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3篇
耳鼻咽喉   68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7篇
基础医学   62篇
口腔科学   7篇
临床医学   217篇
内科学   78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18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32篇
综合类   305篇
预防医学   84篇
眼科学   27篇
药学   122篇
中国医学   71篇
肿瘤学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对血液科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PICC)患者血流感染的预防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6年12月于医院血液科住院并置入PICC导管的1 896例患者,为FMEA实施阶段组;2015年1月-2015年12月于医院血液科住院并置入PICC导管的1 566例患者,为FMEA未实施阶段组。运用FMEA分析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同时对改进结果进行评估;查询FMEA实施前后血液科发生血流感染的例数,计算感染率;对疑有PICC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患者,采集血样进行血培养检查;FMEA实施前后,对科室护理人员PICC导管置管和维护的知识与操作进行考核。结果 FMEA未实施阶段组患者共发生血流感染49例,感染率为3.13%,FMEA实施阶段组患者共发生血流感染18例,感染率为0.95%;FMEA后PICC导管患者血流感染发生率降低(χ2=6.355,P0.001);FMEA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置管和维护的知识与操作考核得分分别为(72.56±13.25)和(91.58±8.51),实施后得分高于实施前(t=2.375,P=0.011);67例发生血流感染患者共检出病原菌71株,其中革兰阴性菌56株占78.87%、革兰阳性菌14株占19.72%、真菌1株占1.41%。结论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对血液科PICC置管患者血流感染的原因分析准确,相应的改进措施能有效降低血流感染风险,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14)C呼气试验对武昌地区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检测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10月-2017年10月于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 000例体检者为研究对象,所有体检者均接受~(14)C呼气试验,对Hp的感染情况进行分析,并对不同性别、年龄及烟酒嗜好等情况下的检测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 000例健康体检者中共检出Hp阳性者561例,阳性率为56.10%,其中570例男性中Hp阳性者324例,阳性率为56.84%,430例女性中Hp阳性者238例,阳性率为5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p阳性者集中于35~45岁,阳性率为76.61%(95/124),46~55岁Hp阳性率为57.43%(85/148),56~65岁Hp阳性率为54.30%(164/302),66~75岁Hp阳性率为51.88%(138/266),76~85岁年龄段Hp阳性率最低为49.38%(79/160),Hp阳性率表现为各年龄段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阳性率表现出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的趋势(P0.001);有吸烟、经常饮酒及有烟酒(经常饮酒)者分别相比无吸烟、偶尔饮酒或无饮酒及无烟酒(偶尔饮酒)者Hp阳性率高(P0.001)。结论 ~(14)C呼气试验对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且Hp感染率在中年人群及有烟酒嗜好者中具有较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膀胱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的变化,并探讨两者关系。【方法】采用右下腹腔内一次性注射链脲佐菌素60mg/kg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26只,分别于成模后1、3、6个月观察膀胱组织的病理改变,检测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变化。【结果】随糖尿病病程延长,膀胱组织发生病理改变,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表达显著增强,两者呈正相关。【结论】核因子-kBp65、肿瘤坏死因子-a与糖尿病膀胱的病理、功能改变相关。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观察新生儿呼吸道感染不同吸痰方法的效果。方法 对80例患有呼吸道感染且气道分泌物多的患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经口腔和鼻腔及8号吸痰管经口腔和鼻腔4种方法吸痰,并对4种方法的效果进行观察及对比。结果 采用8号吸痰管经口腔吸痰和一次性头皮针管经鼻腔吸痰效果明显。结论 鼻鼾音明显的新生儿采用一次性头皮针管经鼻腔吸痰较经口腔吸痰有效,咽喉部痰鸣音明显采用8号吸痰管经口腔吸痰较经鼻腔吸痰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5.
对肠道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营养状态与疾病的关系及营养支持现状进行综述,提出应早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通过饮食指导、个体化营养支持及多学科协作,以改善营养不良或具有营养不良风险患者的营养状态及预后。  相似文献   
46.
目的:通过对门诊药房工作量的系统测算得出门诊药房人员配置方案,给合理配置门诊药房人力资源作参考。方法:运用工时测定法对2013年1~4月在某院门诊药房工作的18名药学专业技术人员每日的工作内容进行跟踪观察与计时。将测算结果录入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对各个岗位的工作量进行分类汇总。将相关参数带入人力编制公式计算所需人数。结果:确定了9项门诊药房工作项目平均操作时间,对其中调配药品和发药两项操作时间进行了细化。根据工作量计算所需药师人数为13.29人,加上门诊药房组长、工勤人员,共15.29人,约16人。结论:运用工时测定法能科学的测算每项工作的耗时。门诊药房的工作人员资质、数量等应以工作量为依据合理配置。  相似文献   
47.
面神经隐窝的显微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面神经隐窝的局部显微解剖结构.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10具(20耳)人尸颞骨进行面神经隐窝的显微解剖观察测量;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对3例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去除鼓室病变,对8例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患者进行了人工耳蜗置入术。结果:通过面神经隐窝可以清楚观察到镫骨、镫骨肌腱、圆窗、鼓岬、鼓室窦等中后鼓室的重要结构;对胆脂瘤性中耳炎者.经面神经隐窝入路可在保留外耳道后壁的同时.彻底清除病变,进行鼓室成形术;8例耳聋者均成功置入了人工耳蜗,术后不同程度的恢复了听感。手术后面神经功能全部正常。结论:掌握面神经隐窝的局部解剖结构,经面神经隐窝入路手术是安全可靠的,可彻底清除后鼓室病变,顺利置人人工耳蜗电极。  相似文献   
48.
目的了解甘肃省风疹病毒流行情况,进行风疹野病毒流行株的分离、鉴定。方法2009—2013年从甘肃省风疹暴发和散发病例中采集具有风疹典型症状患者咽拭子标本255份,经用非洲绿猴肾细胞/淋巴信号激活因子转染的非洲绿猴肾细胞(Veto/SLAM)从风疹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风疹野病毒,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风疹病毒株进行基因型别检测分析。结果2009—2012年甘肃省共报告疑似风疹7964例,临床诊断7334例,实验室诊断630例,对送检的255份风疹疑似病例咽拭子标本中分离出35株风疹野病毒,分离率为13.73%;分离鉴定出的35株风疹野病毒病例中,年龄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共30株,占阳性毒株总数的85.71%,15岁以上的5株,占阳性毒株的14.29%;35株风疹野病毒流行株主要分布在甘肃省9个市、州的17个县、区。结论甘肃省2009~2013年风疹野病毒流行优势株为IE基因型,是甘肃省风疹病毒优势株。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运转状况,为如期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2012年甘肃省麻疹实验室网络(MLN)血清IgM检测、病原学监测、实验室质量控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麻疹监测系统(MSS)报告甘肃省疑似麻疹1275例,采集血清标本1242份,采集率97.41%;麻疹IgM抗体阳性710份,阳性率57.16%;检测风疹血清标本1198份,阳性率20.36%;2011—2012年共收到疑似麻疹、风疹咽拭子标本1019份,分离出58株麻疹病毒,鉴定为Hla基因亚型;分离出风疹病毒20株,为1E基因型;2011—2012年甘肃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实验室。通过了世界卫生组织和国家麻疹实验室组织的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和血清复核符合率均为100.00%;全省14个市、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麻疹网络实验室,连续两年通过了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织的职能考核和现场认证,血清盲样考核符合率96.67%,血清抽样复核符合率98.41%。结论2011—2012年甘肃省MLN运转良好,为麻疹疑似病例实验室诊断和麻疹流行监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为阻断麻疹病毒传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0.
针对传统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对血管进行分割存在耗时长且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本研究提出一种新的基于Stein-Weiss解析函数的BP神经网络算法用于血管分割。首先为每个体素构建一个Stein-Weiss函数,然后根据Stein-Weiss解析函数的解析性,计算出相应体素的16个特征值,将这些特征值输入到BP神经网络的输入层,采用BP神经网络的自学习能力对这些数据进行分类学习,最后通过BP神经网络的泛化能力来获取血管边缘。对肝脏血管分割的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传统的BP神经网络分割算法,该算法提取的函数血管边缘识别率高、细节丰富,分割效率也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