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9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张振江  陈景寒 《山东医药》2005,45(27):81-82
病历摘要 患者女,39岁,2004年5月19日入院。患者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活动后加重,无发热、咳嗽、胸痛、声嘶及头颈肿胀,无眼睑下垂、构音不清、吞咽不畅及运动性肌无力等,未行任何治疗,症状渐加重,来我院行X线检查示“前上纵隔肿瘤”而收入院。查体:T36.8C,P80次/min,R20次/min,Bp120/60mmHg。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紫绀,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  相似文献   
32.
非小细胞肺癌中MMP-2、CD44V6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细胞黏附因子(CD44V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肺癌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术前未进行放、化疗的肺癌患者的切除标本,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肺癌组织中的CD44V6和MMP-2的表达。结果 肺鳞癌与肺腺癌中CD44V6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3%(14/24)和68.42%(13/19);M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4.16%(13/24)和84.21%(16/19)。CD44V6与MMP-2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肺癌病理分期以及术后血行转移显著相关(P〈0.05),CD44V6阳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为25.62%,5年生存率为6.41%;阴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为64.71%,5年生存率为56.82%,两者差异显著(P=0.000)。MMP-2阳性者的3年生存率为18.8%,5年生存率为8.67%;阴性表达者的3年生存率为66.30%,5年生存率为42.66%,两者差异显著(P=0.0067)。CD44V6和MMP-2的阳性表达呈显著性相关(P:0.007)。结论CD44V6和MMP-2对于肺癌的侵袭、淋巴结转移、术后血行转移以及预后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3.
对比手辅助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与传统术式的手术创伤程度。认为前者的手术创伤小于传统术式,胸部切口的差异可能是造成患者IL-6血清反应程度不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4.
病儿男,10岁.咳嗽、活动后喘憋1个月.查体:气管右移,未闻及左肺呼吸音.胸部CT示左胸腔内巨大软组织密度肿块,密度不均,其内可见脂肪密度;纵隔受压右移,左肺正常肺组织受压不张,增强扫描病变可见轻度强化,其内可见强化血管影.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9-顺式维甲酸对肺癌细胞中粘附分子CD44、CD54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umol/L9-cis-RA作用于肺癌细胞24、48、72h后CD44、CD54阳性标记率的变化。结果PG细胞株中CD44阳性标记率显著下降,CD54显著上升,这种影响9-cis-RA作用24小时后即显现,72小时仍存在。A549细胞株中CD54变化与PG细胞株类似,但CD44阳性标记率在各时相无明显变化。结论9-cis-RA可显著诱导肺癌细胞CD54或抑制CD44的表达。但在不同细胞,作用机制可能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36.
目的:初步探讨III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p53mRNA表达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30例行新辅助化疗的III期NSCLC患者,应用RTPCR法分别检测肿瘤与同肺叶正常组织p53mRNA的表达,随访患者生存情况。结果:①肿瘤组织中p53mRNA表达阳性17例(56.7%),正常组织中3例(10%),二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所有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9个月。肿瘤组织中p53mRNA阳性者中位生存时间13.1个月,阴性者32.0个月,二者有统计学差别(P<0.05)。结论:III期NSCLC患者正常组织中p53mRNA呈低表达,肿瘤组织中则呈高表达。p53mRNA表达可预测新辅助化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37.
贵刊2005年第4期以加发编者按和点评的方式发表了我们的“胸腔镜辅助经膈肌食管癌切除胃食管胸内吻合术”一文,我们对点评意见进行了讨论,现将有关观点进一步进行说明如下。  相似文献   
38.
胸腔镜辅助经膈肌食管癌切除术   总被引:19,自引:2,他引:17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难度较大,近几年发展比较缓慢。我们采用手辅助的方法经右侧膈肌进入胸腔完成食管肿瘤和淋巴结摘除,取得了良好的近期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9.
联合脏器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37例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贲门癌侵及周围脏器的联合脏器切除术的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并发症的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6月至2004年7月37例贲门癌直接侵及胃体、胃底、胰和脾施行联合脏器切除治疗局部晚期贲门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死亡率为2·7%(1/37),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25·0%。1、3、5年总的存活率分别为:69·4%(25/36),44·4%(16/36),19·4%(7/36)。手术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与标准贲门癌切除术相比差异无显著性,预后与标准贲门癌切除术亦相近。结论局部晚期贲门癌的联合脏器切除术可提高贲门癌的切除率,改善生活质量,提高5年存活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0.
残胃贲门癌及胃部分切除后食管癌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残胃贲门癌、食管癌的治疗原则同一般贲门癌及食管癌。但由于病人已行胃部分切除,因此消化道重建则是治疗的关键。消化道的重建与第一次胃切除的方式、肿瘤发生及受累部位、以及残胃大小等直接相关。此外,还要考虑到病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