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5篇
皮肤病学   6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23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早发型与晚发型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特征,为新生儿科医师早期识别新生儿败血症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四川省科学城医院收治的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86例,比较分析其临床特征。根据不同发病时间分为早发型败血症组(≤72h)33例和晚发型败血症组(>72h)53例。结果:早发型组早产儿、小于胎龄儿、胎膜早破、母亲产前感染、黄疸、硬肿、拒乳、感染性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和化脓性脑膜炎发生率明显高于晚发型组,而晚发型组院内感染、院外感染、体温异常发生率高于早发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发型败血症以G-菌为主,主要包括大肠埃希菌(37.5%)、肺炎克雷伯菌(25.0%)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8.75%);晚发型败血症以G+菌为主,主要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3.33%)、B族链球菌(25.0%)和大肠埃希菌(20.83%)。结论:早发型败血症以G-菌、晚发型败血症以G+菌感染为主。早产、围生期感染是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做好围产期保健、减少围产期感染是预防新生儿败血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32.
基底细胞癌(BCC)是较常见的皮肤肿瘤之一,尽管其生长缓慢,转移少见,但可造成局部组织破坏,造成感染及大出血,甚至毁损容貌.因此,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Akt/mTOR信号通路普遍存在于各种细胞中,是参与细胞生长、增殖、分化调节的信号通路.其表达异常与人类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在乳腺癌、肺癌以及胶质瘤中均已发现Akt与mTOR的高表达[1-3].目前对Akt和mTOR在皮肤BCC中表达的研究报道不多,我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Akt和mTOR在BC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旨在探讨Akt/mTOR信号通路在BCC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水通道蛋白3在四种皮肤肿瘤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3(AQP3)在四种皮肤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0例脂溢性角化病、15例Bowen病、32例鳞状细胞癌、17例恶性黑素瘤及15例正常人皮肤组织中AQP3的表达。结果 脂溢性角化病、Bowen病、鳞状细胞癌、恶性黑素瘤及正常人表皮组织中均存在AQP3蛋白的表达;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AQP3表达水平与正常人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owen病、鳞状细胞癌及恶性黑素瘤皮损中AQP3蛋白表达显著高于正常人对照组(P < 0.01),其中鳞状细胞癌与恶性黑素瘤的表达最强,均显著高于Bowen病(P < 0.01),但鳞状细胞癌与恶性黑素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此外,在鳞状细胞癌中AQP3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有显著相关性(P < 0.01);在已转移恶性黑素瘤中AQP3的表达显著高于未转移恶性黑素瘤(P < 0.05)。结论 AQP3在皮肤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34.
为探讨带状疱疹 (herpeszoster ,HZ)在综合性医院住院病人中的发生规律 ,作者将 1999年 3月到2 0 0 0年 6月住院病人中发生的HZ共 2 8例 ,做一回顾性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所选病例均系入院后 4 8h~出院前发生HZ的病人。 2 8例中男 19例 ,女 9例 ,男∶女 =2∶1。年龄 16~ 82岁 ,其中 <30岁 7例 ,30~ 59岁 13例 ,≥ 6 0岁 8例。春季 (3~ 5月 )发病者共 16例 ,平均8例 ,夏季 (6~ 8月 )共 7例平均 5例 ,秋季 (9~ 11月 )3例 ,冬季 (12~ 2月 ) 2例。1·2 基础病  2 8例中恶性肿瘤 8例 ,肾炎和肾病综合征…  相似文献   
35.
目的初步研究福氏志贺菌组氨酸蛋白激酶EnvZ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毒力的影响。方法通过构建志贺菌:EnvZ胞内段(SF-EnvZc)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并纯化SF-EnvZc蛋白,在SPECS公司的小分子化合物库中模拟筛选出的10个候选EnvZ抑制剂的基础上,通过体外磷酸化的方法筛选出能够有效地抑制SF- EnvZc蛋白磷酸化的小分子化合物(EnvZ抑制剂),然后采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技术检测EnvZ抑制剂与SF-EnvZc蛋白的结合力,并采用小鼠角结膜志贺菌感染模型检测EnvZ抑制剂对福氏志贺菌株Sf9380毒力的影响。结果在10个候选EnvZ抑制剂中,化合物1、2、3能够有效地抑制SF-EnvZc蛋白的磷酸化,其IC50值分别为(70.17±5.83)、(10.18±0.86)和(37.66±9.64)μmol/L,且上述3个化合物表现出对SF-EnvZc蛋白的高亲和力,其平衡解离常数(Kd)分别为4.08、3.57和2.94μmol/L,其中化合物1和2能够明显抑制福氏志贺菌株Sf9380导致的小鼠角结膜炎症反应(由+++变为-),化合物3能够明显降低其炎症反应(由+降为+),化合物1、2、3的最小有效浓度分别为12.5、12.5和100μmol/L结论筛选出3个EnvZ抑制剂,化合物1、2、3能够不同程度地抑制或降低福氏志贺菌导致的小鼠角结膜炎症反应,提示EnvZ抑制剂能够降低福氏志贺菌的毒力。  相似文献   
3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增殖与凋亡、环氧合酶-2(COX-2)和生存素(survivin)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TP抗皮肤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体外培养的人皮肤鳞癌A431细胞株为研究对象,MTT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TP对A431细胞株增殖活性的影响,光镜观察细胞形态学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TP作用于A431细胞株后细胞周期的分布以及凋亡峰的出现.RT-PCR法检测TP对A431细胞株COX-2和survivin 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 随着TP剂量的增加及作用时间的延长,TP对A431细胞株增殖活性的抑制作用增强,TP能够诱导A431细胞株凋亡和改变细胞周期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G0/G1期细胞比例增多(P<0.05),S期细胞比例减少(P<0.05);另外,TP能抑制A431细胞COX-2和survivin mRNA的表达,不同浓度处理组两两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 TP通过诱导A431细胞凋亡、抑制A431细胞COX-2和survivin mRNA表达发挥抗皮肤肿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7.
38.
39.
报告1对同患过敏性紫癜的双胞胎患者。双胞胎兄弟四肢皮肤先后出现紫癜及腹痛症状,根据临床特点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过敏性紫癜,同时予以泼尼松、芦丁、地红霉素等药物治疗后,1例患者明显好转,另1例患者则逐渐加重遂住院治疗,经10天系统治疗后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40.
梅毒的诊断主要依靠于血清学试验一类为非特异性实验,用于梅毒的初步筛选和疗效评价;另一类为特异性实验,用于梅毒的确诊。确诊后,首选青霉素,并随访2~3年。湘雅医院皮肤性病门诊1998年1月~5月发现早期梅毒110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998年1~5月疑为梅毒110例,男76例,女34例,年龄2岁~70岁,平均32.1岁。病程1月~2年不等,大多有不洁性接触史、可疑的皮疹、生殖器溃疡,家庭成员中有确诊的梅毒患者。1.2 方法 标本的采集与处理:按常规方法采集静脉血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