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9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1+869T/C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with Restri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phism,PCR-RFLP)技术检测156例子痫前期患者(子痫前期组)和252例正常妊娠健康孕妇(对照组)外周血的TGF-β1+869T/C基因多态性,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GF-β1基因+869T/C位点存在CC、CT、TT三种基因型,子痫前期组CC基因型占33.33%,CT基因型占62.18%,TT基因型占4.49%;对照组CC基因型占13.10%,CT基因型占48.41%,TT基因型占38.49%。子痫前期组孕妇CC和CT基因型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1);而TT基因型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子痫前期组+869T/C位点C等位基因频率(64.42%)明显高于对照组(37.30%),T等位基因频率(35.58%)明显低于对照组(62.7%)。结论 TGF-β1+869T/C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2.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心电图ST段改变情况及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病变特点。方法以冠心病(CHD)合并2型糖尿病(DM)81例为DM组,不合并糖尿病的冠心病患者314例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两组心电图ST段改变及冠脉造影的病变特点。结果 DM组与对照组比较心电图ST段改变分别为37.0%、34.4%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冠脉造影DM组受累血管病变血管支数,狭窄程度、弥漫性病变及小血管病变与对照组比较,χ2分别为18.7、35.7、35.7、5.82(P均<0.05)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累及范围广,狭窄程度严重,病变特征多以弥漫性和小血管病变为主。  相似文献   
33.
目的 观察川芎嗪治疗老年人早期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stoperative cognitive dysfanction,POCD)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科2008年1-9月行择期手术老年病人中确诊为早期POCD30例进行观察,年龄65~88岁.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10例):川芎嗪1组,术前及术后分别经静脉5min内静滴川芎嗪注射液4mg/kg.术后2天继续静滴4mg/(kg·d);B组(10例):川芎嗪2组,术前及术后分别经静脉5min内静滴川芎嗪注射液8mg/kg.术后2天继续静滴8mg/(kg·d);C组(10例):用等容量生理盐水代替川芎嗪注射液,余同试验组.观察对比三组的疗效.结果 A组(川芎嗪1组)总有效率为50%;B组(川芎嗪2组)总有效率为60%,C组(生理盐水组)总有效率为30%.A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和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用药期间,均未见发热、皮疹无不适之诉.无心慌、无胸闷、无血压升高等短暂反应表现.结论 川芎嗪用于治疗老年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安全、有效、可行,但尚需进行更多的来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34.
背景:前期研究将传统名方"安宫牛黄丸"经提取精制而成的新型水溶性静脉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应用于临床治疗冠心病并取得很好的疗效,但其具体机制未完全明确.目的:观察醒脑静对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探讨醒脑静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增生的应用价值.方法:取3~5代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在培养基中添加10 μg/L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增殖,醒脑静组加入不同浓度的醒脑静干预,阳性对照组添加氟伐他汀,并设立单纯细胞培养的空白对照组.结果与结论: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可见不同浓度的醒脑静均可使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呈现胞浆收缩,贴壁细胞减少,坏死细胞增多.醒脑静组的细胞增殖率低于肿瘤坏死因子α组(P < 0.05),且呈剂量及作用时间依赖关系.证实醒脑静能有效抑制重组人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 factor-β1,TGF-β1)在大鼠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的变化。方法将25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5只,假手术组10只,模型组10只,假手术组和模型组观察时间点为术后1周、2周、4周、8周。采用腹主动脉部分缩窄术,建立大鼠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模型。应用超声心动图动态监测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mension,LVEDd),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T)和左心室后壁厚度(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T);解剖心脏,计算心质量指数;免疫印迹技术检测GSK-3β和P-GSK-3β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TGF-β1表达变化。结果模型组术后1周LVEDd、IVST和LVPWT分别为(4.87±0.26)mm、(2.04±0.11)mm和(1.93±0.19)mm;此后呈进行性增加趋势,术后8周分别达(6.94±0.12)mm、(2.98±0.21)mm、(3.63±0.18)mm,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假手术组上述指标各观察点之间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模型组术后8周心质量指数和左心室质量指数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心肌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无明显区别;模型组术后8周心肌细胞p-GSK-3βWestern blotting灰度值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模型组心肌组织TGF-β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提示p-GSK-3β和TGF-β1表达与左心室质量指数存在线性相关。结论压力超负荷性心力衰竭发生过程中同时出现p-GSK-3β和TGF-β1表达的增高。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中应用血栓抽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因STEMI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CI治疗的217例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根据PCI治疗中有无行血栓抽吸术分为血栓抽吸+PCI治疗组(A组,n=76,35%)和单纯PCI治疗组(B组,n=141,65%)。收集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高血压)、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有无吸烟及酗酒史等一般资料。记录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病变血管数量等手术相关资料,术后心肌再灌注情况及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血栓抽吸组术后2 h心电图ST段回落大于70%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单纯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1.58%(62/76)vs. 68.09%(96/141),P=0.033]。术后1周血栓抽吸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高于单纯PCI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9.56%±7.16%vs. 57.26%±8.55%,P=0.013]。住院期间两组患者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37%(17/76)vs. 23.40%(33/4141),P0.05]。亚组分析:在年龄65岁亚组比较,血栓抽吸组术后1周LVEF较单纯PCI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0.17%±5.89%vs. 58.39%±8.49%,P=0.003];而在年龄≥65岁亚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0.77%(8/26)vs. 41.67%(20/48),P=0.356]。结论急诊PCI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可改善STEMI患者术后微循环的再灌注情况,且有助于住院期间心功能的恢复,但对于近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无明显改善;对于青中年的STEMI患者行PCI治疗时应用血栓抽吸治疗有助于改善患者近期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37.
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 (PTCA)是冠心病有效的介入性疗法。但PTCA存在难以预测的并发症 ,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可减少或避免其血管内膜严重撕裂、夹层形成及急性血管闭塞等并发症发生 ,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一种主要方法。我院自 1997年 3月至 1998年 8月应用小C臂可移动数字减影系统行冠脉内支架植入术。植入 43例冠脉内支架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43例冠心病患者 ,男 31例 ,女 12例 ;年龄 36~ 78岁 ,平均 6 9岁。不稳定型心绞痛 12例 ,急性心肌梗死 31例。冠脉造影示血管狭窄程度≥ 70 % ,其中…  相似文献   
38.
背景 目前,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主要根据有创的SYNTAX评分进行评估,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是否出现慢血流更是难以预测。能否在无创的前提下找到一种生物标志物来准确预测高危冠状动脉病变及慢血流现象的发生,已经成为心血管研究热点之一。目的 评价急性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血清Adropin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PCI术中出现慢血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因NSTE-ACS入院行PCI术患者240例,另选取同期心内科40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NSTE-ACS患者进行SYNTAX评分,根据SYNTAX评分分为:高危组(SYNTAX≥33分)、中危组(22分相似文献   
39.
林育辉  何晓青  陈敏生  陈晞明 《重庆医学》2013,42(11):1257-1258,1262
目的探讨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不同无血清培养时间下增殖及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规律。方法采用贴壁培养法纯化BMSCs,流式细胞仪鉴定第3代(P3)BMSCs的细胞表型;比较BMSCs在不同无血清培养时间下的细胞凋亡率;将BMSCs分为无血清培养12、24、36、48及72h组,用ELISA方法检测VEGF的分泌。结果原代BMSCs培养24h后贴壁生长良好;经流式细胞仪检测,BMSCs表面CD34、CD45阴性,而CD29、CD44、CD90阳性,符合BMSCs特征;无血清培养12、24、36、48、72h后细胞凋亡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养96h后凋亡率与其余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延长,BMSCs分泌VEGF逐渐增多(P<0.05),无血清培养72h组分泌VEGF水平最高。结论大鼠BMSCs在无血清培养条件下,72h内细胞凋亡无明显增多,且随着无血清培养时间的延长,分泌VEGF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减轻氧化应激和抗心肌纤维化作用。方法将50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5组(对照组,模型组,
依达拉奉低、中、高浓度组)。采用异丙肾上腺素(ISO)构建大鼠心肌纤维化模型,依达拉奉(Eda)各剂量组同时予以依达拉奉干
预,共14 d。第15天检测各组心肌纤维化程度、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胶原容积分数(CVF),以及心肌组织Ⅰ型、Ⅲ型胶原蛋
白(ColⅠ、Col Ⅲ)、羟脯氨酸(Hy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
检测心肌组织TGF-β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CVF和LVMI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为0.000),依达拉奉组随着治疗浓度的增加
(低、中、高浓度),CVF和LVMI呈下降趋势(P<0.05);模型组ColⅠ、Col Ⅲ和Hy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为0.000),随着治疗浓
度的增加,ColⅠ、Col Ⅲ和Hyp呈下降趋势;模型组MD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SOD和NO水平则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
为0.000);依达拉奉低、中、高浓度组SOD和NO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TGF-β1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依达拉奉
低、中、高浓度组TGF-β1明显低于模型组;MDA与LVMI、CVF、ColⅠ、Col Ⅲ、Hyp呈正相关,而SOD和NO均与LVMI、CVF、
ColⅠ、Col Ⅲ、Hyp呈负相关;TGF-β1与LVMI、CVF、ColⅠ、Col Ⅲ、Hyp、MDA呈正相关,而与SOD、NO呈负相关。结论依达
拉奉能减轻氧化应激及抑制TGF-β1表达从而延缓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