发。结论:腹腔镜粘连松解术是目前治疗术后粘连性肠梗阻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2.
目的 原代培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探讨简单、有效的塑料孔板原位鉴定方法.方法 采用Hiroaki等的方法并做了改良,在塑料孔板里进行胎鼠海马神经细胞原代培养,7 d后分别用传统和改良的甲苯胺蓝(TB)染色法、改良的神经细胞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染色法对海马神经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无血清细胞培养法神经细胞结构特征明显,能形成明显的神经网络结构.传统的TB染色法染色单一,均为淡蓝色;改良的TB染色法红蓝匹配,对比度好;改良的免疫组化NSE染色法胞质阳性.结论 无血清培养法是海马神经细胞培养的理想方法,塑料孔板细胞培养原位染色简单易行,对细胞及分子水平研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3.
霍纳综合征由瑞士眼科医生Johann Friedrich Horner在1869年首先详细描述[1],这一综合征是由支配头面部的交感神经传出通路中任一部分中断所造成的,主要有三大指征:瞳孔缩小、睑裂变小、眼球内陷.还可能出现半侧面部无汗、眼压降低球结膜充血等[2],常见于颈段脊髓炎症和颈内动脉血栓形成.我们报道1例由颈动脉支架成形术(carotid angioplasty and stenting)引起的霍纳综合征.  相似文献   
54.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ECD)最近颁布了一系列的评价化学物生态毒性的检测方法,生态毒理学的目的主要是研究化学品对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本文主要对新颁布的生态毒理测试指南进行了简要介绍,供国内实验室参考。  相似文献   
55.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病房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 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方法 对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2009年1月~12月重症监护病房不同患者的各类标本中分离的72株鲍氏不动杆菌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体外活性,耐药率最高的为复方新诺明(90.3%);其次分别为氨曲南(88.9%)、哌拉西林(86.1%)、头孢哌酮(81.49%)、左氧氟沙星(79.2%)、环丙沙星(73.6%)、庆大霉素(73.6%)、头孢他啶(70.8%)、头孢吡肟(65.3%)、妥布霉素(58.3%)、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1.7%)、亚胺培南(37.5 %);耐药率低于30%仅为阿米卡星(20.8%)和头孢哌酮/舒巴坦(26.4%).结论 鲍氏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呈现多重耐药性,耐药现象非常严重,仅阿米卡星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低于30%,应引起临床医师高度重视,合理用药,同时严防其在重症监护病房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6.
目的:利用不同剂量的卵清蛋白(OVA)诱导大鼠,探索建立-个稳定、理想的大鼠支气管哮喘模型。方法:用低、中、高剂量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后再雾化吸人同-致敏原从而诱发大鼠哮喘发作,分别观察各组大鼠肺组织病理切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计数和分类以及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BALF中OVA特异性IgE(OVA--IgE)以及外周血和BALF自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Y(interferOn~7,IFN-y)水平。结果:3个模型组大鼠较正常对照组均出现哮喘异常症状,但高剂量组有明显的腹式呼吸和呼吸短促,且高剂量组肺组织病理显示气道炎症较低、中剂量组明显严重,3个模型组的BALF中细胞总数较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增高,且高剂量组增高有显著性(P〈0.05);中、高剂量组的嗜酸粒细胞较对照组增高,且3个剂量组之间差异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O.05和P〈O.01)。中、高剂量组的淋巴细胞较对照组增高均有显著性(分别为P〈O.05和P〈O.01)。中、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显著升高(P均〈O.05)。高剂量组大鼠血清中IL-4和BALF中0VrA-IgE较对照组和低、中剂量组增高有显著性(P〈O.05),中剂量组BALF中OVA—IgE较对照组增高有显著性(P〈O.05)。高、中剂量组较低剂量组和对照组IFN-7下降,差异均有显著性(P分别〈O.01和〈O.05)。结论:幼年大鼠哮喘模型中的致敏原剂量的大小与哮喘气道变应性炎症的程度有关,大剂量腹腔注射OVA是-种操作简便的诱发大鼠哮喘模型的方法,成功率高,重复性好,值得动物实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用猪链球菌2型、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O26(Entemhemorrhagic Escherchia coil,EHEC O26)经不同途径感染小鼠,研究其感染传播途径,并作细菌毒力监测。方法6周龄小鼠分别经腹腔注射丝裂霉素0.2mg/只。降低其免疫力,然后分别经皮肤创面,灌胃和腹腔注射猪链球菌2型和EHEC O26,另外用粪肠球菌ATCC29212。大肠埃希菌ATCC25922作阴性对照,进行临床观察和微生物学检查。结果猪链球菌2型经皮肤创面感染的小鼠病死率60%,病死日2—5d;经口灌胃感染的小鼠病死率60%,病死日7—10d。从病死鼠的心脏穿刺液中重新分离到猪链球菌2型。经腹腔注射猪链球菌2型及粪肠球菌ATCC29212的小鼠未见死亡,而腹腔注射EHEC026和大肠埃希菌ATCC25922后,小鼠在10h内死亡。结论本实验采用人工划破小鼠尾巴并在创面接种猪链球菌2型.证实该菌经皮肤创面感染这一重要途径,同时发现腹腔注射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杆菌会引起小鼠非特异性死亡。这对研究猪链球菌2型的致病机制,疫苗的研制评价和抗菌药物的效果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8.
党参不同提取部分活性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比较研究党参不同溶剂提取部分的药理活性.方法:系统溶剂法提取分离得到四个部分,分别为石油醚部分、乙酸乙酯部分、乙醇部分和水部分,通过耳廓致炎法、镇静催眠实验、炭粒廓清法、消炎痛致胃溃疡法对四个部分进行药效学比较研究.结果:四个部分的极性不同,所包含的化学成分不同,各部分的药理活性亦不相同.结论:石油醚部分抗炎效果最为显著,水部分增强免疫力作用最为显著,乙酸乙酯部分抗胃溃疡活性最为显著,而乙酸乙酯部分和水部分具有显著的中枢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9.
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nterohemorrhagicEscherchia coli,EHEC)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危害严重的肠道致病菌,其中E.coliO157∶H7,E.coliO111和E.coliO26血清型是许多国家引起疾病流行爆发的重要病原体,能引起人类出血性肠炎(HC),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等,严重时致人死亡[1]。最近,我院从1例人感染猪链球菌的病人肠道内分离出1株EHEC O26型菌株。该病例从血液中检出猪链球菌Ⅱ型(Streptococcus suisⅡ),同时从肠道中检出产生强烈毒素的EHEC O26,这在国内尚属首例。报道如下。1病历摘要沙××,男,43岁,家…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绒毛和蜕膜中调节性T细胞(Treg)/Th17免疫失衡在习惯性流产(RSA)患者免疫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收集RSA患者和自愿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正常对照组)的绒毛和蜕膜,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中Treg和Th17细胞数量,采用RT-PCR检测其中叉头翼状螺旋转录因子(Foxp3)和维甲酸相关核孤儿受体γt(RORγt)的mRNA水平;收集RS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细胞介素(IL)-10、IL-17A和IL-17F的水平;统计分析Treg细胞和其相关细胞因子、Th17细胞和其相关细胞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和正常对照组比较,RSA患者绒毛和蜕膜中Th17细胞明显增多(均P0.01),Treg细胞明显减少(均P0.01),RORγt的mRNA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Foxp3的mRNA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RSA患者外周血中IL-17A和IL-17F水平明显升高(均P0.01),TGF-β和IL-10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RSA患者和正常对照组Treg细胞数量和TGF-β及IL-10水平、Th17细胞数量和IL-17A及IL-17F水平均呈正相关(均P0.01)。结论绒毛和蜕膜中Treg/Th17免疫失衡可能与RSA的免疫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