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7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8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为寻找合适长度的红系增强子,在不影响病毒滴度和前病毒整合稳定性前提下,提高外源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作者将完整β基因(β)或部分缺失IVSII(第二内含子)的β-基因(Δβ)和不同长度的红系增强子(36、292、与341bp)分别克隆于反转录病毒载体N2A上,重组体分别转染ψ-2单向性包装细胞系,由ψ-2出芽的病毒颗粒感染PA317双向性包装细胞系,筛选病毒滴度较高,前病毒整合完整的PA317细胞克隆的病毒上清感染鼠红白血病(MEL)细胞,用RNase保护实验检测β-珠蛋白基因的表达。结果表明,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前病毒整合和较高的病毒滴度,而且含292bp和341bp红系增强子的β-基因表达水平接近或达到内源性α基因。  相似文献   
42.
1981年9月,我们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法对我院义务献血员进行异常血红蛋白普查时,发现一例慢速异常血红蛋白,位于HbA与HbA_2之间,相当于Q组。采集先证者血样进行化学结构分析,证明为HbQThailand。 1958年,Valla等首先在一居住在新加坡的中国人家庭中发现了HbQ复合HbH病,当时未进行结构分析。随后在我国台湾、泰国和日本相继发现,命名为HbG Thaich—ung[α74(EF_3)Asp→His]或HbQ Thailand。曾氏在我国大陆首次报道,至今国内已发现多例,多在南方。在我国北方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43.
本文报导对德宏、西双版纳两地区六例少数民族异常Hb先证者——HbE的一级结构分析,包括西双版纳地区的2例基诺族,1例傣族和1例汉一布朗族;德宏地区的1例阿昌族和1例景颇族。其中对基诺、阿昌、景颇以及布朗族的异常Hb的研究,是在此四种少数民族中首次被发现并用一级结构分析鉴定为HbE的变种。  相似文献   
44.
1981年3~7月在对我院住院及门诊病人进行异常血红蛋白(Hb)病普查中发现两例慢速Hb,其电泳位置介于HbA与HbA_2之间,相当于HbG组。肽链裂解电泳(pH8.6)显示2例均为慢速β-链变种。化学结构分析结果证明一例为HbG Coushatta,用β22(B4)Glu→Ala表示,另一例为HG台北,用β22(B4)Glu→Gly表示。报告如下: 例1 李××,男,52岁,汉族,祖籍为天津市人,因胃溃疡住院治疗。耳垂血醋纤薄膜电泳(pH8.6)显示一条慢速Hb区带。患者无贫血外貌,无黄疸,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血常规检查结果为:Hb14.4g%,RBC488万,WBC  相似文献   
45.
对一例严重贫血患者进行检查,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显示其红细胞内含有一种泳动速度比HbA慢而与HbA_2相同的异常血红蛋白。对它进行一级结构分析证明它是HbE(α_(2)β_(2) 26Glu→Lys)。结合临床症状和血细胞学检查结果,初步认为患者具有血红蛋白Е复合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其父具有与患者相同的异常血红蛋白为HbE杂合子。  相似文献   
46.
先征者男,15岁,毛难族,广西环江县人。血常规正常。其家系25个成员中,2人携带 Hb New Yrok复合 HbE双重杂合子,9人携带 Hb New York,2人携带 HbE,均为杂合子。先征者的 Hb New York 和 HbE,基因分别来自其祖父和外祖父。受检者均无临床症状和异常体征。此为国内外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47.
应用高效液相层析法和微晶纤维素薄层指纹图谱法,在我国人群中首次发现一例稀有β-链变异体:HbD Ouled Rabah [β19(B1)Asn→Lys]。先证者女,14岁,壮族,广西靖西县人。先证者母亲及其三个兄妹均为携带者,无明显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8.
我们选择来源于正常小鼠骨髓的一种典型的早期造血祖细胞FDCP 1作为细胞模型 ,通过对稳定表达野生型和Y5 6 8F Y5 70F双位点突变型人c kit受体的重组细胞株hc kit FDCP 1和hc kitDM FDCP 1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研究hc kit受体近膜区第 5 6 8位和 5 70位酪氨酸磷酸化对FDCP 1细胞增殖的影响。材料和方法1 试剂 重组人SCF购自R&D公司 ,抗人c kit受体单克隆抗体购自Neomarkers公司 ,FITC标记的山羊抗小鼠IgG购自邦定泰克公司 ,四甲基偶氮唑盐 (MTT)和碘化丙锭 (PI…  相似文献   
49.
目的筛选并鉴定肝内及肝外胆管癌组织表达下调的miRNAs,进行初步的功能研究。方法利用miRNA-基因芯片方法筛选肝内、肝外胆管癌组织特异表达下调或共同表达下调的miRNAs,选择real-time PCR方法进行验证;根据肝内及肝外胆管癌不同的下调miRNAs表达谱,选择差异明显且具有代表性的miRNAs,利用miRNA特异模拟物转染胆管癌细胞系QBC939,利用MTT试剂盒分析细胞增殖变化,研究表达下调miRNAs与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关系。结果表达分析显示,肝外胆管癌组织特异表达下调的miRNAs共25个,肝内胆管癌组织特异表达下调的miRNAs共15个,在肝内及肝外胆管癌组织均表达下调的miRNAs共6个。在胆管癌细胞系QBC939中分别过表达miR-181a、miR-596、miR-492以及miR-602可以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结论肝内及肝外胆管癌具有不同的miRNAs表达谱,表达下调的miRNAs可以明显抑制胆管癌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0.
为探讨细胞色素P-450c17-羟化酶(P-450c17)mRNA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肾上腺皮质腺瘤(APA)及增生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采用Northern Blot法对7例APA组织,3例结节样增生组织,7例正常肾组织与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P-450c17mRNA在原醛肾上腺皮质增生组织与正常肾上腺组织中的表达、在原醛APA组织与原醛肾上腺皮质增生组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